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一个研究,关于 " 全职儿女 "。
" 全职儿女 " 不一定是传统理解的 " 啃老 ",那种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心安理得花父母钱的状态。
全职儿女经常是一种全新的 " 家庭雇佣关系 ",他们用做家务和陪伴换取工资,这是一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的新型家庭生存策略。
本文将全职儿女界定为已毕业离校、与父母同住且尚未参与社会化雇佣劳动的成年子女,他们与父母之间存在拟职业化的互动模式,并认同全职儿女这一身份。
全职儿女分为照护型、过渡型、搁浅型和享乐型四种类型。
▪️ 照护型全职儿女主动承担家庭照护责任。
▪️ 过渡型全职儿女因就业或考研失败而暂时回家。
▪️ 搁浅型全职儿女因健康原因被迫回家。
▪️ 享乐型全职儿女因家庭条件优越而选择回家享受生活。
〰️〰️〰️〰️〰️〰️
▍第一类,照护型全职儿女:
特点: 主动选择,职业化程度高。
" 照护型 " 全职儿女是出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爱,承担主要的照顾责任(比如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或生病的家人),把 " 照顾家人 " 当成一份严肃的事业来做,学习专业技能,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对他们来说,情感的回报远大于金钱。
例如,受访者文文为照顾患脑梗的奶奶,主动辞职回家成为全职儿女。
"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先给奶奶量体温、测血压、喂水,接着做三餐辅食。因为奶奶只能吃流食,所以要做得精细些喂给她吃。每天下午,我要帮她换尿不湿、清洗屁股、洗床单被套和裤子。每天晚上,我要帮她擦身、洗脚、热敷。此外,每天还要帮奶奶做半小时的按摩,她难受的时候,我就给她讲讲笑话。奶奶有三个儿女,他们每个月都会给我一点零花钱,总共大约有 2000 元,我一般用这笔钱来给奶奶买尿不湿、营养品、尿垫、轮椅之类的东西。说实话,哪怕不给我钱,我也愿意做这些事情。奶奶从小把我带大,我们的感情很深。" ( 照护型,WJWZ16 )
当全职儿女的职业责任和自我成长发生冲突时,多数子代会选择压抑个人情绪以规避代际冲突。受访者叶子在访谈中多次提到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心理建设,以防止自己将负面情绪转移到生病的家人身上。
" 起初,我并不认为照顾父亲会影响我的生活。随着他的病情恶化,我每天都无法出门,必须待在家里照顾他。我家是一居室,我只能和父亲同处一个空间内。以前我很爱写作,现在却写不了了,我会很焦虑和烦躁。虽然照顾父亲的体力强度不算大,但心理疲惫几乎耗尽了我的精力。" ( 照护型,SDYE36 )
〰️〰️〰️〰️〰️〰️
▍第二类,过渡型全职儿女:
特点: 被动选择,但职业化程度高。
" 过渡型 " 是最常见的一种。他们并非心甘情愿待在家里,而是因为考研、考公、或者职业瓶颈等原因,需要一个短暂的缓冲期。他们把家务劳动看作是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等价交换,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独立感和尊严,同时为未来的离家积蓄能量。
" 我没上班,总不能待在家里啃老吧,需要做点事证明自己的价值。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给爸妈做饭、买菜、拖地、照顾猫,家里如果还有其他需要我做的事情,我也不会拒绝。最重要的是,不给父母造成情绪和经济的压力。父母为我提供零花钱和住宿,帮助我度过这段日子就够了。" ( 过渡型,SJZK01 )
" 全职儿女跟无业游民可不一样,我们得为家庭打工,这样才好意思嘛。爸妈让我专心备考,我只要做正事就行,我不用干活,父母照样养我。但考公、考编不是一两次就能 " 上岸 " 的,他们都忙,家里活儿又多,我做点什么也好,请钟点工也得花钱呀!父母就同意让我干了。" ( 过渡型,CSSQ26 )
" 我爸妈特别理解我,他们都是上班族,知道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应届生的岗位还少。他们说,在这种大环境下找不到工作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有问题,他们让我别着急,慢慢找,总能找到好工作的。" ( 过渡型,JSSS45 )
" 我每天给父母做早餐、午餐和晚餐,他们吃完后,我就去洗碗、备菜,其他时间我就学习。他们有任何需要都可以随时喊我,我都会做。" ( 过渡型,GZXY27 )
过渡型全职儿女将自己打造为生活秘书的角色,通过安排亲代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提升亲代的生活质量。受访者小樱就是这样做的。
" 我爸今年才 50 岁,他的血糖就已经很高了。周围有不少糖尿病人陆续去世,我挺害怕的。我爸不懂这方面的知识,生活方面也不注意,我就自学了食疗…… 其实做饭不难,但做得好吃又营养还是得下功夫。我在网上看了做菜视频,还买了几本照顾糖尿病人的书自己学习。这段时间,我爸的血糖降了,我妈的血压也稳了,日子真的在往上走。" ( 过渡型,GZXY27 )
当亲代对子代表现出过度的控制欲或者子代长期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时,代际冲突就可能爆发。受访者秋秋讲述了这样的经历 :
" 全职儿女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影响我找工作的信心,我总是为了我妈的一句话内耗一整天。她一方面要求我为家庭付出,另一方面又觉得不需要我像现在这样为家庭付出。有一次,她说 : " 你干的这些事情有用吗?你到底在做什么?还能找到工作吗?" 我当时就崩溃了,忍不住和她大哭大吵了一场。" ( 过渡型,SZRC10 )
〰️〰️〰️〰️〰️〰️
▍第三类,搁浅型全职儿女:
特点: 被动选择,职业化程度低。
" 搁浅型 " 全职儿女像一艘暂时搁浅的小船,因为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航行。他们内心渴望独立和梦想,但现实却将他们困住。在这种关系中,父母的付出是全方位的,而子女能回报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 —— 比如用积极的态度对抗病魔,让父母感到一丝安慰。
" 我高中就被检查出患有心理疾病,一般的活儿都没法儿干。其实我基本上干不了啥,我爸妈只需要我按时吃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够了。可能我活着就是一种劳动吧。" ( 搁浅型,LNBX48 )
受访者亮亮因患严重的消化道疾病,不得不放弃升学和就业机会 / 计划,被迫留在家中休养。
" 我生病了,没法像正常人那样吃东西,我整天都处在吃了吐、吐了再吃的循环中。我很想去上班,但我爸妈坚持认为在家养好身体更加重要,他们让我做全职儿女…… 父母和我为对方提供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吧,坦白来讲,我提供给父母的主要价值就是以活着的形式存在,他们希望我更加快乐、健康一些。父母不仅给我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有精神上的支持,他们还得经常带我去医院。" ( 搁浅型,HLJK50 )
" 我的病情轻时,偶尔还能陪我妈去超市逛逛,病情严重的时候,就只能躺着让她照顾我了。我干不了耗费体力的事,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开心、健康,把身体养好。所以我很努力地查找治疗方案,比如选哪位医生、去哪家医院、用什么方案,我都钻研得很透。总之,让他们为我少费些心。" ( 搁浅型,HLJK50 )
▍第四类,享乐型全职儿女:
特点: 主动选择,职业化程度低。
" 享乐型 " 是争议最大的一种。他们通常没有经济压力,选择成为全职儿女是为了追求一种自由、惬意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家庭的物质贡献很小,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让父母放心的 " 情感吉祥物 "。这种模式高度依赖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父母的开明程度。
" 我快毕业的时候,家里帮我找好了一份工作,但我不想去,总觉得一旦工作,自己就被禁锢了,我就不再是完整的我了。我不想随波逐流,所以就选择了现在这样的生活…… 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给了我 50 万元,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又给了我 100 万元,我现在每个月的花销不到 6000 元。我需要给父母提供的主要是稳定的情感价值。" ( 享乐型,TJMM31 )
" 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和爸妈长住了。这些年在外面工作,他们总是为我操心,现在我就待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哪怕我什么都不做,这样也肯定能让他们安心呀。" ( 享乐型,SXHH25 )
" 我在家主打一个 " 人在就够了 "。说实话,我啥也不用干,干了反而被父母说没干好,他们还得做第二遍,那我何必干呢?如果在父母身边所有东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父母反而会失落,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被我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会故意把衣服乱丢,父母虽然嘴上说一下,但他们很快乐。" ( 享乐型,CXQP29 )
" 爸妈不会强制要求我干什么,他们给了我选择过现在这种生活的权利。心不妥协,行不受限,只要我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就很开心。" ( 享乐型,TJMM31 )
在享乐型全职儿女的案例中,尽管子代孝行回馈的职业化程度较低,但他们在与亲代的互动技能方面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专业性,如受访者小威。
" 我不在家的时候,父母吃饭就随便对付了。我妈之前照顾我姥姥累得瘦了二十多斤,我给他们买补品、打钱,让他们对自己好一点,这些都没用。我回家后,对他们来说就有了一种精神寄托。我妈现在每天都变着法儿地做一些东西,连带着我爸的菜也丰盛了。我在家多待一段时间,不就是促进了我爸妈的伙食改善吗?以前他俩咋都不长肉,现在可健康了。" ( 享乐型,CXQP29 )
潘泽泉,欧阳静雅。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新实践 —— 基于 " 全职儿女 " 现象的实证研究 [ J ] . 青年研究,2025, ( 02 ) :155-173+197-198.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