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07-27
山东重构“海河经济”新版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5 年 7 月 25 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 — 2035 年)》(下称《布局规划》)。《布局规划》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谋划。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岩表示,2009 年和 2012 年印发的《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曾有力推动山东水运发展。但如今山东水运存在布局不均、区域协同不够等新问题,需规划修编以更好地指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至 2035 年,山东将建成 " 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 " 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形成 " 三主四辅 " 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一主四辅多点 " 内河港口群和 " 一纵两横、三干多支 " 内河航道网的水运发展总体布局,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基本建成,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支撑更加高效,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港口和航道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与旧规划相比,本次规划将沿海规划与内河规划合二为一,突出陆海统筹,海河互济,既与全国港航布局规划紧密协同,又实现全省港口与航道的统一布局、统筹规划,统筹布局全省沿海与内河水运资源,着力推动海河联运发展。

基本建成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作为海洋大省和水运大省,山东拥有 3500 多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的 1/6。山东境内天然良港众多,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 20 亿吨、居全国首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居全球沿海港口前十。

其中,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世界第四大港。近年来,青岛港不断提升泊位深水化、专业化水平,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以及世界最大的 40 万吨矿石码头、45 万吨原油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 2.4 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世界最大 23.7 万总吨邮轮。

在此基础上,《布局规划》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 " 三主四辅 " 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 "5+5" 海上运输通道,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这一布局的落地,正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山东港口 ")为核心载体加速推进。2019 年,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整合为一,山东港口由此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山东省内各港口同质化、无序化竞争的局面。

业内评价一个码头、港口通常有两大关键指标:一是吞吐量,一是装卸效率。2024 年,山东港口所辖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 18 亿吨、集装箱量突破 4400 万标准箱,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山东港口在实现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目标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相比 10 年前发布的山东省港口布局规划,本次《布局规划》突出创新智慧和绿色安全理念,首次提出智慧、绿色、安全等发展规划内容,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先行性。山东港口的渤海湾港绿氢项目是其中的生动写照。

近日,全国首个港口绿氢 " 制输储加用 " 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顺利投用,这是渤海湾港持续深化 " 零碳港口 " 建设的最新成果。

山东港口潍坊港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超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该项目依托港区 4 台 6.7MW 风电,建设一座 500kg/12h 加氢站,一座 200Nm ³ /h 电解水制氢站。加氢站配置双卸氢柱、双加氢枪、9m ³ 储氢瓶组和 1 座综合站房,日常可储备 300kg 压缩氢气,有效满足港区 10 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每日用氢需求;制氢站设有电解槽和分离纯化装置,年产绿氢 90 吨。

渤海湾港积极探索港口氢能应用创新模式,通过智能动态电解制氢技术,该项目可将风电 " 弃电 " 转化为氢能,每年可消纳绿电 500 万 kWh,有效降低制氢用电成本 165 万余元。

近年来,山东积极布局建设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扩大国际物流大通道联动效应。目前,山东已布局内陆港 54 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 106 条。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海明介绍,为完善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布局,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全面起势,山东将继续拓展至中亚、欧洲的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增强内陆港综合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河南、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沿黄省区内陆港布局建设,构建 " 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 " 的内陆港集群;深化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支持港航企业参与沿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鼓励港航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沿海港口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互联互动,深化内河水运南向与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

更加完善内河水运网络

在擘画 " 三主四辅 " 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同时,《布局规划》亦进一步明确了内河水运的发展蓝图:以济宁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辅助,一般港口为补充的 " 一主四辅多点 " 内河港口群布局。

同时,《布局规划》提出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为补充,总里程约 3100 公里的 " 一纵两横、三干多支 " 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

济宁地处京杭运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境内京杭大运河贯通 251 公里,占通航里程的近 1/3。其中,济宁港作为国家规划的京杭运河六大重点建设港口之一,依托这一区位与航道优势成为内河水运网络的关键节点。

2025 年上半年,济宁港完成吞吐量 5575 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 153.2 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 10.4%、6.1%,稳居山东内河首位,为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鹏表示,济宁将锚定 " 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 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临港产业集群中心、航运服务创新中心、绿色船舶制造中心 " 五大中心 ",构建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其中,在促贸易、兴产业方面,济宁将以运河为轴线,加快培育 " 七大百亿临港产业园区 ",辐射带动腹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在推动内河水运网络完善与港产融合的进程中,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济宁能源集团 ")作为济宁港航的市场运营主体,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该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依靠京杭大运河从煤炭成功转型港航物流的企业,秉持 "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 " 的发展理念,不仅更好地发挥了济宁港的枢纽效能,更让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在港产城协同发展中焕发新生机。

" 目前,济宁智慧新钢临港智慧制造基地已全面开园。" 济宁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崇景对记者表示。该基地总投资 52 亿元、占地 42,000 平方米,依托京杭大运河 " 黄金水道 " 的物流优势,通过 " 公铁水 " 多式联运,企业物流成本可降低 30% 以上。

智慧新钢临港智慧制造基地是济宁能源集团推进港产融合的关键项目,该基地坚持贸易引领,以贸易带动加工、加工促进贸易、仓储作为支撑、金融提供赋能的发展定位,构建 "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 " 的 " 前港、中产、后城 " 发展模式。

济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到 2027 年,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建成梁山、主城、微山等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区,数智化、绿色化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一规划为《布局规划》中 " 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 " 的目标注入动能。

陈鹏表示,下一步,济宁将加快淄海、顺达港、祥城北港铁路等专用线建设,打造 8 个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融入河江海联运、沿黄陆海大通道、中欧班列和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等全国全省物流大通道。今年济宁港将迈入 " 亿吨大港 ",港口吞吐量突破 1 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 7% 以上。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山东 日照港 统筹 吞吐量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