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 " 字怎么写?一撇一捺,互相支撑;撇捺之间,至紧又至疏。
2016 年到现在,李贵江教过很多孩子撇捺之间的学问。在河北邯郸,上过李贵江免费书法课的学生已经超过 2500 人。
" 字是人的门面 ",这句话,李贵江就小就听学校的老师说,直听得耳朵起茧。他没想到,到七十多岁时,他也是说这句话的人。他准备再说上十年、二十年。
李贵江没有教师资格证,却是人人口中的 " 李老师 "。这老师不难当,白天挂块黑板,晚上再加几个灯泡,握住粉笔,课就能开讲;这老师也不好当,在河北邯郸,许多人见过李贵江,在路旁,在公园里,在小区空地上……他免费的书法课,开在各式场地上。
字写得好看,这是李贵江被夸了又夸的本事。有多好看?年轻时他从原种场被借调至农业局,就是因为钢笔字出众。把练字当成个正事,却是他临近退休才开始的。
2007 年 9 月 3 日,李贵江买回第一支毛笔,挑战新赛道,他决心以量取胜:" 当时练毛笔字,刷刷写 1000 个竖,累了喝点水,再刷刷写 1000 个横,写得手打哆嗦。" 这么练了整整三年,李贵江觉得摸着点门道了。
△年轻时的李贵江
和许多书法爱好者一样,李贵江爱在地上写字,手脚舒展还不费纸。滏阳河畔,他手握一支被水沾湿的海绵笔,笔头或轻或重落于地面。起笔熟练,行笔流畅,收笔自如,笔迹尚未干透的时间里,他的身边聚起一层又一层围观的人。那是 2015 年,李贵江的第一名学生陈明宇也在人群中。
陈明宇那时上小学二年级,她的妈妈领着她上前问 " 能不能教教我孩子练字 ",李贵江欣然答应。第二年,孩子妈妈打电话说,练了毛笔字,作业本上的字怎么不见起色呢?李贵江也如实相告 " 写毛笔字跟写钢笔字的手法不一样,我可以教她写硬笔 "。
李贵江常写地书的小广场就在滏阳河边一处桥头。第二天,孩子妈妈拿了一块小黑板,挂到了桥头的电线杆上。
△李贵江写地书
刚退休 4 年的李贵江,一手好字没有用武之地,有一搭没一搭指导小学生写字,本也不算大事。只是谁也没想到,这黑板能挂那么久。
河畔桥头电线杆上的挂钩至今还在,最早挂上的黑板尺寸是 60 厘米 *80 厘米。李贵江在黑板上提前画好横线、竖线,每晚 8 点,路灯下,准时开课。2016 年至今,书法课因为天气原因取消过,从没因为李贵江的身体停过。
" 字是人的门面 ",道理谁不懂?这堂免费的、美化门面的课,岂有不上之理。2016 年 3 月开课,到 4 月,坐着马扎、仰着头、看得闭不紧嘴的孩子已有二三十人。路灯下齐整的学生阵容让李贵江觉得欣慰,到 2018 年夏天,他的义务书法课堂已小有名气。
△李贵江给学生们上课
" 我的钢笔字基础很好,板书不过就是用点力的问题。" 上课的辛苦,李贵江轻描淡写," 这几年学生多了,有时要写两个小黑板,用的力量大了,手就疼。到冬天,手疼得几乎都没法写了,戴着手套也不行,就贴上膏药继续上课。"
" 顺便 " 的事从哪一天起变成李贵江心里沉甸甸的牵挂,他也说不清。
露天书法课忽而正规了起来,他找印刷厂,印好自创的硬笔楷书和行草字帖,又买来带夹子的垫板,配了写字本、英雄牌钢笔和墨水,底下百余名学生拿着一样的学具。黑板也长大了,长到 90 厘米 *140 厘米,又长到 120 厘米 *400 厘米,前后一共 12 块。从买灯到买黑板,李贵江每年要花上几千块钱,用的是自己的退休金。
△李贵江写板书
老师从 63 岁当到 72 岁,李贵江还没当过瘾。书法课上,他会先讲偏旁部首的重点、衍生字的规律,接着让学生在一分钟内构思并写完一个字。等学生把黑板上的七行字都临摹完毕,时钟已经走过了一圈还多。70 分钟之外的时间,李贵江还要给学生的作业打分。
" 以前打分,我给孩子们写‘甲乙丙丁’,有孩子弄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一看自己是‘丁’,难过得抱着妈妈的腿哭。后来我就换个方法,好、很好、特好、非常好,这样一来,孩子也不闹情绪。" 说到这里,李贵江笑了。
△李贵江批改作业
不收费的课,难处都在讲课之外。李贵江负担不起固定教室的房租,上课的地点算起来换了有二十多次。华北的春和秋过得太快,9 年里更多时候,不是太冷、风太大,就是太热、阳光刺眼。
书法课堂时而从路灯下转到树荫里;遇上下雨天,家长、孩子们打着伞围成一圈听课;寒冬腊月,孩子们戴着露指手套坚持练习。热红的小脸、冻红的小手,让李贵江的心也火热。
△李贵江翻看教学材料
李贵江教 " 一二三天地人 ",也教 " 黄河远上白云间 "。他是李老师,更是李叔、李爷爷。这份吃力又不挣钱的活儿,他当作事业在做,爷爷爱护孙儿的那种事业," 哪一天晚上比如说下大雨了,没法出去了,我自己做梦还得给孩子教教写字 "。
听过李贵江书法课的孩子,已经超过 2500 人,除了生活在河北的,还有人专门从浙江、安徽、广西来。孩子们得奖了,通过书法等级考试了,李爷爷当然高兴;他更高兴的是,更多孩子,字写好看了。
△李贵江和学写字的孩子们
字如其人,这是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挣来的夸奖,也是爷孙之间透过笔画的观察。李贵江翻开一纸作业,你看那 " 人 " 字写得多好,一撇一捺,舒展又稳定。那是路灯下、树荫里写出的 " 人 ",也是一个犟老头手把手教出的 " 人 "。
" 只要身体允许,我一直要教下去,再教 10 年,又能教出 3000 个学生来。" 李贵江知道,自己还会很多次地,在黑板上写下 " 人 "。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赵峰
编辑丨王雪洁
视频导演丨孙桓
视频拍摄丨董世龙 李佳朔
视频剪辑丨董世龙
新媒体编辑丨张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