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07-25
叮咚买菜,寻“生”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猎云精选;文 / 孙媛

即时零售以补贴、免单跑马圈地之际,叮咚买菜却给出了一份非主流的答案。

在挤满了 50 余人的会议室内,叮咚买菜 CFO 王松对即时零售这一火热话题坦言," 今天靠 ‘烧钱’模式快速带来所谓单量这件事是否可以留下用户、留下规模?"

他建议再看看。

同时,他认为,生鲜只是即时零售里,看起来比较高频的一个细分领域,其快速增长,基础能力建设等是否可以真的匹配所谓 " 砸钱带规模增长 ",也需要审慎来看。

一言以蔽之,王松强调的是,生鲜规模快速增长的表象下,还需要关注其深层次的经济性。

而从这一点出发,要 " 盈 " 的叮咚买菜,自然不会卷价格向外抢增量。

何以破局,从 7 月 21 日叮咚买菜举办的供应链生态峰会来看,其打法聚焦于内修。

此次,创始人兼 CEO 梁昌霖正式发布 "4G" 战略,这意味着在 " 多、快、好、省 " 四个维度中,叮咚把 " 好 " 列为了破局关键点。

对这一战略,梁昌霖寄予厚望。

他说,这既是源自专注家庭饮食场景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叮咚能在未来的行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足够竞争力的基础。

同时,他还给出了 " 一寸窄、一公里深 " 的发展策略,即产品做 " 窄 ",专注生鲜、食品;供应链做 " 深 ",扎到上游、拓到海外。

为了打好这一仗,叮咚买菜还对内部商品开发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表决心。

过去,各部门 " 各自为战 ",如今,商品开发、运营、品控按品类组合成 10 个 " 独立事业部 ",由 10 位核心高管直接挂帅,分别按蔬菜豆制品、水果、水产、肉禽蛋、日配冷冻等 10 个大品类进行划分。

结合 " 共生、共创、共鲜 " 的峰会主题,叮咚买菜俨然是要走商品和生态思维,在主流的流量和平台思维中,由内向外杀出一条 " 生 " 路。

提速 " 内修 ",叮咚亮剑

叮咚买菜的 "4G" 战略,分别为 " 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 "。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的内部年会,梁昌霖就提出过,接下来,叮咚买菜要进入 "4G" 时代。

在 2024 年 Q4 财报及全年业绩分析师会议上," 好商品 " 也是一个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只不过这一次,叮咚不仅再次强调 " 好商品 ",还具体到要做 " 一寸窄 "。

对于 " 窄 " 的说法,叮咚官方的意思是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调整,打造更好的、差异化的商品,来吸引那些对食品品质和新鲜度有更高追求的用户。

简单理解就是收窄 SKU,提供 " 超级质价比 " 的爆款产品,来打造区别其他渠道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零售行业,SKU 的收窄并非易事,但叮咚有 " 快上快下 " 的一套测品玩法。

据叮咚买菜 CTO 蒋旭透露,一个品最快 7 天就可以测出来行不行,行,就不停加量,不行,就快速下掉,有豆志的豆腐、啵啵脆蓝莓等爆品面世都经历过这套流程。

其中,上品用 1、2 天,上架用 1、2 天,再通过前置仓做分仓测试,以上海 200 个仓为例,不同的仓打不同的价格,或者是不同的营销方式,3 天就知道这个品行不行。

他说,一旦 3 天数据过关,就会继续用 7 天来做验证,得到完整的产品销售结论。

蒋旭表示,这是叮咚在做 " 控制性实验 ",分仓来看不同价格、不同营销方式可以达到的效果。

" 这里面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因果归因,因为不同的人群可能还会有偏差,如何对偏差进行纠偏,知道真正增量 AOV 的数据,背后更是有一整套的 AI 做支持,而也就让叮咚成为了一个大的数智化实验平台。"

数据显示,在过去半年内,叮咚买菜内部已经汰换掉了超 4000 支平庸的商品,目前好商品的 SKU 占比已经达到 40%。

2025 年 Q1" 禾花田澳洲谷饲和牛牛排脆 " 销售额达 340 万元,显示爆款潜力。

而除了快速测品的核心能力外,向 " 上 " 开发商品则是叮咚早就打好的 " 地基 "。

在此次发布会上,梁昌霖所说的 " 一公里深 ",叮咚实际早就一头扎进。

2020 年 4 月,叮咚买菜 " 见龙计划 " 启动,走入产地,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介入。同年 7 月,叮咚日日鲜猪肉率先在上海区域售卖,加快供应链上游生产加工领域布局。2 个月后,其第一个自营蔬菜种植基地叮咚买菜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落户金山区廊下镇,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直接供应。

也就是同年,叮咚买菜成立了名为 " 叮咚谷雨 " 的自有供应链项目,由 CFO 王松担任董事长,自建肉类、3R 食品、面食三条产品线,向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持续渗透。

资料显示,自叮咚在 2021 年提出商品力策略,核心是打造自有品牌,目前已开发出谷类品牌 " 良芯匠人 "" 有豆志 "、快手菜品牌 " 蔡长青 "" 拳击虾 "、烘焙品牌 " 保萝工坊 "、黑猪肉品牌 " 黑钻世家 " 等。

再到今年上半年,叮咚向 " 上 " 更是进一步做深。

于外,在规模化直采和订单养殖的基础上,叮咚买菜不仅真金白银投资源头养殖公司,跨界养猪,还联合上游合作方成立数字渔仓,以此实现生鲜食材全链路的管控,提高生鲜商品的品质确定性,源头直采比例达 85%。

于内,叮咚更是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的商品开发中心改为 10 个独立的事业部,将商品开发、运营、品控等核心部门组织在一起,由公司 10 位核心高管分别带队。

同时,这一次,叮咚还对内向商品开发部门明确要求。

一是要做到 " 人有我优 ",常规的品类或大单品,通过深入商品开发的关键环节,以此实现 " 质价比 ";其次,针对消费者需求还未被充分满足的细分场景空白,还要开发出匹配更多场景的 " 人无我有 " 的结构性差异商品,增强对前沿趋势的洞察。

也就是说,叮咚此次调整,不仅是要拿下当下的市场,还要 " 早 " 发现、" 早 " 入局,以 " 好商品 " 塑造新市场,培育和抢占用户的消费心智。

这里面,以低 GI(低升糖指数)为代表的健康化饮食市场,便是叮咚在健康化战略上的 " 一寸窄 "。

叮咚不仅率先喊出要做全场景、全品类低 GI 食品专区的电商平台,更是通过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在低 GI 标准制定、商品开发、测试与认证、科普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扎深,以此推动低 GI 食品供应链生态圈的形成。

不过,对于这一新市场,叮咚买菜副总裁张奕坦言,道阻且长。

但从消费和产业端来看,她也表示,早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更大的声量投入,让更多的消费者从更多的渠道了解,才可能实现买单动作,从而形成市场、产业、行业正向循环的 " 飞轮 "。

如此一来,这一步又显得必不可少。

据悉,基于叮咚买菜对配料干净、低 GI 等健康标签的持续打造,叮咚买菜包含健康概念标签商品的销售初现成效。

今年上半年,带有配料干净标签的商品销售额突破 5 亿,低 GI 商品也已经从 2023 年上半年销售额不足百万,增长到已接近 6000 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码好商品开发上,叮咚买菜是有尝到甜头的。

2023 年起,自有品牌 " 蔡长青 "" 良芯匠人 "" 叮咚大满冠 " 成为增长亮点,2024 年 Q4,包含快手菜在内的非生鲜品类,自有品牌 GMV 渗透率已经达到了近 35%。

此外,与多数商超自有品牌仅在自有渠道销售不同,叮咚买菜部分自营品牌除了内销外,从 2024 年开始提速向外走,拓展至淘宝、京东、抖音等线上渠道,并逐步布局线下七鲜、永辉等 KA 渠道,并通过李锦记等合作伙伴销往 30 多个国家。

今年一季度,其 B 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4.6%。

重仓江浙沪,叮咚示 " 好 "

而叮咚买菜的一套组合拳亮相,自然把即时零售的关注度又从奶茶、外卖和鸡蛋又拉回到了生鲜上。

顺着它看去,会发现即时零售的生鲜玩家们各有各的 " 强 "。

盒马不仅经调整 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首次全年转正,2024 年 GMV 增速约 25%,更是融入淘天,有了新 " 坐标 "。

自 7 月 7 日起,盒马鲜生在淘宝 App 首页的 " 淘宝闪购 " 频道获得了一个独立入口,与 " 美食外卖 "" 手机数码 " 等类目并肩而立,这无疑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流量助力。

加之,截至 2025 年 3 月,盒马鲜生大店总数已突破 430 家,覆盖全国 50 多个城市,盒马 NB 从 2025 年年初的 200 家店出头到开到了近 300 家店,Q2 于江浙沪市场还开启了上 " 百位 " 店长的招聘计划。

更是给其他玩家竞争上了强度,也让来势汹汹的京东七鲜和卷土重来的小象超市纷纷抄起了作业。

在财报中,京东曾明确表示七鲜今年将加速推动 "1+N" 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生根;美团小象则 2025 年重启线下实体店布局,首店落地长沙,计划年内开设 20 家门店,服务周边 3 万户居民,探索社区折扣店与盒马鲜生式大店的混合形态。

这边大厂混战,从流量、资金、资源可以说是子弹无限,压力也给到了叮咚买菜。

目前,叮咚买菜采取 " 重仓核心区、止损边缘区 " 策略,重点布局长三角,也是生鲜即时零售的主战场。

美团小象超市推出 " 神价秒杀 " 活动,如 3 瓶 500ml 农夫山泉仅 9.9 元,吸引价格敏感用户;盒马在华东下沉市场加速开店,覆盖低线城市消费群体;京东七鲜优化前置仓布局,单仓覆盖半径提升 15%。

这些动作或挤压叮咚买菜的原有市场,从 2025 年 Q1 财报有所显现。

该季度,公司营收 54.8 亿元,同比增长 9.1%,连续 5 季 GAAP 盈利,但 GMV 增速仅 7.9%。

2024 年 Q3,叮咚买菜 GMV 为 72.7 亿元,同比增长 28.3%,创历史新高;Q4 其 GMV 降至 65.5 亿元,同比增长 18.4%,环比下降 9.9%,单仓效率下滑凸显竞争压力。

此外,虽长三角区域优势尽显,上海、浙江、江苏区域 GMV 分别同比增长 5%、17.8% 和 13.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但春节期间江浙沪居民外出导致订单量波动,亦暴露出区域依赖的脆弱性。

而叮咚的焦虑或还有部分来自于二级市场。

截至目前,叮咚买菜股价为 2.28 美元 / 股,市值 4.94 亿美元,较 2021 年最高点 45.984 美元 / 股已下滑近 95%。

从行业角度,叮咚买菜对 " 好 " 的卡位,是一种对细分市场的定位和探索。

在 2025 年 Q1 财报电话会上,梁昌霖就已经强调过 " 一寸窄、一公里深 " 的区域深耕策略。

如今官宣,无疑是叮咚以释放 " 重仓 " 核心区域的信号,要来一场反击。

会议室内,王松透露出了一组数字,今天叮咚买菜全国的 AOV 是 70 元左右,上海大概近 72 元,而四年前只有 50 多元。仓均单量,现在上海高峰期差不多 1700 单,全年平均大概是 1500 单,而叮咚买菜刚创业的时候,上海只有 600 单,但到目前江苏都已经做到了近 1000 单。

今年 6 月,叮咚买菜大概渗透了超 30% 的上海家庭户数,苏州、杭州可以做到近 25%。

在用户黏性方面,今年 Q1 月均下单频次达到 4.1 次,同比增长 2.4%。

这些都是基于经营的结果、长期的深耕。

故而 " 好 " 背后的 " 一寸窄、一公里深 ",其实一直刻在叮咚的基因里。

王松说,叮咚买菜前置仓 SKU 规模,一直坚持 " 买手制 " 的方式,用 " 相对比较克制地用比较小的 SKU 货盘 " 来获取消费者关注度,这是多年来在商品力上的沉淀。

" 生鲜想要活下来先要控损,想要生意增长要控缺,前置仓纯生鲜的运营,对于供应链调度效率的理解,对于缺、省平衡这样能力的建设,这个背后亦是多年创业起伏留下来的系统性能力的沉淀。"

诸此种种,共筑了叮咚买菜现如今持续盈利的画面。

而这一次,叮咚把话放在台面上,其实可以视作一种示 " 好 "。

于消费者端,向 " 上 " 表态 " 做好 " 的决心,加码自有品牌做大做强向盈进发;于供应链上游,以技术赋能和消费者反馈提升产品力和销售力,达成共赢;于产业侧,从品牌和供应商的角度,更是进一步打开 " 好商品 " 外销,走向全渠道销售的想象空间。

或许,从叮咚买菜自有品牌进入永辉和七鲜的第一天开始,与其他平台的走向就开始由竞向合。

又或者,从叮咚买菜在自有品牌建设上选择——从品牌命名上弱化与平台的关联性,以独立子公司的方式开发生产的那一步,其故事就已经有了新的脉络。

正如梁昌霖所言," 叮咚买菜不能 ‘只做搬运工’ ",它的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供应链 叮咚买菜 梁昌霖 破局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