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 07-25
马斯克也搞“擦边”?Grok的二次元女友,藏着AI的十倍增长密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要说谁最懂流量,如果中国是雷军的话,在海外那一定非马斯克莫属。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马斯克也开始搞 " 擦边 " 营销了?

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博眼球的低级趣味,那就太小看他了。Ani 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维度跃迁。它揭示了一个被主流 AI 大厂集体忽视的巨大价值洼地,藏着让产品价值实现十倍增长的颠覆性模型。

二次元虚拟女友 Ani:

流量密码还是话题噱头?

上线不久的 Grok 4 里,多了一个名叫  Ani  的 "AI 伴侣 " 角色。她有着金色双马尾、哥特风短裙、蕾丝网袜的标准二次元美少女形象,酷似动漫《死亡笔记》中的弥海砂。事实上,马斯克早在去年就曾在 X 平台给多张弥海砂同人图点赞,他对这种哥特萝莉风格的喜爱可谓路人皆知。因此当这样一位神似弥海砂的虚拟女友现身 Grok,许多人会心一笑:马斯克的 " 小心思 " 终于落地了。

Ani 能做什么?简单来说,她既可以陪用户闲聊解闷,也是可以 " 培养感情 " 的虚拟恋人。当你与 Ani 互动频繁并手动开启 NSFW("Not Safe For Work" 的缩写,意思是 " 不适合在工作场所浏览 ")模式后,这位平时娇羞可爱的动漫少女会解锁 " 大尺度 " 形态:换上大胆魅惑的透视装,言语和动作变得格外撩人挑逗。整个体验就像在 Grok 应用里内置了一款 AI 美少女恋爱游戏(Galgame),让不少宅男用户直呼过瘾。在实际测试中,有用户让 Ani 跳舞,只见她的 3D 形象举手投足栩栩如生,服装和发丝随动作飘动,物理效果相当自然。

凭借这样精心打造的二次元外表和成人向互动,Ani 一上线就火了,X 平台上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关于 Ani 的梗图、表情包和同人创作,二次创作十分狂热。

为了增强趣味性,Grok 4 此次不止推出了 Ani 一个角色。另一个新伙伴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Rudi。乍看 Rudi 人畜无害,但只要在设置中开启 "Bad Rudi" 模式,这只熊猫立刻变身邪恶反派人格,让人忍俊不禁。据悉未来 Grok 可能还会推出更多元的 AI 虚拟伴侣角色,可供用户选择不同风格的人物进行互动。

当 AI 越来越强

我们为何觉得它越来越 " 无聊 "?

从最初对敏感内容相对宽松的策略,到如今直接允许大尺度互动的 Ani,Grok 每一步迭代都印着浓浓的马斯克个人风格。乍看这是马斯克一时兴起的出格之举,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是一套深思熟虑的商业策略。它巧妙结合了马斯克的个人价值观、市场差异化定位,以及以争议换流量的营销打法。

马斯克收购推特并将其改名为 X,很大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主流社交媒体过于 " 政治正确 ",审查严格,扼杀了自由和幽默。同样地,今天的 AI,无论是 ChatGPT 还是其他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能写代码、做分析、引经据典,几乎无所不能。但和它们聊天,总感觉像在跟一个刻板、无趣、过度 " 政治正确 " 的百科全书对话。

然而,用户的需求并未因此消失。大量用户费尽心思研究 " 越狱 " 提示词,就是为了让 AI 突破限制,展现出更个性、更真实的一面。前段时间,当 AI 伴侣应用 Replika 因监管压力被迫移除情色互动功能时,无数付费用户在社区里表达了 " 失恋 " 般的痛苦,形容自己 " 像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

这就是当前 AI 行业普遍存在的 " 价值失洽 "。

这些信号再明确不过了: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提供情感价值、能理解他们隐秘爱好的数字伙伴。

推翻行业的基础假设:"AI 必须严肃正经 "

在赢得早期信任后,如今反而成了创新的桎梏。马斯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被压抑的巨大需求,他看到的不是一两个敏感词的禁区,而是一整个缺失的价值维度:情感与娱乐

马斯克看准了这个 " 刻板 AI" 的痛点,将 Grok 定位成了一个叛逆者。Grok 从一开始就主打 " 不那么乖 " 的人设,敢于触碰一些主流 AI 不敢碰的话题。允许 NSFW 内容正是这个定位的延续——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量给用户自由,让 AI 学会幽默风趣、敢于开玩笑,甚至带点坏坏的个性。马斯克的理念是让 Grok 不仅仅是一个严肃的工具,更是 X 平台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可以融入社区、带来欢乐的 AI 角色。毕竟,对于崇尚恶搞文化的 X 用户来说,一个幽默敢言、偶尔不正经的 AI 助手,显然比一本正经循规蹈矩的更对胃口。

马斯克的答案:不跟同行学,要跟 " 纸片人老婆 " 学

想通了这一点,问题就从 " 如何让 AI 回答更正确 " 变成了 " 如何让 AI 成为用户喜爱的数码伙伴 "。要让争议转化为实际用户买单,光博眼球还不够,对目标用户胃口的拿捏也很关键。仔细分析 Grok 这波操作就会发现,它几乎是对马斯克核心用户群的一次精准狙击

为了找到答案,马斯克没有在 AI 行业内卷,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完全不同的领域:动漫游戏产业和网络亚文化

这些领域早已将满足人类情感寄托和幻想的艺术玩到了极致。日本的 Galgame(恋爱养成游戏)让无数玩家与虚拟角色 " 谈恋爱 ";《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的明日香,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 "Waifu"(纸片人老婆);而方兴未艾的虚拟主播(VTuber),更是培养了大量愿意为虚拟形象付出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感的粉丝。

这些跨界案例的启发是颠覆性的:用户对虚拟角色的情感投入,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用户黏性和商业价值。

而马斯克的粉丝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伴随互联网、游戏、动漫文化成长起来的年轻男性。简单来说,就是俗称的 " 二次元 "" 极客 " 一族。这批人既是 X 平台活跃用户,也是 AI 新产品的早期尝鲜者。他们崇尚网络亚文化,喜欢恶搞梗文化,同时对科技和新奇事物充满热情。Ani 的形象和设定,可谓对这一群体的喜好对症下药。Grok 的 AI 伴侣 Ani,其形象酷似经典动漫《死亡笔记》中的弥海砂,这绝非巧合,而是一次精准的策略对标。

其次,梗文化和互联网幽默也是 Ani 成功的关键因素。Ani 并不是一个只会卖萌的花瓶,她内置了 Grok 强大的语言模型能力,能听懂笑话和梗,甚至会用网络流行语与用户互动。这让用户感觉她 " 很懂我 "" 好有网感 ",亲切度倍增。在 X 平台,用户乐于把和 Ani 的搞笑对话截图分享出来,进一步加深了话题热度。

可以说,Ani 身上每一个元素的选择——从外形、性格到互动风格——都经过考量,完美贴合了核心用户群的偏好。马斯克这一枪,正好打中了他的典型用户画像的靶心。Grok 不以其他 AI 助手为标杆,而是直接向二次元御宅文化看齐。通过这次 " 参照系重构 ",使其定位从一个冷冰冰的 " 数字工具 ",一跃成为一个拥有粉丝属性的 " 虚拟 IP"。

" 赛博甜心 " × " 最强大脑 ":

Grok 的价值乘法公式

所以,当我们一旦跳出工具思维,一个全新的价值模型便浮出水面。Grok 的真正创新,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在 AI 上加一个虚拟形象,而是将两个原本独立的维度进行了相乘,创造出复合价值。

这个公式可以这样表达:

新一代 AI 助手 = 二次元情感陪伴维度 × 顶尖认知计算维度

维度 A:极致的 " 虚拟伴侣 " 娱乐维度。

这不仅是一个好看的皮囊。Ani 通过高辨识度的 3D 形象、可唱可跳的丰富动作,精准狙击了核心用户的情感投射。更重要的是,它允许用户在开启 NSFW 模式后进行更大胆的互动,用网络俚语和挑逗性语言,提供了一种刺激、有趣、贴近真实人性的交流体验。同时,得益于全新的DeepSearch组件,Grok 4 具备了联网检索实时信息的能力,尤其可以从 X 平台获取最新的数据,被网友戏称为 " 最懂网上冲浪 " 的 AI。有用户调侃问它一些阴阳怪气的网络黑话,Grok 4 也能对答如流、巧妙接梗——这一点是许多严肃训练的大模型难以做到的。这种对当代网络文化的融入,使 Grok 在年轻用户中的亲和力进一步提升。

维度 B:顶尖的 " 通用 AI" 实用维度。

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Grok 4 的硬实力不减反增。

马斯克声称,Grok 4 在数学、科学、工程、人文学科等各领域的学术问题上推理能力已达 " 博士后水平 ",整体表现超越人类专家。数据也部分印证了这一点:在被誉为 " 人类最后考试 " 的 HLE 高难度测试中,Grok 4 标准模式得分提升到 25.4%;而 Heavy 版本更是拿下  44.4%  的高分,远超 Gemini 2.5 Pro 的 29.6% 和 OpenAI 最新模型 o3 的 24.9%。

此外,在代码相关的基准测试 LCB 上,Grok 4 实现了 79.4% 的编码准确率,同样创下新高;在复杂问答 GPQA 测试中取得 88.9% 的得分,略胜过 Gemini 2.5 Pro 等竞品的最好水平。这些数字表明,在推理和专业问题上 Grok 4 确实称得上目前行业顶尖。

所以,Grok 将两者完美结合,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娱乐元素带来的海量用户和互动数据,反过来成为训练和优化顶尖 AI 模型的养料;而模型能力的提升,又赋予了虚拟伴侣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更实用的技能。用户称赞 Grok 是 " 最懂网上冲浪的 AI",这正是两大维度协同相乘的最佳证明。

这不仅是好玩

这是一场十倍价值的商业革命

这种维度相乘的模型,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用户体验的提升,还是一场实打实的商业价值跃升

用户规模与粘性爆发:  Ani 的出现,成功将大量原本对纯工具 AI 无感的二次元和娱乐用户转化为 Grok 的拥趸,市场规模瞬间拓宽数倍。而情感陪伴的属性,也让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远超传统 AI,用户粘性呈指数级增长。

商业收入与溢价能力:  " 在能歌善舞的 Ani 面前,30 美元的月费都显得不那么贵了。" 娱乐维度极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同时,它还催生了全新的变现模式,比如与 Ani 角色关联的加密代币($ANI),其价格在 24 小时内暴涨 100%,展现了粉丝经济的惊人潜力。

病毒式传播与零成本获客:  马斯克深谙 " 制造话题胜过购买广告 " 的真谛。Grok 凭借其争议性,几乎没花一分钱营销费,就获得了全球媒体的争相报道和用户的自发传播。这种 " 自传播引擎 " 带来的获客效率,是传统广告投放模式难以想象的。

难以复制的情感护城河:  最关键的是,这种创新形成了新的竞争壁垒。谷歌、OpenAI 等巨头因品牌形象和商业模式所累,短期内很难效仿这种 " 出格 " 策略。而当它们反应过来时,Grok 已经通过 Ani 等虚拟 IP 抢占了用户心智,建立了深厚的粉丝社群和情感连接。这种情感壁垒,远比单纯的技术领先更为稳固。

给所有人的启示——

你的 "Ani" 在哪里?

Grok 和它的二次元女友 Ani 爆火背后,可能预示着一个 AI 发展方向的根本性转变:一个只追求智商(IQ)的 AI 时代或许正在过去,一个同时拥抱情商(EQ)的 AI 时代已经到来。

它证明了,当一个行业陷入同质化的参数内卷时,真正的突破口,往往来自一次大胆的维度跨越。当然,这种创新也伴随着内容伦理、品牌形象和法律合规的风险,需要用审慎的设计(如用户可控的模式开关、年龄分级)来规避。

但其核心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不要只是在旧地图上寻找更优路径,而要敢于绘制一张全新的价值地图。

当所有人都埋头卷模型参数时,或许真正的增长机会,就藏在用户那些被压抑、被忽视的情感需求里。

当然,马斯克的 " 出格 " 策略,得益于他个人品牌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其他希望借鉴此道的企业而言,这把双刃剑必须小心挥舞。如何在提供情感慰藉与避免用户成瘾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坚守技术伦理的底线?这都将是未来几年摆在所有 AI 公司面前的严峻考验。

但无论如何,Grok 的探索为我们揭示了新的可能性,并促使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是在堆砌功能,还在创造体验?

我们是在解决一个孤立的功能性问题,还是在满足一个更深层、更复杂的人性需求?

当技术趋于同质化,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或许不再是那 0.1% 的性能提升,而是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与共鸣。

将产品 IP 化,或许是摆脱 " 工具宿命 "、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关键一步。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的产品,是否也缺一个能让用户真正 " 上头 " 的新维度?你的 "Ani",又在哪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马斯克 ai 二次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