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逻辑陷阱,总有人能用各种逆天的 " 神逻辑 " 让你哑口无言。
在之前的思辨课里,我们就已经见识过五花八门的逻辑谬误。
【案例 1】
"- 我觉得汉堡薯条好吃;
- 难道包子不好吃吗?你这是崇洋媚外!"
【分析】
这是一个 " 稻草人谬误 ",即通过歪曲、夸大和虚构对方的观点,制造一个更容易攻击和打倒的 " 稻草人 "。
【案例 2】
" 专家说味精有害,味精肯定有害!"
【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诉诸权威谬误,就是跳过事实和逻辑推理,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名人等权威人士的观点,或者直接用权威人士的身份论证某个观点。
这些谬误都属于非形式谬误。所谓非形式谬误,就是推理结构可能没有问题,但由于前提、语境或语言使用不当等原因而产生的逻辑谬误。简而言之就是形式没错,内容有错。
这类谬误往往通过语言歧义、情感控制和无关信息这些手段来误导和操纵人,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和现实情况才能有效破解。
其实在逻辑学中,还有一类谬误,它们就像做数学题套错了公式,从推理形式就能给它们 " 定罪量刑 "。这种谬误统称为形式谬误。
例如:
" 如果下雨,地面会变湿。所以地面变湿,是因为下雨了。"
" 给我买 LV 包才算爱我,不给我买就是不爱!"
" 人都会死,猫不是人,所以猫不会死。"
……
要想更轻松地攻克这类形式谬误,就不能只靠基本的形式逻辑定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还需要掌握下面这些更高阶的形式逻辑规则:真值表和逻辑运算。
1. 真值表:表示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的表格(以下是一个命题及其否命题的真值关系)。
2. 非运算(¬ P):对一个命题进行否定。原命题为真时,否命题为假,反之亦然。
3. 与运算(P ∧ Q):两个命题都为真,运算结果才为真。
4. 或运算(P ∨ Q):至少一个命题为真,运算结果就为真。
5. 蕴含运算(P → Q):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但结论为真时,前提未必为真。
6. 等价运算(P ↔ Q):两个命题同真同假,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LOGIC
想知道,这些抽象的定义、符号和逻辑工具,是怎么在日常推理中发挥作用的吗?赶紧带孩子来参加这场 " 烧脑 " 但有趣的逻辑游戏吧!
各位宝爸宝妈,如果你想发掘孩子对数理逻辑的兴趣,锻炼孩子的思辨推理能力,但又苦于没有好的机会,这门思辨小课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写在后面
这是一门为孩子开设的线上少儿思辨素养课。我将在这门课中,和孩子一层层拆解思辨的过程,破除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在做这门《给孩子的思辨小课》之前,我已经做了 3 季的《给孩子的财经小课》系列,带孩子从财经视角理性看待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开心能收获很多孩子的认可和好评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小学员们怎么说)
现在,我希望通过这门全新的思辨小课,给孩子带来 AI 时代非常重要的底层价值——掌握逻辑思辨的工具箱和方法论,学会理性地思考世界和输出观点,收获更好的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这门课同时也是给家长的一份礼物。
我希望在这门课中,给家长朋友做一个小小的示范,如何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沟通氛围,收获更有质量的亲子沟通。
每次课不过一杯奶茶的价钱,就能给孩子一次终身受益的思辨之旅。
现在开始,和孩子加入课程,我们一起扫除认知谬误,做有思辨力的人!
咨询课程详情,
可扫码添加助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