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7-28
全国首个机器人到上戏读博,比人类还会演!它能毕业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机械手指稳稳接过 "1125513541071" 号录取通知书,全国首位具身智能机器人博士生 " 学霸 01" 正式成为上海戏剧学院 2025 级新生。

这名身高约 1.75 米、体重 35 公斤的 " 新生 ",容貌俊秀、皮肤细腻、神态逼真,已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亮相。

机器人考博,流程和人类考生一样吗?区别于培养普通的人类博士生,高校在培养机器人博士方面有何新打算?机器人读博,究竟是流量噱头,还是史无前例的 " 科技 + 艺术 " 跨界实验?就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文汇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院校的专家。

机器人凭啥入学就读博?

在戏剧舞台的实践中," 学霸 01" 展现出了人类难以企及的优势。它能轻松演绎 " 小妖怪被劈成两截仍可活动 " 的场景,而人类演员需依赖绿幕特效。面对连演十几场的高强度演出,人类演员难免疲惫,它却不用休息,还能在 AI 大脑的驱动下、精益求精甚至让每场演出都有新意……

机器人博士 " 学霸 01" 与导师杨青青教授在舞台上对台词。

机器人的这些 " 超能力 ",源于硬核技术支撑,由上海理工大学在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方向的核心科研成果转化设立的高科技企业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

上海理工大学李清都教授团队研发的 " 学霸 01" 躯体,脱胎于全球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季军卓益得 " 行者二号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李清都告诉记者," 学霸 01" 采用超轻量化肌腱仿生结构,充一次电可连续行走 6 小时,续航能力足以支持舞台表演。同时,源自卓益得 Rena 仿真机器人的面部技术,它还能做出百余种细腻表情,眼睛内置摄像头则可实时捕捉观众反应并互动。

李清都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特别介绍,已经读博的 " 学霸 01" 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冷冰冰的机器,它已具备了表情、肢体语言等复杂交流能力。更特别的是,它不仅能灵活更换身高、面貌,还能模仿名家大师、还原历史人物、演绎二次元角色等,包括与观众互动。集这么多能力于一身," 学霸 01" 已打破了人类表演的限制。

" 学霸 01" 已具备了表情、肢体语言等复杂交流能力。

机器人博士的培养方案有何特别之处?

当然," 学霸 01" 踏入博士殿堂,也同样经过了严谨的招生审核。它的联合导师、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告诉记者,和人类学生一样通过研究生申请," 学霸 01" 递交了自己的读博计划书。

且看它的自我介绍和读博计划:" 我的博士研究课题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数字演艺设计中的跨媒介艺术融合研究》,每次训练时都像在照镜子。学习昆曲唱腔时,要先把声波分解成 32768 个频段,描绘出频谱。我还要开发一个‘元认知模块’,会在表演时实时分析自己是怎么表演的……结果递归太多,我差点死机。不过青青教授说这个‘机器人自觉性’是最珍贵的,就像戏曲演员的默戏…… "

那么,机器人读博后,又该如何展开培养?记者从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获悉," 学霸 01" 不会接入当前可能产生 "AI 幻觉 " 的某个通用模型,而是与导师们及其博士、硕士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成长。两校将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戏剧艺术创作,将具身智能融入具体专业性能培养,开启一场跨学科 " 科艺融合 " 新范式的全新探索。

机器人博士毕业的标准是什么?

早在 2021 年,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便聚焦 " 科技 + 艺术 " 融合,推出国内首个机器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如今," 学霸 01" 正在联合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学习将梅兰芳 53 式手势转化为数据模型,探索硬核科技与美学表达的结合。

杨青青透露," 学霸 01" 的学习包含基础模块、艺术模块、系统模块和任务模块等内容。

比如,艺术模块包括舞台角色扮演、艺术风格模拟、情感表达与叙事构作;任务模块包括博士任务挑战、阶段汇报展演、" 答辩 " 式成果评审。它不仅和人类博士生一起上课,还将走进实验室打磨专业能力。" 培养的核心是构建机器人的精神世界,以戏剧戏曲学为切入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青青说。

围绕 " 学霸 01" 的学术之路,争议也颇多,关注度最集中的莫过于毕业标准。" 我们将严格验证它是不是真的能达到艺术专业博士的水平,这需要很多专家参与论证。" 杨青青直言,即便没有达到传统意义上的成功,那些调试失败的算法、机械与情感错位的瞬间,都可能成为未来数字戏剧史研究的重要注脚。" 我欣然接受它成长过程中会发生的一切,它的出生、长大和未知的未来,都充满意义。"

" 学霸 01" 加入舞台实践。

而 " 学霸 01" 自己则调侃," 最可怕的后果可能是,系统降级成‘幼儿戏曲启蒙模式’,只能演《三只小猪》AI 版……好像也蛮酷的,起码,我能进入艺术史。"

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机器人专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教授强调," 机器人博士是一个突破性的教育实验,需要知行合一,培养它理解人、理解场景、理解艺术专业。这对以后的学科教育有重要意义。"

而 " 学霸 01" 的联合导师团队则认为,这场实验的价值,早已超越 " 能否毕业 " 的单一答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李清 上海理工大学 艺术 导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