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7-25
《财富》中国500强中的大宗玩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万联万象,作者|龙猫,编辑|时楠

2025 年 7 月 22 日,备受瞩目的《财富》中国 500 强排行榜正式揭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该榜单反映着各行业头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格局。

在大宗商品领域,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油气四大传统板块表现依然抢眼,共有 70 余家企业上榜,其中既包括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产业巨头,也不乏利润表现亮眼的细分市场领导者。

万联万象将系统梳理这四大板块上榜企业的整体表现,深入分析大宗领域的竞争格局与盈利特征,并聚焦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解读其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密码,以及时代之下行业的进退之道。

01  钢铁板块:宝武持续领跑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 2025 年《财富》中国 500 强中表现尤为突出,共有 23 家企业入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钢铁产业在中国工业体系中的支柱地位,也反映了行业经过多年兼并重组后市场集中度的显著提升。

钢铁板块 2025 年呈现出 " 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 的显著特征,上榜企业合计营业收入与 2024 年基本持平,但内部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绝对优势继续领跑行业,但其排名从 2024 年的第 12 位下降到 2025 年的第 21 位;营业收入高达 1251.1 亿美元,利润达到 24.97 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大幅领先于其他钢铁企业。宝武集团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其持续的兼并重组战略和前瞻性的产能布局,通过吸收合并多家地方钢铁企业,宝武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并在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宝武的利润额接近整个钢铁板块上榜企业利润总和的 50%,这一数据凸显出行业 " 强者愈强 " 的马太效应正日益加剧。

与宝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大型钢企的经营困境。

鞍钢集团虽然以 362.7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 106 位,但却录得 13.82 亿美元的亏损,成为钢铁板块中亏损最严重的企业。同样陷入亏损的还有柳州钢铁(亏损 0.6 亿美元)、福建三钢闽光(亏损 1.77 亿美元)、安阳钢铁(亏损 4.55 亿美元)等地方国企。这些企业的困境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挤压利润空间;二是区域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下;三是产品结构偏中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

民营钢铁企业在榜单中展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青山控股以 565.2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 64 位,其 9.61 亿美元的利润表现可圈可点;敬业集团在营收 512.2 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了 3.2 亿美元的利润,排名上升至第 74 位;江苏沙钢营收 376.2 亿美元,利润 1.97 亿美元,保持了稳定的行业地位。

这些民营钢企的共同特点是聚焦细分市场,如青山控股在不锈钢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沙钢在高端线材市场的优势等,通过专业化经营实现了优于行业平均的盈利水平。

钢铁板块呈现出的两极分化趋势值得关注。一方面,宝武集团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另一方面,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属性强的地方钢企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2025 年榜单中有 6 家钢铁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接近三分之一,这一现象预示着行业整合仍将继续深化。未来,随着 " 双碳 " 目标的推进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绿色低碳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02  有色板块:利润表现亮眼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撑,在 2025 年《财富》中国 500 强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优异的盈利能力。本次共有 29 家有色金属企业上榜,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反映出行业整体规模的持续扩张。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有色板块企业的利润表现普遍优于钢铁和煤炭行业。

有色板块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涵盖了铜、铝、铅锌、钼、稀土等多个细分领域。中国五矿集团以 1158.1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领跑行业,排名第 26 位;江西铜业和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分别以 776.7 亿美元的营收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虽然营收略低于江西铜业,但利润却达到 20.14 亿美元,是江西铜业(3.64 亿美元利润)的 5 倍以上,这种营收规模相近但盈利能力悬殊的现象,揭示了有色行业企业商业模式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巨大差异。

铝产业链企业在 2025 年榜单中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虽然营收仅为 217.0 亿美元,排名第 163 位,但却创造了 31.09 亿美元的惊人利润,利润率高达 14.3%,这一表现甚至超过了众多科技企业;同样主营铝业的山东南山铝业营收 46.53 亿美元,利润 6.71 亿美元,利润率也达到 14.4%。

这些数据表明,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铝加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那些具备完整产业链和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获取超额利润。

贵金属与稀有金属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同样表现抢眼。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营收 296.1 亿美元,利润 18.81 亿美元;西部矿业营收 69.53 亿美元,利润 4.07 亿美元;中国有色矿业营收 38.17 亿美元,利润 3.99 亿美元。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拥有稀缺资源储备和技术加工能力,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合金等战略性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特别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对铜、锂、钴、镍等金属的需求持续增长,为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有色板块的国际化程度明显高于钢铁和煤炭行业。紫金矿业、中国五矿、洛阳钼业等龙头企业海外资产和收入占比均已超过 30%,在全球矿产资源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紫金矿业凭借在刚果(金)、塞尔维亚等地的优质矿山,实现了业绩的跨越式增长;洛阳钼业通过收购刚果(金)Tenke 铜钴矿等项目,成为全球重要的钴供应商。这种全球化经营战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源保障,也有效分散了区域市场风险。

有色行业也面临着明显分化。一方面,拥有优质矿山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利润丰厚;另一方面,单纯依靠冶炼加工的企业则盈利微薄甚至亏损。海亮集团营收 361.7 亿美元却亏损 0.01 亿美元;白银有色集团营收 120.6 亿美元,利润仅 0.11 亿美元,利润率不足 0.1%。

这种分化预示着未来行业整合将加速,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同时,随着 ESG 投资理念的普及,矿产企业的环保和社会责任表现也将日益影响其市场估值和融资成本。

03  煤炭板块:利润回升未来可期

煤炭行业作为中国能源安全的 " 压舱石 ",在 2025 年《财富》中国 500 强中呈现出利润普遍回升的态势,14 家上榜企业中有 13 家实现盈利,且多家企业利润增幅显著。这一表现与 2024 年相比有明显改善,反映出在 " 能源保供 " 政策支持下,煤炭行业经营环境趋于稳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板块的盈利集中度极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两家龙头企业贡献了板块绝大部分利润,中小型煤企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以 1076.9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 69.02 亿美元的净利润,成为煤炭板块当之无愧的 " 双料强者 ",其利润规模领跑煤炭行业。国家能源集团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其 " 煤电化运 " 一体化运营模式,通过产业链协同有效对冲了煤价波动风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集团净利润率高达 6.4%,远高于煤炭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高质量的盈利模式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成功范例。

山东能源集团以 1204.3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煤炭板块第一(总榜单第 23 位),但利润仅为 1.05 亿美元,利润率不足 0.1%,与其营收规模形成巨大反差。这一现象主要源于集团在省外煤矿整合中承担了较多社会责任项目,以及新能源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大幅增加。

相比之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保持 736.8 亿美元较大营收规模的同时,实现了 13.59 亿美元的利润,展现出更为均衡的发展质量。陕煤的成功在于其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和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其旗下多家煤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煤炭板块中专业煤机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郑州煤矿机械集团以 51.5 亿美元营收实现 5.48 亿美元利润,利润率高达 10.6%,这一表现甚至超过了许多高科技企业。郑煤机的成功印证了中国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随着 " 智慧矿山 " 建设的全面推进,煤机装备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虽然营收仅 45.8 亿美元,但利润达 8.81 亿美元,利润率高达 19.2%,其成功秘诀在于 " 煤制烯烃 " 现代煤化工路线的精准布局,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附加值转化。

煤炭行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晋能控股集团虽然以 514.4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 72 位,但却亏损 3.53 亿美元;淮河能源集团营收 41.7 亿美元,利润仅 1.19 亿美元,利润率 2.9%;永泰能源营收 39.4 亿美元,利润 2.17 亿美元,利润率 5.5%。

这些数据表明,缺乏产业链延伸能力和资源禀赋优势的中型煤企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特别是在 " 双碳 " 目标背景下,煤炭企业面临环保投入增加和碳排放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煤炭板块的转型探索已初见成效。多家上榜企业在保持煤炭主业稳定的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业务。国家能源集团的风电装机容量已位居全球前列;山东能源集团在氢能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陕西煤业通过资本运作介入光伏产业链。

这种 " 传统能源 + 新能源 " 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2025 年榜单显示,积极转型的煤炭企业普遍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更高估值,这将成为推动行业深度调整的重要力量。

04  油气板块:头部效应显著

中国油气行业在《财富》中国 500 强中展现出明显的梯队分布和央企主导的特点。上榜的 8 家油气企业总营收规模庞大,其中前三强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合计营收超过 9500 亿美元,占行业上榜企业总营收的 90% 以上,凸显出行业高度集中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营收规模相当(分别为 4126 亿和 4075 亿美元),但中国石油 224 亿美元的利润是中国石化 80 亿美元利润的近三倍,这种盈利能力的显著差异反映出两家企业不同的业务结构特点。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 4126.5 亿美元的营收和 224.2 亿美元的利润(利润率约 5.4%)体现了其在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的强大实力。该公司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油价波动的经营风险。

相比之下,作为民营代表企业的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规模较小(营收 188.9 亿美元),但其专注于天然气分销和清洁能源的商业模式展现了民营企业的灵活性,3.3% 的利润率也反映出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

当前,中国油气行业正面临多重转型压力。在碳中和目标下,传统油气企业需要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随着油气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同时,以三大央企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复杂变化。整体而言,中国油气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传统能源向低碳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

05  结语

2025 年《财富》中国 500 强大宗商品领域榜单,清晰地勾勒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和油气四大板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是资源与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宝武集团的技术优势,还是紫金矿业的资源储备,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是产业链整合能力决定盈利水平,国家能源集团的一体化运营、山东南山铝业的完整产业链,都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

三是转型创新成为发展必由之路,无论是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还是煤炭企业的新能源布局,或是石油企业的绿色转型,都显示出传统大宗商品企业正在积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2025 年《财富》中国 500 强榜单不仅是对当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更是观察中国基础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其所揭示的发展规律和行业共性问题,值得每一位行业从业者和观察者深入思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