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 月 25 日讯(记者 吴旭光) 今日(7 月 25 日),最重磅科创盛会—— "2025 中国科创领袖大会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 正式开幕。本届大会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科创板日报》、上海长三角 G60 科创集团联合主办。
大会上,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埃夫特 ")董事长游玮在题为《面向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落地路径》的主旨演讲中,系统剖析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支持政策(解决方案),以及通过机器人跟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发展路径,破解行业瓶颈。
埃夫特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于 2020 年在科创板上市。其以通用机器人研发制造为基础,在喷涂、焊接等应用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光伏、锂电等行业。
谈及机器人产业现状,游玮表示,目前机器人还是世界上最难用的产品,智能化水平不足是影响产业规模的主要瓶颈。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行业的重复、大批量制造场景,然而在量大面广的通用制造业批量化应用方面,还存在编程复杂、工艺复杂、一致性差等障碍,造成 " 省人不省心 "。
" 目前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渗透率约为 4%,大概每万名产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为 400 台。" 游玮进一步,传统工业机器人的设计思路是适用于产品规格相对单一,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流水线,如汽车制造中的冲压、焊接、涂装,以及电子制造中的搬运上下料流程。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一些环境恶劣、枯燥繁重且危险的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会快速增加。
但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场景,机器人的应用仍存在较大挑战。" 如家具喷涂、非标焊接、五金打磨等,因其柔性需求高、作业模式差异大,反而对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机器人需要具备自主规划、自主执行甚至自主学习的能力。" 游玮表示,此类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金、时间、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能力有限。
游玮认为,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的柔性作业能力,可自主编程和生成工艺参数,有望激发该部分市场的潜力。
为应对上述挑战,埃夫特通过打造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这一开放性的集成化开发平台,将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行业经验、配置方案、模拟仿真等一系列机器人应用开发难点转化为清晰的标准化流程,形成开放、共享的行业生态。如钢结构焊接与船舶中厚板焊接的场景任务具有相似性,开发者与普通用户可复用此前的程序模版,提升机器人跨场景迁移执行任务的能力。
此外,针对 " 买不起、用不起、用不好 " 等中小微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过程中的难题,埃夫特创新赋予其 RaaS(Robot as a Service)商业新模式。该模式将智能机器人通过按需租赁与出售的方式投入制造企业,并为企业提供驻场代工业务和相关服务,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服务方案选择。
" 从卖设备到卖服务,零投资门槛、零使用门槛,以租代售的新模式为中小微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可能性。" 游玮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