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交媒体热议和散户买盘推动的 Meme 股狂潮再度席卷金融市场,其核心逻辑并未改变,依旧是针对被严重做空的困境公司的投机性攻击。
美股市场再次被 Meme 股狂潮席卷。7 月中旬,包括 Opendoor Technologies、Kohl's Corp. 和 Krispy Kreme 等一批表现不佳的公司股价出现疯狂上涨,这轮涨势并非基于企业基本面变化,而是因为它们成为了社交媒体上少数几位知名人士热议的焦点,吸引了大量散户投资者涌入。
这轮行情与 2021 年 GameStop 和 AMC Entertainment 的飙升如出一辙,目标同样是那些被网红包装成 " 挑战华尔街专业人士 " 的弱势公司。以 Opendoor 为例,其股价在 7 月 21 日飙升 43%,当日成交量高达 19 亿股,占全美股市总成交量的近 10%,期权市场的活跃度甚至超过了 2021 年 GameStop 狂潮时的单日峰值。
这种由 Meme 驱动的股价飙升,可能为少数人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意外之财,但对于高位追入的投资者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亏损风险。由于其交易逻辑几乎完全脱离公司业务表现和前景,参与 Meme 股交易的风险极高。
旧剧本重演:Meme 股的共同特征
Meme 股狂潮的反复上演,源于其目标股票总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它们能够激发互联网群体的想象力,并通过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进行推广。这些推广通常伴随着结合流行文化元素的图片与视频,即 "Meme"。
其次,购买这些股票被视为一种身份象征或加入特定社群的方式,投资者在社区中互相鼓励买入。无论是 2021 年的主角 GameStop 和 AMC,还是本轮的 Opendoor、Krispy Kreme 和 Beyond Meat Inc.,大多是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消费品牌。
此外,这些公司往往具有两大关键特征:一是被专业投资者大量做空,即存在巨大的空头头寸;二是其股价本身较低,为散户提供了更低的参与门槛。当轧空行情发生时,做空者被迫回购股票以弥补亏损,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非理性上涨。
今非昔比:与 2021 年狂潮有何不同?
尽管剧本相似,但 2025 年的市场环境与四年前已截然不同。2021 年,投资者因疫情居家并手握美国政府发放的刺激支票,在社交平台交换投资心得。而当前市场正面临高利率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投机性角落再度升温显得尤为突出。
据媒体报道,此轮 Meme 股狂热涉及的股票数量少于 2021 年,但涨势更不稳定且往往昙花一现。例如,甜甜圈制造商 Krispy Kreme 的股价在 7 月 23 日开盘时一度飙升 39%,但收盘时仅上涨 4.6%,涨幅大幅收窄。
这种短暂的特性,部分原因在于华尔街的机构交易员已经建立了一套应对策略,能够更快地识别并对 Meme 驱动的行情做出反应,这往往导致涨势迅速失去动力。
意见领袖与监管:狂热背后的推手与争议
每一次狂热的背后,几乎都可以追溯到 Discord、Reddit 的 WallStreetBets 板块或交易聊天室 StockTwits 等社交平台上的帖子。2021 年,正是投资者 Keith Gill(网名 Roaring Kitty)的看涨帖子点燃了 GameStop 的行情。
而在 2025 年 7 月的事件中,多伦多对冲基金 EMJ Capital 的创始人 Eric Jackson 在社交平台 X 上发布一系列帖子鼓励买入后,Opendoor 成为了散户热议的焦点,并迅速登上 StockTwits 最活跃交易榜单。
此类行为的合法性备受争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市场操纵行为,但必须证明操纵意图。如果有人为了推高股价并从中获利而鼓吹某只股票,则可能构成违法。
批评者认为,Meme 股的推广者往往不披露其持仓规模、交易时间以及是否收取推广费用等关键信息。但也有人辩称,这与维权投资者推动变革或做空机构发布报告以求获利的行为并无本质区别。
为何狂热难以为继?
Meme 股的狂热通常难以持久,因为它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投资者入场以维持上涨势头。2021 年,疫情限制和市场环境共同促成了这一条件。
然而,近期的案例显示,狂热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2021 年 5 月 AMC 的股价上涨仅持续了两天便掉头向下;2024 年,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Inc. 的股价在一周内从约 4 美分飙升至近 4 美元,但不到两周就跌回了仙股状态。
最终,正如 2021 年的 AMC 和 GameStop 所展示的那样,推动 Meme 股上涨的核心动力是散户群体挑战华尔街建制的集体情绪,但企业的经营基本面迟早会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宣告这场狂欢的结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