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7-28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沪喀青年有了“共创平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疆喀什,喀喇昆仑山顶常年的冰川化雪成水,为山脚下的村落送来生命之水——叶尔羌河。

湍急河流率先流经的叶城,因河流得名。作家余秋雨称其为 " 天路之始,昆仑之门 "。约 2.8 万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南北纵长逾 300 公里。57 万常住人口中,大量散居于村落间,城镇化率较低。

如何让百姓直观感知区域建设新成果、发展新变化?

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今年夏天,在宝山区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来自宝山区委党校、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的一支青年宣讲联盟飞越数千公里,从东海之滨来到喀什叶城。年轻的面庞,带来生动鲜活的故事。他们之中,有 " 援疆二代 ",想来看看父亲曾奋战过的地方;有凭借自身努力顺利考上知名高校的返乡学生,以亲身成长经历感染他人;还有毅然离家投身西部建设的 00 后大学生,动情诉说教育的力量。

日前," 沪喀同心 · 青春理享会 " 援疆 15 周年主题理论研讨座谈会在新疆喀什上海援疆前指举行," 沪喀青年宣讲联盟 " 同步成立。

在不少专家看来,该联盟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三个层面的创新突破——空间突破、主体突破、形式突破。由此,专家学者、青年骨干、基层干部等不同宣讲人群突破地域限制,将党的创新理论生动转化为身边的 " 贴肉故事 ",让理论宣讲更入脑入心。

宝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宝山区 " 三全六讲 " 理论宣讲模式,沪喀青年宣讲联盟 " 将探索实践创新。比如动态更新理论资源,打造 " 沪喀青年说 " 等新媒体产品。由此,从 " 你说我听 " 的单向输出迈向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双向互动宣讲新模式。

" 候鸟 " 归来,诉说今昔之变

从喀什往叶城一路疾驰,一片戈壁、胡杨间骤然出现一抹亮黄色。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吴懿欣兴奋了起来。这是她儿时记忆中的万寿菊。

对南疆群众来说,万寿菊不仅有观赏作用,更难得的是背后的经济价值。从万寿菊中提炼出的天然植物原料叶黄素,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饲料等行业,市场前景良好。这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吴懿欣的父亲也曾参与援疆工作。每逢暑假,她便如同候鸟般,从上海飞至喀什。当时,往返两地的航线不多,甚至连高速公路也未修通。吴懿欣与母亲两人从乌鲁木齐转机,再经由国道抵达。有一回,她抵达时已接近凌晨,在睡眼惺忪中看到许久未见的父亲,兴奋异常。

每位援疆干部驻守边疆,背后都牵连着一个 " 候鸟家庭 "。他们以小家的牺牲,换来边疆的稳定发展。

一晃十余年,当年的孩童已亭亭玉立。再度现身叶城,她已成为讲师联盟的一员。在建成不久的叶城县洛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她拿起话筒,讲述那些不可割舍的记忆与今昔变化。她聊起相册中定格的一帧帧画面,有杏子树下蘸着盐水的水煮羊肉、带着青皮的核桃、从房间窗户里就能远眺到的雪山。

往事历历在目,变化近在眼前。此行从上海到喀什,她不再需要转机,也不用经历颠簸的国道。去年 5 月,多个上海至喀什直飞航班班次开辟,两地空中航程由 10 小时缩至 6 小时。这座 " 空中桥梁 " 为沪喀两地经贸、产业、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也为区域经济打开了新的发展扇面。

从经由冷链直供长三角的薄皮石榴,到以累计接待游客 13277.73 万人次冲击海内外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吴懿欣以身边变化诉说发展成就,参会的喀什青年眼中浮现认同。

文化交融,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是对促进民族团结的形象比喻。

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返乡学生阿布都萨拉木 · 吐拉买提谈及儿时的一段温暖记忆。每年春节,邻居王阿姨都会包上满满几大盆饺子,并叫上阿布都萨拉木一家人。等到古尔邦节时,他们家又会宰羊、做手抓饭,再把王阿姨一家叫上。对阿布都萨拉木来说," 每年‘过年’都有两次,还能拿两回压岁钱 "。这令不少同龄人艳羡。

人们对美食的共同追求,成为文化交融的生动缩影。

努尔比娅,维吾尔语里象征着 " 光明与希望 "。从天山到东海,她在美食的分享互动中收获了一群知心好友。" 我带她们吃牛肉拉面,她们带我吃崇明糕。"

努尔比娅的母亲是首批 " 访惠聚 " 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她充分发挥自身双语优势,在对口帮扶村和深度贫困村办实事、助脱贫。跟随母亲的脚步,努尔比娅也希望能成为文化交流的 " 桥梁 "。

美食之外,语言同样是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考上大学后,阿布都萨拉木有了更多接触多样文化的机会。咖啡馆打工期间,他常趁机向阿姨爷叔学习上海话。一声声亲切的 " 侬好 "" 请当心 " 中,他感受到这座海派城市的温情。

交流会现场,阿布都萨拉木还诙谐地说起了一段 " 馕言文 ",现场不少青年人会心一笑。今年初,新疆喀什发布的一则普法宣传视频中,交警用 " 馕言文 " 向大家宣传喝酒不开车,幽默的演绎方式,吸引千万人次观看,并登上抖音热榜。从 " 馕言文 " 说起,阿布都萨拉木也兴奋地聊起与室友共同学习的最新 RAP,融合维吾尔语、汉语等多种语言。谈到兴处,他甚至还现场表演了一段。

与会专家看来,这种‌汉语与维吾尔语语法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正是新疆多民族文化与当代互联网生态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飞机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邂逅了一群从上海返回喀什的研学团青年。与这群青年交谈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研学的其中一站就在上海交大。" 更多的沟通交流,就会促成更多的共识认同," 他表示,未来将集中资源打造优质的宣讲课程,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成长舞台。

越来越多青年正成为文化交流的 " 代言人 "。阿布都萨拉木还参与了学校的石榴籽社。在这里,他邂逅了苗族、傣族、朝鲜族等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节目排演中,他们分享家乡故事、成长经历,也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奔赴西北,诠释无悔青春

成片棉花田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西部计划志愿者、叶城县宣讲团成员庞佳玲计划届时前往几乎人手不够的农户家中帮忙。这是她打开群众心扉的 " 钥匙 "。

作为出生于广西的 00 后青年,她从小到大未曾走出过家乡。直至毕业择业时,她第一次 " 叛逆 ",瞒着家人填报西部计划。跨越数千公里,只身一人奔赴祖国的大西北,她却从未后悔。" 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希望更多青年来投身建设。" 她说。

新媒体专业出身的她,在这里找到新的职业路径——助农直播。第一次面对镜头,闪光灯亮起,庞佳玲的心里直打鼓。缺乏销售经验、未曾在互联网企业摸爬滚打过,自己能行吗?好在,前往农户家中帮忙收棉花、核桃的深入体验,给了她更多扎实的故事。

以一款销售量可观的玉米面为例,镜头前的庞佳玲缓缓道来它的 " 前世今生 "。从农民采摘玉米、亲手磨制再到包装,逐一介绍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就连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如何寻觅靠谱的包装合作装、如何一步步监督质量都娓娓道来。

" 从田间到地头,只有我亲自走上一遍,了解其中所有细节、标准,才能让镜头前的观众更信服。" 庞佳玲说。在助农直播的帮助下,叶城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有了对接全国大市场的机遇。

近年来,叶城县通过自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分别在上海虹桥南北干货电商物流港建成产品展销点、上海宝山建立农产品展销中心等,提高物流时效、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各分仓销售农产品总额达 7000 多万元。

准备在叶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主题时,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单鑫留意到 " 叶城核桃 "。他不仅仔细研读了叶城县提供的产业资料,更参观了多个核桃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宣讲时,他不仅聚焦过去、现在,更关注未来。

面向未来十年,他结合深入调研给出 " 干货满满 " 的建议:强化政策协同,整合生态补偿、科技研发等政策资源;深化人才引育,与上海高校共建 " 乡村振兴工作站 ",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骨干人才;发挥枢纽优势,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地位,建设面向中亚、南亚的核桃产品集散中心,推动构建核桃产业领域的 " 中国标准 "。

在单鑫看来,叶城核桃产业园区的规划工作,本质上是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保障生态安全;既要促进产业发展,又要推动文化繁荣。

一番实地走访调研,宣讲联盟青年们多了不少切身体悟。沉浸式体验红色场馆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杨芯懿感慨,叶城的红色文旅发展应将地域独有的援疆精神、戍边故事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才能打好 " 差异牌 "。比如,针对青少年研学群体,模拟援疆干部工作场景、开展沪喀书信互动等体验活动,让青春力量在实景教育中感悟奉献精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喀什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新疆 高速公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