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 乳业在线 "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2025 年 6 月 17 日,乳业在线联合北京市奶业协会、天津市奶业协会、河北省奶业协会、山东省奶业协会、内蒙古奶业协会、宁夏奶业协会,在北京举办 "2025 乳品北京市场论坛 "。
本次论坛由世纪创展冠名,得到银河路、爱尔兰食品局、贝瑞克、德力高、新莱特、品渥食品、新希望云优选、东君乳业、恩波露、中地乳业、简爱、悠然萃、伯爵咖啡、奶酪博士等公司的大力支持。
乳业专家宋亮做关于" 中国乳品未来消费总体判断及三大最新结构性特点 "的主题演讲。以下为内容精华整理,以飨读者。
图:独立分析师宋亮
报告目录 / content
1:现阶段乳品整体消费状况
2:居民消费三大变化对传统乳品消费影响
1
现阶段乳品整体消费状况
自 2018 年起,中国乳制品消费逐步进入阶段性过剩阶段,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结构单一导致;一方面类似欧美十年前,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健康、功能饮料,减少白奶消费。疫情后,由于经济形势严峻促使消费出现降级,大批高端产品销售额下降,但从销售量看,2023 年成为中国乳制品历史上消费量最高一年。
有人可能会问,疫情期间消费不是下降了吗?实际上,从 2019 年开始,中国乳制品消费已达到相对稳定水平。若排除乳糖、乳蛋白不耐受群体及以植物蛋白为主消费群体,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均饮奶量与欧美相差无几,大致在 40-50 公斤左右。2020-2023 年因疫情影响,为增强免疫力,居民喝奶量有较明显增加。
2020 年之前十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年均增长 3%;2021 年后年均增长在 5% 左右,2023 年更是增长 7%。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销售额和销售量存在错觉。销售额在 2022 年开始下降,特别是酸奶,高端酸奶发展 10 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22 年下半年酸奶销售额整体明显下降。2023 年白奶销售额下降,但是消费量是增长的,酸奶消费量下降,则是受高端化因素影响,白奶消费量在 2021、2022、2023 年一直在增长。
实际上,乳制品是典型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产品,消费并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明显少喝,价格下跌消费大幅上升,消费具有一定刚性和习惯。但是疫情确实极大促进了消费的增加。
至今仍有人提及,美国人均乳制品消费 300 多公斤,欧洲 200 多公斤,中国才 40 多公斤,与欧美差距大,且亚洲平均消费约 80 公斤,我们远低于此。
大家忽略一点,其实中国人蛋白摄入量跟欧美人蛋白摄入量差距不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人均每日蛋白质供应量 124.61 克,美国人美国为 124.33 克。中国人植物蛋白摄入占比 60.5%,美国人动物蛋白占比达 69%,其中奶酪占比较高。
2
居民消费三大变化对传统乳品消费影响
疫情后中国居民消费呈现三大变化:
一是消费降级促使消费者行为理性,不再盲目追高、追新,特别是年轻人也减少超前、借贷等消费习惯,这直接终结传统乳企产品过去十年不断高端化的发展进程,让乳品重回日常消费品和平价化。当然,在小众和细分领域,一些创新乳品仍然可以走高端化,比如冰品对于年轻人有明显 " 口红效应 "。
二是终端物流配送体系及现制类业态快速发展,改变了居民消费习惯和产品偏好。送餐、快递从城市到农村的普及化,极大提升消费者线上购物水平,从而使得产品消费更加碎片化,这使得小品牌拥有了新零售机会。另外,消费者追求更加新鲜健康食品,而外卖、预制菜让消费者家庭开火做饭比例和频率大幅下降,改变其生活消费习惯,这影响了家庭饮奶量。现制茶饮快速崛起使得现制类产品很大程度替代标准化产品消费,至少导致标准化的酸奶、白奶少消费 100 万吨以上。
三是零售业态崛起,这非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趋势。我们今天看到的不管是山姆、胖东来等,还是私域、社群等,他们搞的定制化产品极大分食龙头企业份额。零售业态的崛起未来在于智能化、性价比、服务化,持续不断为消费者输出情绪价值,从而使其掌握产业链利益分配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所以自有品牌发展是必然的,导致传统龙头企业产品销售下降。
当然在上述消费变化下,传统乳品企业要思考未来市场竞争自身优势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方面拥有完整且优质供应链体系,可以发挥规模效应,比定制化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一方面大力推进功能营养产业发展,在技术和研发具有明显优势,这不是现制类业态和定制化产品所能拥有的。未来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话语权博弈就在规模优势和技术门槛上。特别是掌握优质奶源的企业,随着社会化牧场的减少以及未来奶价回升,这种话语权和制衡关系更加明显。
居民乳制品消费在认知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乳品品质教育上要科学严谨。十年前,中国老百姓对于奶的认知还有不足和偏差,今天居民,即便最偏远地区的人都知道喝奶可以补钙、对身体有好处。所以不需要做营养普及认知教育,而是让消费者更加理性认识到不同工艺、不同包装产品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消费场景,树立消费者科学奶消费观念。对于普通的牛奶、酸奶,生产企业不需要过分包装、过分夸大宣传、过分塑造并强调某些概念,从而误导消费者,比如零添加等等。
与大家分享几个我们分析测算的关键数据,预计到 2030 年,我国乳制品总消费量达 5000 万吨。未来中国乳品消费量提升有两个方向:第一是三四线市场人均喝奶量仅为一二线市场的 50% 左右,还有提升空间;二是以奶酪为代表的优质固体乳消费对传统植物蛋白替代有很大空间,但这种消费替代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近些年,中国乳品消费品质和间接消费有很大提升,一方面我们对优质的低温产品消费有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如黄油、奶酪等,通过餐饮、烘焙等渠道消费量持续上升,这也导致进口结构发生变化,全脂奶粉进口量在下降。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喝香飘飘了,我们改喝新鲜现制产品,现制刚开始需要用粉做,后来用浓缩乳,像霸王茶姬等品牌就是典型代表,这将促进中国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从长远看,我们日常饮用的牛奶、酸奶属于基础营养产品范畴,其未来发展一定是平价化,像粮油肉蛋一样。对于产业发展来看,高附加值产业将集中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功能营养产业领域,这就是这些年我们企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所在。
未来中国乳制品消费增长将呈结构性特征,我们对于通过发酵、分离、水解等技术带来的优质乳深加工产品需求会更大。比如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于乳清蛋白、小分子酪蛋白需求会激增,对于具有活性的乳铁、乳桥、免疫球蛋白需求强烈。一些小众奶,具有蛋白天然的物理属性,比如羊奶,相比水解更具有经济性,可以广泛应用在老人和婴幼儿营养当中去。
●
●
●
●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