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陆续收到市民反映,在花溪平桥、十里河滩等区域出现了不少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希望相关部门开展治理。" 融媒 + 督查 " 工作组实地走访了解到,今年,花溪区相关部门防治福寿螺 " 上线 " 新方法。
▲花溪十里河滩水域出现福寿螺卵。(市民拍摄)
7 月 23 日," 融媒 + 督查 " 工作组前往花溪平桥开放水域看到,不少绿色水生植物及靠近水面的电线上,附着着粉色密集圆球状的福寿螺卵块。在花溪十里河滩水域中,工作组发现了 5 个漂浮的白色器具——外形酷似圆顶帽,上面标注着 " 福寿螺专用诱捕器 ",诱捕器外壁上有多块福寿螺卵,其中两个诱捕器里有多只福寿螺。
▲花溪十里河滩段投放的诱捕器
这些诱捕器是哪里投放的?诱捕原理是什么?工作组专访了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敬才。
国家专利诱捕器显成效
"2018 年起,贵阳开始零星出现福寿螺,到 2021 年,我们监测发现贵阳福寿螺种群数量不断扩大。" 据吕敬才介绍,福寿螺繁殖力强,一般 4 月开始产卵,6 至 8 月为产卵高峰期,11 月进入休眠期,因其喜啃食水生植物和水稻幼苗,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诱捕器外形类似帽子,有十个单向门
为防治这一外来入侵物种,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发了 " 福寿螺专用诱捕器 ",该诱捕器于 2023 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诱捕器主要是利用福寿螺产卵时需向上攀爬、喜聚群的习性,诱导其爬上诱捕器上方产卵,进而掉入诱捕器中。通过精准诱捕雌螺,有助于控制母源,减少产卵数量。" 吕敬才告诉工作组,今年 6 月中旬,该院在百花湖、阿哈湖、花溪十里河滩水域投放了一批诱捕器,监测人员会半个月收集一次数据。
▲阿哈湖水域投放的诱捕器
" 在最近一次监测中,最多的一个诱捕器捕获了 14 只雌螺。" 吕敬才告诉工作组,该诱捕器不会捕捉水域中的鱼虾等水生物,可保障水域生态平衡。下一步还将根据福寿螺的生物习性调整诱捕器外观颜色,促进高效捕捉。
花溪区多措并举治螺
针对市民关心的福寿螺防治问题,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浦同灿介绍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 花溪河十里河滩段从腾龙湾至花溪公园段长约 7 公里,目前腾龙湾回流区域、近贵州大学流域福寿螺产卵较多,花溪平桥也有零星分布。" 浦同灿告诉工作组,往年的防控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捡拾螺卵、成螺,2024 年新增的 " 鸭鸭特工队 ",可以捕食小个头福寿螺及螺卵,也取得一定成效。
" 今年,我们除了继续在花溪公园、花溪十里河滩段投放 100 只鸭子,还新增了 5 套诱捕器。" 浦同灿说,诱捕器填补了 " 鸭鸭特工队 " 无法捕食成螺的空白,通过科学手段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
与此同时,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还牵头组织共青团花溪区委员会、花溪区水务管理局、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及多个街道的志愿者,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福寿螺卵及成螺清除工作。通过多种防治方式,目前,花溪辖区公开水域、农田已整治福寿螺超一千公斤。
据悉,下一步,花溪区将持续加强监测与防治力度,同时扩大科普宣传范围,动员公众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杜立 高晨畅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