根据广东省和珠海市 2025 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结合食品安全 " 你点我检 " 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餐饮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共抽检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调味品、饮料、蔬菜制品、食用油 / 油脂及其制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豆制品、罐头、酒类、肉制品、食糖、饼干、蛋制品、糕点、薯类和膨化食品、水果制品等 26 类样品,共 734 批次。其中,合格样品 715 批次,不合格样品 19 批次。主要在餐饮食品、蔬菜制品、食用农产品中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乐果、噻虫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糖精钠、二氧化硫残留量、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乙酰甲胺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指标。
抽检详情
消费提示
市市场监管局要求相关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责令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信用档案;按规定公开查处情况,方便公众通过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官网查询相关信息。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您: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所需食品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是否齐全;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公布的不合格产品。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 , 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但是,如果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 ( 饮 ) 具》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 ( 饮 ) 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餐 ( 饮 ) 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因可能是 : 餐 ( 饮 ) 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餐具漂洗池内清洗用水重复使用,餐具数量多,造成交叉污染,进而残存在餐 ( 饮 ) 具中。
乐果,是一种有机磷类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蚜虫、螨类及潜叶性害虫。其纯品为无色结晶,工业品多为黄棕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根据国家农药管理要求,乐果属于限制使用农药,明确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此外,对蜜蜂、家蚕毒性高,鱼虾套养稻田也禁用。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蚜虫、斑潜蝇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生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 0.2mg/kg。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食品生产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能力强。造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在生产加工环节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迅速而完全地被人体组织所吸收,进入人体后即分散于血浆和许多的器官中,有抑制体内多种氧化酶的作用,长期食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且使用历史最长,但也是最引起争议的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的甜度比蔗糖甜 300-500 倍,在生物体内不被分解,由肾排出体外。但其毒性不强,起争议主要在其致癌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酱腌菜中糖精钠 ( 以糖精计 ) 的限值为 0.15g/kg。酱腌菜中糖精钠 ( 以糖精计 ) 超标的原因分析: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有更好的卖相或口感,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标准和相关规定的理解不到位,没有正确掌握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产品加工过程中未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遇水以后形成亚硫酸。二氧化硫被氧化时可使食品的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亚硫酸对食品的褐变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真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既是漂白剂又是防腐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蔬菜干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 0.2g/kg。超标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者为提高产品色泽或者保鲜违规使用。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内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少量摄入二氧化硫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会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吡唑醚菌酯,是具有保护、治疗和传导作用的杀菌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吡唑醚菌酯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唑醚菌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芒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不得超过 0.05mg/kg。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农户为控制虫害,加大了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
烯酰吗啉,是一种杀菌剂(农药中的一类),主要用作消灭真菌性病害,可用来防治水果霜霉病等。但就毒性大小而言,属于低毒杀菌剂,研究资料显示:在试验条件下,烯酰吗啉无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我国 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烯酰吗啉在辣椒、黄瓜、马铃薯、草莓、葡萄等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其中草莓中烯酰吗啉的限量值是 0.05 mg/kg。造成草莓中烯酰吗啉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种植户未按照农药使用规定的浓度、使用次数及安全间隔期等要求施用所致。
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乙酰甲胺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乙酰甲胺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乙酰甲胺磷在热带和亚热带类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 0.02mg/kg。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组织渗透作用,对豇豆中蓟马、豆荚螟等有较好防治效果。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 — 2021)中规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普通白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 0.1mg/kg。普通白菜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被广泛用于农林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氯氟氰菊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GB 2763-2021 ) 中规定,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葱中最大限量为 0.2mg/kg。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