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不断重复着 " 艰难 ",疲惫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华尔街。
这位曾经扬言 " 在 2030 年销售 2000 万辆汽车,达到当前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销量的两倍 " 的硅谷钢铁侠,在这份营收暴跌的财报面前,也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好在,马斯克迅速调整了状态,并接连释放出 " 新车型即将量产 ""Robotaxi 将实现规模化落地 "" 人形机器人 Opitmus 即将量产 " 等好消息。
然而,资本市场却对这些 " 大饼 " 无感,盘后大跌的股价、分析师们的看空仿佛都在预示着:钢铁侠的盔甲,正在被现实凿出裂痕。
溃败:除了下滑,还是下滑
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汽车行业而言,特斯拉都绝对是一个特别的车企。
特别在特斯拉车型几年不更新,但仍然有无数消费者买账,Model Y 和 Model 3 始终是市场上的常青树。
还特别在几乎所有的车企,在发布同级别,甚至是跨级别车型时,都忍不住在发布会上对标特斯拉,甚至还有车企将自家车型的配置与特斯拉车型的配置直接挂在门店里,让每一个进店的消费者都能看到孰强孰弱。
而在社交媒体上,特斯拉更是搅动汽车市场的 " 鲶鱼 ",是激励自主品牌进步的动力之一,但通过特斯拉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鲶鱼也出现了被吃掉的迹象。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特斯拉的二季度财报,那就是 " 除了下滑,还是下滑 ",具体表现为:
汽车业务的总收入达 166.61 亿美元,同比下滑 16%;
能源产生和储存收入达 27.89 亿美元,同比下滑 7%%;
服务及其他收入达 30.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
总收入达 224.96 亿美元,同比下滑 12%;
总毛利润达 38.78 亿美元,同比下滑 15%;
经营利润率达 4.1%,同比下滑 71bp;
……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除了服务及其他收入取得了 17% 的增长,其余的汽车业务、储能业务、营收、经营利润率、总毛利润均处于下滑状态。
因此这份财报也被许多人称为 " 特斯拉十年来下滑最严重的财报 "。
困局:三大战场遭遇 " 群狼战术 "
这份财报之所以如此难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斯拉销量的下滑。
在 2025 年二季度,特斯拉的销量达 384122 辆,同比下滑 13%,其中主力车型特斯拉 Model 3 和特斯拉 Model Y 的交付量达 373728 辆,同比下滑 12%。
其他车型的交付量达 10394 辆,同比下滑 52%。
对此,马斯克认为特斯拉正在进入不寻常的转型期。那么一向在电动车市场所向披靡的特斯拉车型,为何突然不香了呢?
要知道,特斯拉是一家全球车企,其车型更是遍布全球,因此在讨论销量下滑时,也要站在全球角度,而全球最重要的三个市场,莫过于中国、美国、欧盟市场。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在 4 月的销量为 2.87 万辆,同比下滑 8.56%,5 月份的销量为 3.86 万辆,同比下滑 30.11%,6 月的销量为 6.15 万辆,同比增长 3.7%。而在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达 26.34 万辆,同比下滑 5.4%。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遇冷,与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密不可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车企正在对特斯拉进行精准狙击。
在 Model 3 所在的汽车市场,小米 SU7 在 2025 年 6 月销量达 23225 辆,超过了特斯拉 Model 3 的 16636 辆,而在 Model 3 之后,还有小鹏 P7+(6700 辆)、蔚来 ET5T(5103 辆)、比亚迪汉(4920 辆)、极氪 007(4915 辆)、阿维塔 06(4447 辆)、比亚迪汉 L(3157 辆)等车型虎视眈眈,对特斯拉 Model 3 进行围剿,市场压力巨大。
再看 Model Y 所在的市场,Model Y 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 6 月,其销量达 44848 辆,远超后面的乐道 L60(6400 辆)、极氪 7X(5518 辆)、智己 LS6(3228 辆)等车型。
但是在这一级别却隐藏着一个黑马,那就是刚刚上市不久的小米 YU7,18 小时 240000 的锁单量,也被很多人视为有望击败 Model Y 的纯电 SUV 车型。
此外,以上仅统计了纯电市场的车型,还有理想 L6、问界 M7、智界 R7 等车型,也加剧了 Model Y 的市场压力。
好在,虽然特斯拉在中国的半年度销量出现同比下滑,但在 6 月份的销量却取得了大幅回升,环比增长高达 59%,若能延续下去,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销量支柱之一。
接下来是美国市场,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直接推翻了拜登时代的 " 绿色新政 "。1 月 20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撤销对纯电车的补贴,停止政府资金用于充电站建设,转而大力推动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意图重振美国制造业。
此举对于电车发展造成的灾难可想而知,在市场风向转变的背景下,特斯拉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根据某研究公司发布的报告,第二季度特斯拉在美国电动车销量中,份额首次降至 50% 以下。
可见,特斯拉在自家地盘也同样不好过。
最后是欧洲市场,数据显示,特斯拉 2025 年上半年在欧盟及英国市场的销量达 108878 辆,同比下滑 33%。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汽车以 133465 辆的销量成绩夺得欧洲地区电动车冠军。
除了特斯拉与欧洲本土车企以外,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出海动作也十分频繁,在 2025 年 4 月,比亚迪在欧洲电动车的注册量达 7231 辆,首次超过特斯拉的 7165 辆,并且比亚迪还有许多插混车型,如果算上这些车型,数量将更加夸张。
除了以上三大市场的失速外,特斯拉销量下滑也离不开自身的原因,那就是产品过于单一,只有 Model 3 和 Model Y 两款车型撑起销量大旗,市场的覆盖率狭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斯克在财报中表示,正在扩充特斯拉的车型系列,包括一款计划在 2025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的价格更平易近人的车型,还将继续推进 Semi 和 Cybercab 的研发,这两款车型都计划于 2026 年投入量产。
这也将成为特斯拉能否在汽车业务实现逆转的关键。
逆转:两张未来船票的豪赌
当传统业务溃败时,马斯克并没有陷入失落的情绪中,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两张豪赌未来的船票,也就是 Robotaxi 和 Optimus。
在财报电话会上,他用了很大篇幅描绘这两个 " 万亿级业务 "。在马斯克的规划下,机器人 Optimus 将在 5 年内实现月产 10 万台。
而对于 Robotaxi 而言,在 2025 年 6 月,特斯拉在得州奥斯汀正式启动 Robotaxi 业务,首批车队由 Model Y 改装。
在 2024 年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还表示,他的计划是让特斯拉车主可以在空闲时,通过车辆的无人驾驶功能接单、赚钱。在需要时车主可以点击特斯拉的应用程序,车辆就会加入特斯拉 Robotaxi 车队,而当车主需要用车时,车辆就会自己回来。
特斯拉 Robotaxi 的规划,不仅可以帮助车主增加收入来源,还可以让汽车从出行工具,进化成 " 出行工具 + 赚钱工具 " 的组合。
如果车主想加入车队,那必然要订阅 FSD 服务,也就帮助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业务实现了落地。
但是目前这两个业务都存在一些困境,首先 AI 机器人业务已经有许多企业都在布局,其中也不乏汽车企业,但始终存在落地难题。
而 Robotaxi 业务已经有 Waymo、百度 apollo 等众多企业布局,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看到盈利可能,但市场竞争巨大,如前段时间 T3 出行、哈啰出行等出行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阵营,在群狼环伺的背景下,特斯拉 Robotaxi 能吃下多大的蛋糕,也依然是个未知数。
由此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是 Robotaxi 和 Optimus 的发展依然是一片迷雾,他们更像是马斯克在特斯拉失速的情况下,给资本画下的大饼,而真正解决特斯拉的困境,依然还是要回归汽车。
尾声
在 2025 年一季度的财报发布后,马斯克宣布回归 "7 × 24 小时工作模式 ",甚至会睡在会议室、服务器机房或工厂里,并表示必须全神贯注 X/xAI 和特斯拉,字里行间都透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如今二季度财报发布,惨淡的财报、下滑的销量,再度让这位硅谷钢铁侠尝到了现实的苦涩。
特斯拉新车型、Robotaxi、AI 机器人等业务成功与否我们无法预测,但笔者想说的是,特斯拉已经没有那么可怕。
过去几乎所有的自主车企都对标过特斯拉,这也在潜意识中将特斯拉放在一个无法打败的高度,但到了现在,自主品牌已经蒸蒸日上,比亚迪、小米、鸿蒙智行等车企正在强势崛起,开始树立全新的市场标杆。
尽管,我们还是不能小瞧特斯拉,毕竟钢铁侠的字典中从来没有平庸二字。
但好在,钢铁侠的盔甲已经还是出现了裂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