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4 号,前央视主持人杨茗茗首度分享了离职四年以来的心酸,表示自己后悔了,并辟谣自己因 " 睡懒觉 " 而被开除。
她表示,自己后悔的并非是离开央视,而是离职前没有做好详细的市场需求规划," 对商业险恶认知不足,也没料到人心如此凉薄。"
杨茗茗称,离开央视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和年幼的孩子。离职后,为给妈妈治病,她开始接触直播带货。
在此过程中,她遭遇了商业上的欺骗与坑害,还承受着网友的指责和谩骂。后来患上中度抑郁症。妈妈去世后,为了生计,她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民宿。
杨茗茗,1992 年 9 月 25 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010 级播音主持专业,中国内地女播音员、主持人。
2012 年,经过面试,杨茗茗作为首批实习生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中心实习,当时她在《午夜体育报道》中亮相,参与报道伦敦奥运会。
2013 年,主持《CCTV 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红地毯;参与第 12 届沈阳全运会的报道工作;10 月,加入各档体育新闻的直播工作中。
2021 年 6 月 9 日,杨茗茗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告别央视。
抑郁症概述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会导致弥漫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影响你的感觉、思维和行动。
它不是简单的 " 不开心、支棱不起来 ",更不是 " 性格上的脆弱 ",而是创伤性事件、家庭 / 社会环境、生理遗传易感性等方面的共同结果。
抑郁症会改变你的大脑活动,影响神经细胞的工作方式,你无法简单地 " 摆脱 " 它。但是,不要气馁,药物和心理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 [ 1 ] 。
预防和治疗
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对于部分难治型的抑郁症,或对抗抑郁药物没有反应的患者,临床医生则会选用「脑刺激疗法」。如果症状较为严重,还可能需要住院,直到症状缓解再转为门诊治疗。
抑郁症的 3 类疗法
1. 抗抑郁药物
抑郁症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临床上通常将抑郁症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 16 ] :
第一个阶段为病发的急性期,最初 8~12 周,你可能会经历一段 " 试药 " 的过程。每个人的体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因而医生会谨慎地选择用药,并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逐渐调整合适剂量。
第二个阶段是治疗的巩固期,通常持续 4~12 个月,随着症状逐渐缓解,药物及其剂量会保持稳定,以防止病情反复。
第三个阶段是治疗的维持期,一般至少 2~3 年。长期服药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集体生活的情境下,你可能需要克服吃药的耻感,恶心、嗜睡和肥胖等副反应,以及经济压力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服药停药请务必遵循医生指导,突然断药可能导致戒断症状,并使病情恶化。与医生一起逐步安全地减少药物剂量会更合适。
如果怀孕或哺乳,一些抗抑郁药可能会有损胎儿和孩子的健康。如果你怀孕或计划怀孕,请咨询医生。
大多数抗抑郁药是安全的。在某些情况下,25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在服用抗抑郁药时可能会增加自杀念头或行为,尤其是在服药的最初几周或改变剂量时。因此,应密切关注症状的波动或异常行为。如果在服用抗药时有自杀念头,请立即联系医生或寻求紧急帮助。
请记住,从长远来看,抗抑郁药更有可能通过改善情绪而降低自杀风险。
2.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也被称为谈话治疗。在这个过程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与来访一起讨论相关问题,也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治疗技术。证据显示,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和精神动力学疗法对抑郁症有效。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你:
宣泄情绪
讨论患病和服药的体验
寻找更好的方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探索导致抑郁的个人化原因
识别适应不良的信念和行为,并建立功能良好、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探索自我和关系,认识自己在关系中的心理角色和位置,改变适应不良的关系模式建立对生活的满足感和控制感
获得重新生活的力量
3. 脑刺激疗法
MECT(改良电休克疗法)
MECT 可快速有效治疗抑郁症,明显降低死亡率,疗效可达 86.7% [ 16 ] ,副作用是有可能出现 " 短暂性失忆 "。
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使用 MECT:
抑郁症状严重,具有高自杀自伤风险,出现明显的自责自罪;拒绝进食,违拗或紧张性木僵;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对药物无反应,对药物不能耐受,或因健康原因不能服药。
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对于那些对抗抑郁药没有反应的人来说,rTMS 也是一种选择,这种疗法具有中度抗抑郁效果,在改善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方面均有效;rTMS 最大的不良反应是癫痫发作、头痛,但痛感持续时间短,多可自行缓解 [ 16 ] 。
缓解抑郁情绪的 10 个日常方法
1. 给自己创造一个情绪的 " 安身之处 "
抑郁来袭时,你可以偷偷跑 " 回去 " 休息一下,积攒些能量。也可以匿名吐槽或写日记、找朋友或心理咨询师。总之以你感觉安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
2. 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 暂停一下 "
停下来一段时间,不纠结于具体的选择,不急于一个答案,让方向和真正的问题慢慢地出现。关键是告诉自己:你可以难过,可以失败,也可以暂时停下来。
3. 关注自己的身体,回到 " 此时此刻 "
当在消极想法里越陷越深、无法逃离的时候,不妨动一动身体,放下手机,深呼吸,摸一下身边的物体,动动脚趾头,去走一走,或者去做件小事情。目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关注身体的感觉。
4. 制定很细微,但很明确的目标
仅仅是想着 " 让自己好起来 " 可能令人更加惶恐,但制定一个具体可触及的目标,会让人更有掌控感,更能真正改变。比如:
" 我要快乐 "" 我要摆脱孤独 "
" 洗个热水澡 "" 见一个喜欢的人 "
5. 冥想,你可以这样做
关注你的呼吸,关注脑袋里面浮现出来的念头,想像面前有一个传送带(或者铁轨),当你有念头冒出来,将这个念头打包,放在传送带上,让它走掉;下一个冒出来,打包、放在传送带上,让它走掉。周而复始。
6. 在没那么抑郁时,去运动一下
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瑜伽就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步行,每周三次,每次 20~40 分钟,持续六周,也可以缓解抑郁症状。
7. 记住 " 快乐 333 原则 "
每天散步 30 分钟,每天晒太阳 30 分钟,每天 3 顿饭和人一起吃,都可能改善心情。
8. 不要和他人比较痛苦
人和人的痛苦是不能比较的。不必因为别人的状况而苛责自己,放弃 " 这点小事就感到痛苦啊 "" 别人能做到,为什么你这么脆弱 "" 为什么你不能像别人一样努力呢 " 这些想法,比较是痛苦的源泉,比较而来的幸福也不是真正的幸福。
9. 不要相信别人可以,我也可以
太多的信息在告诉你:我可以,所以你也可以。比如:我可以赚很多的钱,你努力一些你也可以。我可以变得很瘦,你也可以。我可以给我的孩子争取最好的学校资源,你不能是因为你不够好。
然而,很多时候,它不值得你为此感到遗憾(大家都去争取的不一定就是好东西啊)。这种 " 我可以,你也可以 " 是被制造出来的幻觉,让你误以为你没有拥有他人有的东西,没有获得某种奖赏或者物质,都是由于你不够强、或不够努力。放松去过自己的生活吧。
10. 多做令你感到快乐的事情,见令你感到快乐的人
检查一下,你的生活中和喜欢的人相处的时间有多少,你所做的事情中有多少是你喜欢的?
无法自行缓解时,该如何求助?
1)请记得,你不必独自面对一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2)当你出现危机情况:比如存在自伤(或自杀)想法、计划或行动,请让信任的人陪在身边:
接通 24 小时免费危机干预热线:010-82951332 ;800-810-1117(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
联系亲密的朋友、亲人
附各地心理援助热线
图片来源:《少年抑郁症》
患者 / 家人自助资源
身边有人得了抑郁症,我该如何支持?
1. 克服耻感,了解抑郁症
当亲友得了抑郁症,你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羞耻感,这种耻感会在无意识之中影响你对 ta 的态度。当你想去支持 ta,首先要厘清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克服偏见。最好的方式,是先看一些抑郁症相关的书籍和影视剧,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患者的身体和内心又会经历什么,然后坦诚地和 ta 聊一聊,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做一个倾听者,保持开放和理解
放下批判的想法,你可以做一个温暖的倾听者,不试图 " 修复 " 对方,也不期望 ta 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速度好起来。提供情绪和心理上的支持,让 ta 有一个安全的空间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向 ta 传递 " 无论你怎样,我仍然爱你 "" 你对我很重要 "" 无论如何我都在你身边 "" 这不意味着你脆弱或有缺陷 " 的信息。
3. 设定支持边界,照顾好自己
不要 " 过度消耗自己 ",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觉察。问问自己是否过度焦虑、担心、甚至是生气,导致对 ta 的不耐烦和责怪?或者在陪伴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无助和内疚感,以至于想要远离。
这些表现意味着你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 陪伴者疲劳 "。研究显示,73.7% 的青少年抑郁症照顾者具有轻度到中度的陪伴者疲劳 [ 14 ] 。
4. 温柔地督促治疗
可以主动问对方,要不要一起去医院或者去看心理咨询师。但有些抑郁者不想去医院,不想吃药,不想见咨询师。可能是因为生病导致的消沉疲惫,可能是因为病耻感,也可能是因为害怕治不好。向 ta 保证,就像任何其他的医学疾病一样,抑郁症是可以治的。
如果对方拒绝去看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尝试带 ta 去看全科医生(可能不那么排斥)。与医生商量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这可以排除由身体原因导致的抑郁。如果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全科医生会建议转诊。
5. 识别危险征兆
如果你发现 ta 有自杀的风险,首先要陪在 ta 身边。然后,尽快告诉对方你的担忧。很多人不愿意谈论死亡这件事,或者认为谈论死亡会增加对方自杀的可能,但事实并不会这样。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谈论他自杀的想法和感觉,能够增加拯救对方生命的可能性。
但如果你感到自己很难做到扭转对方的想法,或者情况危急,请立即寻求专业的帮助,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你可以拨打报警电话让当事人强制住院治疗,这听起来让人害怕,但有时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保护措施。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要警惕 ta 是否在偷偷地伤害自己,比如用刀划手臂、用香烟或火烫自己和抓破皮肤等。这些行为往往发生在厕所、上锁的房间,或者深夜独自一人的时候。
伤口会被小心地用衣袖遮盖住,很难发现。所以当 ta 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划痕,天热仍然穿长袖长裤,故意用东西遮住手腕关节处,常常一个人躲起来,不愿上学,以及情绪反常的时候,很有可能 ta 在暗中伤害自己。
对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动机,研究者们认为可能是寻求关注、释放情绪、自我攻击以维系父母的关系 [ 15 ] 。因此,在处理好伤口,将 ta 送去治疗之后,也请和 ta 开诚布公地聊一聊,表达你的关心。
来源:科普中国、潇湘晨报、简单心理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