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光明网报道,2025 年 7 月 25 日,# 爸爸烟不离手 10 岁儿子查出肺癌 # 登上热搜榜第一,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二手烟的关注。
这是河南省肿瘤医院接诊的一个病例,一名 10 岁男孩因为不停咳嗽来医院就诊,做 CT 检查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肺上长了个肿瘤,被确诊为肺癌早期。医生追问病史发现,孩子父亲烟瘾极大,一天能抽一两包,在家抽烟时也不避人。孩子正处于高速生长发育期,基因、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长期吸入二手烟,极易造成基因突变,诱发癌症。
这样的新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才 10 岁,就因为父亲的不自觉和自检,导致孩子患上了肺癌,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然而,稍作关注就不能发现,这则新闻感觉并不 " 新 ",而是旧闻新炒。
202 年 6 月 18 日,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一则看着十分揪心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河南郑州一 11 岁男孩反复发烧咳嗽,就医后查出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
医生追问病史发现,男孩父亲长期在家吸烟,孩子被迫吸二手烟长达数年,目前,男孩正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当中。
两则新闻,都发生在河南,都上了热搜,时间相差也只有一个多月,都是父亲抽烟、孩子抽二手烟,导致孩子患上肺癌。所不同的是,一个月前孩子是 11 岁,一个月后再次报道时,孩子就缩减了 1 岁,变成 10 岁了。到底是搬的旧闻呢,还是独立的两则新闻,事件是发生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如果是两个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问题真的太严重了,这两位父亲,也真的成了罪魁祸首了。
要知道,两则新闻都是发生在河南,都是父亲吸烟所致,都是患的肺癌,都是 10 岁左右的孩子,应该不会这么巧吧,不会出现两次发生概率都极小的巧合吧,应当是同一则新闻的两次搬弄,而非独立的两则新闻。如此一来,所谓热搜,也就让人不是很好理解了。
只不过,像这样的新闻,纵然是旧闻新炒,也是很容易引发舆论关注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关系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的还是假的,关系到抽烟者的行为和品格,关系到全社会对抽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事实也是,作为父亲,如果只知道自己享受抽烟之快乐,而不顾及孩子、家人的健康,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就是一种自私,一种非常严重、非常没有社会公德的自私。殊不知,让包括家人在内的其他人,长期吸食二手烟,危害是相当大的,是对身体健康严重有害的。如果抽烟者始终不能醒悟,放任自己的自私,是需要引起舆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予以严厉谴责的。
然而,对大多数抽烟者来说,是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的,也是不会尊重他人的。只要自己想抽,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地方,也不管现场是否有老人、孩子、病人和孕妇等,只要自己想抽,就会毫不犹豫地抽,导致他人跟着吸二手烟。如果有人提出来,还会不满,认为是多管闲事,是干涉他们的自由。
实际上,这种只顾自己快乐的自私行为,最终的结果,不仅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很多抽烟者,最终都会因为抽烟而患上多种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同时,到了冬天,自身也会很不舒服。相反,那些主动戒烟者,却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抽烟对人的伤害太大,反对抽烟的人很多,抽烟的人也很多,形成了一种情绪对峙,到底谁能占据上风,就成了舆论和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继而让这则新闻两次上了热搜。特别是这一次,更是霸榜很长时间。
只是,就算这是舆论和公众关注的新闻,两次上热搜,还是有点难以理解。尤其是把孩子的年龄减了 1 岁,而没有把情况反映清楚,也让人觉得,新闻的起初性到底如何。如果新闻不具真实性,也就需要有关方面引起重视了。
所以,此则新闻两次上热搜,除了可以增强广大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外,也说明搬新闻者很擅长抓新闻、吸眼球。不然,为什么旧闻也能炒成热搜第一呢?而更需关注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真实,到也可以理解。否则,就得认真调查一下。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