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田羽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7 月 23 日上午,内蒙古草原深处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瞬间成为了人间炼狱。东北大学的 6 名学生,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这里,却未曾料到命运在此刻无情地转折。一块看似坚固的钢格栅板突然脱落,吞噬了他们的生命,让这六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本应充满希望的年纪。
这起事故的严重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它不仅令 6 个家庭支离破碎,陷入无尽的悲痛,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震动,对内蒙古矿业乃至中金黄金的安全生产保障,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悲剧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内蒙古矿业,这家在行业内占举足轻重的企业,作为中金黄金体系中 " 基石 ",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旗下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无论是资源储量还是产能贡献,都是中金黄金布局的关键支撑。
然而,如今这座 " 基石 " 却因事故陷入争议与停滞,中金黄金这个中国黄金行业的巨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表面化的安全管理
在高等教育的培养链条中,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与产业的桥梁。对于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生而言,浮选生产实习更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的 2 学分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3 年,东北大学与中国黄金集团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此后两年间,该校已先后两次组织学生到乌努格吐山铜钼矿进行毕业实习,这套合作模式看似已形成成熟闭环。今年的实习计划,也按部就班推进。
51 名 2022 级本科生与 4 名教师组成的队伍,需完成两周实习中的一周现场学习。7 月 21 日,55 名师生抵达矿区,进行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和厂区参观,一切都循着既定流程展开。没人能预料到,7 月 23 日的浮选车间参观会成为一场致命之旅。
事故发生的过程短暂而惨烈。当师生们按计划参观时,一块 1.2 米 × 3 米的钢制格栅板突然翻转脱落,6 名学生瞬间坠入 2 米下方的浮选槽。
尽管现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程序按下急停开关、呼叫救援、疏散人群,但从 10 时 20 分事故发生到 12 时 40 分最后一名学生被救出,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未能挽回年轻的生命获救的老师虽身体无碍,但注定要永远背负这段痛苦的记忆。
事后调查揭开了令人痛心的细节。这块承载着生命重量的钢格栅板,其一侧固定角钢焊缝早有陈旧性裂纹。企业 2 月份的 " 局部更换 " 未做全面无损检测,日常也缺失承载标识和限员规定。
更值得反思的是,学校与企业签订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竟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这些最基本的安全要素。就在事故发生前 12 天,内蒙古矿业还召开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可惜这种表面化的安全管理,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郑州一家生产浮选设备的企业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浮选槽相当于一个大搅拌槽,里面很深,有叶轮、矿浆和腐蚀性药剂,人掉进去之后,加上液体是流动的,根本没办法自救。他还称,正常情况下,格栅板不应该脱落," 它不是放上去就行,还应该固定住。这也不是新东西,设计上应该不存在问题 "。其认为有可能是巡检不到位。
这些争议背后,正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漏洞的无情拷问。六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不仅给六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甚至可能让内蒙古矿业和中金黄金,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和经营危机。
中金黄金
根基震荡
内蒙古矿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不仅揭开了企业安全隐患的裂口,也让这家央企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面临震荡。
这家由中金黄金控股的矿业企业,自 2005 年诞生起就被赋予特殊使命。其开发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顶着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绿色矿山 " 等一串金字招牌,在行业标准体系中树起标杆。
然而,这些荣誉在 2025 年的悲剧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六名大学生的遇难或许将对中金黄金的业绩产生深远的影响。
截至 2024 年末,内蒙古矿业的总资产为 67.6 亿元,净资产为 54.9 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 22.8 亿元;而中金黄金的合并报表显示,其总资产为 556.4 亿元,净资产为 273.9 亿元,净利润为 42 亿元。由此可见,涉事的内蒙古矿业以及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对中金黄金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
内蒙古矿业不仅对中金黄金的财务数据起到关键作用,还是公司业务中铜资源的重要支柱。2024 年,中金黄金铜产品的营收达 310.68 亿元,接近黄金的 367.7 亿元。而矿山铜的毛利率接近 60%,成为中金黄金重要的盈利来源。
根据 2024 年财报,中金黄金旗下有 28 项自有矿山,其中涉及铜资源的有 4 个,分别为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鸡笼山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安徽太平矿业有限公司,以及内蒙古矿业。
前三家的铜资源量分别为 30.5 万吨、0.9 万吨、3.2 万吨,而内蒙古矿业的铜资源,则为 193.4 万吨。此外,年产量方面,前面三家的铜资源年产量分别为 1.6 万吨、0.1 万吨、0.07 万吨,而内蒙古矿业年产量则高达 6.3 万吨。
毫无疑问,如果内蒙古矿业出问题,中金黄金占据了半壁江山的铜业务,将会受到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中金黄金还打算投入接近 30 亿元,用于内蒙古矿业最近涉事矿山的尾矿库加高扩容。这份看似寻常的投资计划,实则暴露了企业的焦虑,因为若不扩容,尾矿将无处堆放,生产链随时可能断裂。这种 " 砸重金保生产 " 的决绝,恰恰印证了该矿山对集团的战略意义。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在不经意间转向,就是这个绝对不能出问题的地方,偏偏出问题了。
事故后,新华社记者探访了涉事厂区,据其拍摄的画面,涉事矿厂已经全部停工停产,由于有关部门正在涉事厂房进行调查、勘验,厂房被封锁。另据央视报道,内蒙古应急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针对 6 名大学生遇难事件,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
所谓提级调查,是指上级政府部门对本应由下级政府负责调查的生产安全事故直接介入,以提升调查层级、强化公信力和确保调查全面性的行政措施。这不仅是行政程序的升级,更是对事件严重性的官方定调。
此外,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重大事故调查期限为 60 天,特殊情况可延长 60 天,而整改验收需在调查结论后进行。由此估计,内蒙古矿业涉事矿山的停产,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长。
黄金牛市
只赚辛苦钱
2024 年,黄金市场迎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全球黄金需求飙升至 4974 吨,创下历史新高。全球央行的疯狂购金,以及市场投资需求的激增,共同推动了这场牛市的到来。金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年均价达到 2386 美元 / 盎司,涨幅高达 23%。
但在这场牛市盛宴中,中金黄金的盈利能力依然表现一般。2024 年,公司毛利率仅为 15.25%,净利率更是低至 6.41%,意味着每卖出 100 元产品,利润仅有 6.41 元。横向对比 A 股 5417 家上市公司,中金黄金的毛利率排名第 3926 位,净利率排名第 2369 位,表现乏善可陈。
这一现象让人不禁疑惑,为何坐拥大量金矿资源的中金黄金,在黄金牛市中却只能赚取微薄利润?答案,或许要从公司的业务模式中寻找。
据 2024 年财报显示,中金黄金并非一家纯粹的金矿开采企业。尽管公司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但矿山业务收入仅为 167.5 亿元,占比相对较小。相反,冶炼业务却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贡献了高达 564.2 亿元的收入。
这两种业务模式有何区别?以黄金生产为例,矿产金是指从公司自有或控股的金矿中,通过完整的采矿、选矿、冶炼流程生产出的黄金。而冶炼金则是通过冶炼外部采购的原料,而非自有矿山矿石生产的黄金。
简单来说,冶炼业务本质上是一种 " 代工模式 ",在黄金牛市中,其所能享受到的红利相对有限。更糟糕的是,随着外购金精矿成本的上升,冶炼业务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
事实也正是如此。2024 年,中金黄金的冶炼业务虽然实现了超过 560 亿元的营收,但毛利率却低得可怜,甚至不足 4%,仅有 3.89%。考虑到企业在实现毛利后,还需支付销售、管理、研发、财务等一系列期间费用,如此低的毛利率意味着,冶炼业务在分摊完企业的各项费用后,很可能成为一个亏损板块。
这种看似赚了 " 吆喝 ",实则干着辛苦活的业务模式,实际上反映了中金黄金在金矿资源争夺中的弱势地位。翻开公司财报,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中金黄金拥有大量金矿,但这些金矿普遍规模较小。其中,金资源量在 10 吨以下的金矿多达 12 个。
而规模较大、金资源量超过 50 吨的金矿仅有寥寥几家。例如,河南金源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资源量为 51.4 吨;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金资源量为 63.7 吨;安徽太平矿业有限公司,金资源量为 81.2 吨。唯一的亮点是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其金资源量高达 372 吨,但可惜该矿目前仍处于基建阶段。
作为参考,紫金矿业旗下金矿规模显著大得多,比如丘卡卢 - 佩吉铜金矿的金资源量为 533 吨,博尔铜矿金资源量为 383 吨,哈马戈泰铜金矿金资源量为 261 吨,武里蒂卡金矿金资源量为 333 吨,还有不少资源量在 100 吨以上的金矿。
山东黄金的情况也类似,三山岛金矿金资源量 692 吨,焦家金矿金资源量 317 吨,新城金矿金资源量 197 吨,玲珑金矿金资源量 156.6 吨。
金矿规模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答案是,影响巨大。
首先增加了管理成本。众多小矿的运营模式使得每个小矿都需要单独配置管理团队,包括矿长、安全、环保、生产、财务等多个岗位。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还使得总部对下属单元的管控链条变得冗长,容易出现 " 多头管理 " 或 " 监管盲区 ",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效率。
更严重的是放大了管理风险。不同的小矿可能分布在不同省份甚至不同矿区,各地的环保政策、安全生产要求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要求企业针对每个矿点制定个性化的合规方案,稍有不慎,就可能因违反当地政策法规而触发局部停产,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黄金旗下多家公司曾因安全问题受到处罚,这或许正是其金矿 " 小而多 " 模式所带来的管理混乱的体现。
比如,2024 年 8 月,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照要求配备专职矿长、1 名从业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等问题被罚 10.5 万元。2024 年 2 月,河南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因 5 名井下作业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被罚 4 万元。
而近期发生的大学生安全事故,既暴露了中金黄金在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更加剧了外界对其 " 小而多 " 金矿经营模式的进一步质疑,这无疑为中金黄金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参考资料:
风财讯《内蒙古提级调查!中金黄金储地被罚中国黄金 " 退房 " 疑擦边》
财新《大学生选矿厂坠亡追踪:格栅板断裂脱落,内蒙古官方提级调查》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 袁明武 责编 :角爷
版式 :伊妍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