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第 33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天津展团带来了连环画、小说、访谈录等形式多样的相关重点出版物,彰显天津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天津杨柳青画社发布的融合出版项目《莲花峰七勇士》,以非遗技艺讲述天津红色故事,通过年画致敬英雄、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探索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引人关注。
将红色精神融入非遗传承
融合出版项目《莲花峰七勇士》包括同名主题年画图书、纪录片、数字藏品。即将正式出版发行的主题年画图书,由天津市蓟州区委党校(区委党史研究室)、天津杨柳青画社联合编绘。随书附赠的纪录片,以创作者视角全景展现探访历史、进行创作的过程,以新年画创作串联起那段悲壮的历史。
现场播放的视频资料,将读者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40 年 7 月,面对敌人的残酷扫荡,电影《平原游击队》主人公李向阳原型人物之一的冀东抗日名将包森下令,让主力部队迅速转移,保存实力,伺机歼敌,同时留下一支小队负责吸引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作为包森司令员的警卫班班长,21 岁的马占东主动请缨,带领六名勇士,在莲花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依托险峻地形牵制敌人,最终将敌人诱至峰顶,为主力部队撤离赢得时间。直到弹药耗尽、石块也快用完,他们砸毁武器,纵身跳崖……最终,仅马占东重伤幸存,六名勇士壮烈牺牲。事后,百姓安葬了六名勇士,救治了马占东。马占东伤愈后,继续征战。每年清明节,当地居民都会自发前来祭扫,七勇士的英雄赞歌至今仍在蓟州山间回响。
" 七勇士中,只有唯一的幸存者马占东留下了名字,其他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以铮铮铁骨战强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我们留下了永不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 说起这个融合出版项目的缘起,天津杨柳青画社副总编辑王海玲告诉记者," 起初,是我们集团的负责人跟我们聊起了‘莲花峰七勇士’的事迹,我深受震撼。后来,跟身边的年轻人聊天,我发现不少人都不知道‘莲花峰七勇士’。我觉得作为天津出版人,有责任把家乡的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以更生动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
《莲花峰七勇士》主创团队饱含深情与敬意,历时近 3 个月创作,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语言生动再现历史场景。在王海玲看来,传承数百年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一直都是记录生活和描摹时代的重要载体," 传统年画从未远离时代,《莲花峰七勇士》是画社新年画创作者的创新尝试。我们将继续挖掘天津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年画完美融合,将红色精神融入非遗传承,赓续红色血脉,赋能非遗传承,让年画这门古老艺术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的纽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抗战精神
为确保画面符合史实,主创团队走进了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盘山革命纪念馆、蓟州区委党校和官庄镇联合村红色教育基地等地,采访革命者后人龙成文等人,广泛搜集史料。他们还专门在 7 月踏着英雄的足迹实地考察莲花峰地貌,汲取灵感,构思场景。
" 莲花峰非常陡,很难走。我们花了大约 8 个小时才爬上去,衣服被划破了,人也快累瘫了,拍摄纪录片的老师都中暑了。" 天津杨柳青画社第三编辑部主任郭津伟表示,此次实地考察意义非凡," 让我们更加敬佩英雄、崇尚英雄,激励我们出精品,用新年画讲好天津红色故事。一路上,我们想象着七勇士战斗的情景,那些搜集来的史料仿佛都活了起来。现场写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正在用心灵与英雄对话。作为新时代年画人,我们有责任通过画笔让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 在采风、创作过程中,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一直感染并激励着我们。我们也将感动化为行动,用心创作,以‘悲壮’为基调讲述英雄故事。" 主创之一的刘佳说," 最触动我的是,七勇士中有六人都没有留下姓名,而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正是无数这样的无名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次的创作过程也是我们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
为画作把关的天津杨柳青画社原新年画创作室主任王宝贵说:" 原始画稿构图很新颖,采用长卷形式绘制英雄壮举,能把整个故事情节清晰地容纳于一幅画中。作品采用了经折装,每个故事片段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整体效果不错。"
蓟州区委党校副校长、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闫明为《莲花峰七勇士》作序,他表示:" 蓟州区红色资源丰富,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莲花峰七勇士’的事迹。此次合作也给予我启迪,要创新形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更加鲜活、更受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记者 仇宇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