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杜邑是个好地方。
有全西安最大的草坪,有离城最近的又茂密又深厚的树林,最重要的,还有浓郁的学习文化。
当然,杜邑还是一个各种锻炼的好地方。绿茵场上可以踢足球,草坪上可以放风筝,树林里可以跳广场舞,车少幽静的马路上,跑步骑车,都很惬意。
作为一个到处游跑的跑渣,杜邑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个地方,一般跑十公里以上的中距离,我都会选择杜邑,尤其是大夏天,大部分的路程都能在树荫下。
唯二美中不足的是,杜邑没有塑胶跑道,这个也不能勉强,另一个,就有点十分遗憾了——
每次跑完了,亟需补水,却没处补水。
杜邑并不是一个商业化很重的地方,或者说,是商业化在皇帝的墓前不怎么成功的地方。原先占据了大草坪很大一部分的充气娱乐城堡,不知道什么时候拆了;那些火过一阵子的天幕帐篷好像也一个个销声匿迹了;大墓前面的小草坪上修的冰雪娱乐世界,也只能在冬天存在;公园中间有家咖啡馆,也没见过人多的时候。
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十分渴望在杜邑随时能买到水!
因而,突然有一天,当我在杜邑的草坪旁看到立起了一个个便利亭的时候,我的欣喜程度,就差普大喜奔了,就像通报植物园地铁站直达植物园的电梯修好了一样。
二
幸亏没有普大喜奔。不然,就成了假传军情。
从见到那些便利亭那天起,之后,不管哪一天,只要是上午,我就没见过这些便利亭开门过。
原来以为自己跑完的比较早,八九点钟没开门也正常,后来有几次跑完的比较晚,九十点了还不见开门,甚至有一次歇脚多歇了一会,离开的时候都快十一点了,那些便利亭,还是没有一家开门的。
至此我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便利亭,起码上午是不提供 " 便利 " 的。
开不开门,什么时候开门,是人家的权利。只是,可苦了像我这样的跑步者,也从心理上生理上折磨惨了我们这些跑步者。
别说是如今的大夏天,就是春秋季,五公里十公里跑下来,汗液流失的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最需要的就是补充水分,最好还能是电解质功能水。而跑步的又不像人家骑车的踢球的跳广场舞的,可以随身携带各种能量补充。所以,如果跑完之后第一时间就能在最近的地方最便捷地买到水,那简直就是功德无量的雪中送炭。
杜邑大草坪的便利亭,还不止一个,明明就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
原来没有这些便利亭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指望,还能做到眼不见心不乱感觉也不至于多饥渴。如今有了这些便利亭,却眼睁睁地只能看着不能享受,心中那真是个猫抓似的,身体干渴的程度,随着汗液的不断流失,几何级地飞快暴增。
最最折磨人的是,这便利亭还是全玻璃透明的,玻璃外面,某水上乐园的海报高喊着 " 清凉一夏 ",更刺激得看到它的人浑身湿热;玻璃里面,全天不断电的脉动标志不断脉动着它的脉动,更衬托得外面的人口干舌燥,心跳加快,浑身发软。
此情此景,十分需要一瓶脉动的我,却只能眼巴巴看着脉动的诱惑,悲催地恨不得大哭一场。
不远处的另一个便利亭,外面倒是有个水柜,可惜水柜里面空空荡荡地比这夏天的天空都干净。
又渴又累的我,只能无力地感慨一声——
这天可真 TM 的蓝啊!
三
这些便利亭,看着又不像是要荒废的样子。大概,主营的都是傍晚到晚上吧。
大夏天,杜邑的夜晚确实是人流最多的时候,便利亭的经营者,不知道是公家的还是承包的,选择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做生意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但是,上午的那段时间,杜邑的跑步者,对水的需求同样不可小觑。
以我经常在杜邑跑步的经历来看,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每天上午,从六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跑者,怎么着也有七八十号人,这些人,跑完了最需要补充的,就是水和电解质了。就算不买更贵的各种电解质水,就算这里的脉动也跟大街上同样的价格只卖五块钱一瓶,就算七八十个跑步的人里面只有四五十个人买水,也可以带来二三百元的营业额呢。
二三百元如果分开到好几个便利亭可能有些划不来,但如果每天上午有一个便利亭错时开放,总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都说生意不好做,可是这二三百元的生意竟然就没人看得上。
更重要的是,这些跑步的人,甚至还有其他类型锻炼的,十分需要这样的 " 便利 " 啊。
四
抛开生意不谈,仅从便利的角度,杜邑这一片溜达也罢锻炼也好的人民群众对便利喝水的需求,不仅仅是晚上,也包括上午和下午。
不由得便想起也溜达过好多次的红旗铁路公园来。
这公园刚开张没多久,过街天桥的电梯还都贴着封条呢,公园里,却已经把自动卖水机一溜子装上了运营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幸福林带,地下的商业街区就不说了,地面上的公园,便利亭什么的没见到,但人家几乎每一段公园里都有自动售水机。
杜邑的便利亭如果划不来让人全天候值守,那好歹也在相对 " 便利 " 的地方,搞个自助售水机啊。
又想起不久前刚刚去过重庆,有一个废旧厂区改造的网红街区在一座山顶上,从山脚的嘉陵江边上到这个山顶上,可以选择坐车从公路上去,也可以选择沿着曲曲折折的石阶步行上去。沿着石阶一路往上走的时候,每走一段,就会看到路边有一个泡沫箱,箱子里面放着冰袋和一瓶瓶的矿泉水,旁边放一个二维码,上面写着 " 自助售水,二元一瓶 ",也不见有人看着。
一种信任和一种自觉,便在这山道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默契。需要水的人,会自觉扫码,不需要水的人,会自觉不去触碰。这水,对需要的人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对不需要的人,同样也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这种信任,这种自觉,这种默契,我在西安还没遇到过。
我觉得,杜邑里长长的弯弯的跑道边,也挺需要这种基于信任、自觉和默契的 " 无人售卖 " 模式的。
西安的很多地方,同样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模式。
我们西安人的素质,未必就比重庆人差吧。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