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油烟扰民引发邻里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矛盾升级——是严格执法还是柔性调解?和平区劝业场派出所创新运用 " 三所联动 " 机制,联合司法、律师、社区等多方力量,以 " 情理法 " 融合的柔性智慧破解难题,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纠纷最终圆满化解。
" 现在终于能开窗通风了,衣服晾出去也不怕有油烟味了。" 近日,和平区劝业场街道的居民张女士欣喜地说道。而楼下餐馆负责人也感慨:" 多亏这次调解,让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现在生意更好了。" 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餐饮油烟扰民纠纷,在劝业场派出所的调解下圆满解决。
近期,劝业场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张女士的报警电话。电话中,张女士情绪激动地反映,自家楼下新开的餐馆油烟味太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每天从早到晚都不敢开窗,晾晒的衣服都有一股油烟味,家里老人孩子经常咳嗽。" 张女士向民警诉苦道。而餐馆负责人同样感到委屈:" 我们所有证照齐全,相关检测材料和排污规范也符合要求,怎么还会影响到楼上呢?"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
接警后,社区民警联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勘查。经专业检测发现:餐馆油烟排放虽达标,但排烟管道存在设计缺陷,排风口正对居民窗户。为妥善化解矛盾,由社区民警牵头,联合司法调解员、驻所律师组建调解专班,启动 " 三所联动 " 机制,由社区书记联系矛盾双方当事人,多次入户调解,分析矛盾症结,制定针对性调解方案。通过创新采用 " 背靠背 " 倾听与 " 面对面 " 沟通相结合的策略,先为双方提供充分表达和释放情绪的渠道,奠定理性沟通基础;随后,巧妙以 " 远亲不如近邻 " 传统美德为情感纽带,辅以公共秩序相关法规的理性分析,引导当事人将心比心。
劝业场派出所联合社区居委会、物业通过对小区图纸的反复研究和实地踏勘,最终确定了一个最大限度避开居民窗户的排烟管道改造方案。经征求餐馆负责人和张女士意见,双方均表示认可。为从源头上解决异味问题,餐馆负责人在改造排烟管道的基础上,主动加装了油烟净化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张女士也表示理解经营不易,不再追究相关责任。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纠纷就此化解。
" 基层治理既要依法办事,也要以情动人。每化解一起纠纷,就多一份和谐。" 参与调解的社区民警马梓滔事后说道。
小矛盾实为大民生。劝业场派出所通过多方力量联动赋能,不仅精准定位矛盾核心,更以情理法交融的柔性智慧,实现了基层矛盾的源头化解。民警们将处置窗口前移,把调解现场变为密切警民关系的纽带,进一步筑牢平安根基,为维护辖区的持续和谐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