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07-28
医疗AI的人机协同对战:联影智能这场论坛讲透医疗AI价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一场特殊的 " 对决 " 正在上演:AI 辅助医生队与人工医生队围绕同一份胸部 CT 影像展开技术较量。随着 321 倒数后,AI 辅助医生队调出智能体应用,鼠标轻滑间,病灶已被瞬间检出,诊断报告同步显现;辩论席上,正反方围绕 " 医疗 AI 向公众开放价值是否超越风险 " 展开思想碰撞;大屏幕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预问诊 AI 智能体与患者实时互动,收集个人信息与症状信息,患者可自主上传既往检查结果,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这些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场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影智能主办的分论坛—— " 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 " 上逐一上演。

智能体走进元诊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联影智能共创智慧诊室解决方案

"2018 年起,我们与联影作为攻坚克癌的产医搭档,在精准放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相继诞生在线自适应放疗、转移瘤 AI 等重要成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大肿瘤)副院长孙颖在主旨论坛上说道。

" 诊断脑、肝、骨等部位的转移瘤占到我们医院影像科工作量的 70%。以脑转移瘤为例,其发病率较高,为尽早发现微小转移灶,需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后进行 1mm 薄层重建,由此产生的磁共振图像多达上百张,医生需从中排查隐秘病灶,工作难度极大。"

" 为此,我们与联影智能团队历经一年多联合攻关,研发出脑转移瘤病灶智能检出、自动显示病灶信息、自动生成影像所见的 AI 应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推出骨转移瘤的 AI 应用。目前,这两套 AI 系统分别在全国 400 余家医院落地应用,标志着该方案从中大肿瘤走向全国,让更多肿瘤患者能够享受到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孙颖补充道。

此外,孙颖还分享了双方在探索智能体在患者问诊、医院信息化管理等多医疗场景下的应用。

据孙颖介绍,患者就诊时常面临诸多不便。比如就医时需携带大量纸质病史材料,不仅携带麻烦,还容易丢失;在跨院就诊时,由于医疗资料共享困难,跨院间的检查结果难以互认,这也导致患者需要重复检查,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医生需花费大量时间手动记录医患对话、查阅既往检查结果,这导致书写病历耗时长,也可能让患者在诊室久等,影响就医体验。

为此,联影智能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共创基于 " 中大肿瘤 " 经验的智慧诊室解决方案,以 AI 深度赋能患者问诊场景。

具体而言,在预问诊环节,患者可通过数字人、文本对话等预问诊方式,以互动对话的形式预先描述个人信息和症状,并能自主上传既往检查报告。AI 智能预问诊系统借助结构化语义识别(SSR)技术,自动识别患者纸质报告的信息,再按照院内信息化标准将报告信息自动结构化,实现患者过往检查报告在院内系统的一键录入,这不仅方便医生在诊前预览患者的院外病史及检查数据,还能辅助后续各项病历文本的生成,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在病历书写上,双方联合开发电子病历智能体,能将医患对话实时转写为文本并自动生成规范病历。对异地或跨院患者,智能体能自动调取预问诊时录入的外院报告,为医生提供综合判断依据,让病历更全面准确。

73 种病一 " 扫 " 看穿:中山医院放射科组队与智能体现场 " 比拼 " 诊断能力

论坛现场,一场真实的人机协同挑战正激烈上演: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带队,3 名医生在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辅助下完成影像诊断与报告撰写,另 3 名医生则凭经验应战。

在现场的 3 例病例中,智能体在复杂病例诊断上展现出较强优势。无 AI 辅助组医生的鼠标在影像上一点点拖动,需逐行排查每一个断层影像,并手动撰写报告,花费 8 分钟完成影像诊断和报告撰写工作,而有 AI 辅助组医生借助智能体,一键就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胸部异常,医生仅需要逐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整体效率提升 25%。

据介绍,以往影像科医生在阅片时全靠自己一双眼睛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仔细寻找病灶。后来有了医疗 AI 后,虽然能减轻一些负担,但这些 AI 大多是单病种小模型,只能辅助医生诊断一种疾病,如同要专用钥匙才能打开对应的锁:查肺结节要用专属钥匙开 " 结节锁 ",诊肺炎得换另一把钥匙开 " 肺炎锁 "。要是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医生需频繁更换钥匙,既不仅增加操作负担,也延长患者等待时间。

更关键的是,当前 AI 应用中,阅片与报告撰写是割裂的:影像数据与诊断内容无法实时关联,关键信息需重复迁移,流程繁琐且易中断临床思维。

2024 年初,中山医院放射科与联影智能共同将胸部平扫 CT 确定为首个一扫多查应用场景,锁定 73 种胸部异常作为目标病种,共收集 40 多万胸部 CT 影像数据。

在双方合作中,中山医院放射科专家深度参与算法优化、产品设计全流程,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产品持续迭代,使其更贴合一线诊疗习惯。历时一年多攻坚,双方成功研发出业界唯一的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依托胸部平扫影像,可自动检出肺结节、骨折、肺气肿、主动脉增宽等 73 种胸部常见异常,其平均 AUC 值达 94%,诊断准确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一线医生的实战感受更印证了人机协同的价值。AI 辅助组的医生说:" 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就像‘超级助手’,能精准筛查出所有的病灶信息,还能实现图像 - 报告实时联动,让写报告变成审报告,工作起来省心多了。"

6 位选手与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左五),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 CEO 沈定刚(左一)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右一)合影留念

" 这场比赛并非‘人机对立’,而是对‘人机协同’的深度探索。" 赛后,曾蒙苏主任这样表示。他认为,AI 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人力成本,低年资医生 +AI 也能拥有较高的诊断水平。" 未来,我相信 AI 会进一步解放我们的双手,让工作更轻松。" 不过他也强调,这对医生的要求会更高:必须更细致地书写每一份诊断报告,确保临床医生能清晰理解,真正为患者的后续诊疗提供助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

" 这是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的首次实战‘大考’,既是信任,也是对产品性能的全面考验。" 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 CEO 周翔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携手中山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研发腹部、脑部等全身多个各部位一扫多查智能体,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强大的智能辅助。

跨越山海,AI 推动医疗更可及、更精准

" 有了 AI 后,每年的肺结核筛查我再也不用发愁了。" 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蔡思鹏在大会主旨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 AI 为基层医疗带来的深刻变化。

地处南疆边陲的莎车县,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常住人口超百万。这里的医疗资源紧张程度不言而喻:全县执业医师总数不足 900 人,要服务百万级人口,医疗队伍常年承受着巨大压力。近年来,在国家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 建设政策和上海援疆项目对口帮扶下,莎车县与联影集团深度合作,逐步构建起从高端影像设备、医疗信息化到 AI 技术的系统性医疗能力。

在南疆地区每年的全民健康体检中,肺结核筛查始终是重中之重。作为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若能早期发现并介入治疗,治愈率会显著提高。然而,面对百万人口的筛查,如同大海捞针。2024 年,莎车县筛查出上万名高危人群,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数百万张胸片带来的沉重负荷。每到体检季,医生们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勉强完成阅片工作。而 AI 的出现,为他们卸下了这副沉重的 " 包袱 "。

" 我们今年和联影智能联合研发一款肺结核 AI,这款 AI 可以实现快速检出并提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助力我们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进行筛查。" 蔡思鹏说道。对于莎车县的百姓而言,过去可能因为筛查不及时而延误肺结核的诊治,如今有了 AI 的助力,他们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筛查服务。

将视线转向海外,中国医疗 AI 出海又为当地带来哪些改变?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国立综合医院放射科主任雷伊汉给出了答案:"AI 是我最大的帮手。"

在印尼,医疗 AI 曾是 " 稀罕物 "。雷伊汉坦言:" 印尼没有像一家联影智能这样拥有多病种、多模态医疗 AI 的公司,当初决定引进中国医疗 AI 时,不少同事心里都打鼓:" 产品性能到底如何?"

不久后一个真实案例让雷伊汉的同事们对联影智能的 AI 刮目相看。雷伊汉曾接诊一名来自东爪哇省的女性患者,在胸部 CT 扫描中,AI 提示患者右肺存在一个磨玻璃结节,并预测该结节为恶性。而这个结节,当地医生此前并未发现。

" 这类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特征不明显,医生很容易漏诊。多亏发现及时,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预后非常好。" 雷伊汉感慨道,如今有了中国医疗 AI 助力,印尼患者也能享受到高端的医疗 AI 服务。科技不该有国界,能让更多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才是医疗 AI 的真正价值。"

从新疆莎车到印尼雅加达,中国医疗 AI 正跨越山海,以创新之力打破地域与资源的壁垒,在全球健康版图上,勾勒出普惠医疗的崭新图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联影智能 ai 医生 中山大学 医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