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现在的超大杯还远远没有卷到头。
又一个逆天的新技术,可能要在小米新机上出现了。
前几天,卢伟冰发了一条给合作伙伴徕卡庆生的微博。
其中就提到:
「我很有信心小米 16 Ultra 将会是移动影像的新高度,敬请期待。」
我嘞个超提前预热啊。
但你别说,还真别说。
看目前的爆料,小米 16 Ultra 在影像堆料的含金量,真的有点猛。
今天上午,有消息指出,小米下一代新机会用上「连续光变」。
2 亿像素大底 + 多群潜望方案,双光变焦段共享 CMOS。
从一系列堆料来看,这已经是当前最顶的长焦硬件方案了。
如无意外,消息指向的应该就是下一代超大杯小米 16 Ultra。
毕竟「连续光变」对很多机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
可能有人要发问了,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这么讲啊,现在主打影像的机型,背面至少都安排上三个镜头,有的甚至四颗。
随便挑一个手机举例,就小米 15 Ultra 吧。
15 Ultra 背后一共四颗镜头:
· 5000W 像素超广角镜头,0.6x 光学变焦
· 5000W 像素一英寸主摄,1x 光学变焦
· 5000W 像素浮动长焦,3x 光学变焦
· 2 亿像素超级长焦,4.3x 光学变焦
在实际拍摄时,只有切到 0.6x、1x、3x、4.3x 这几个倍数时,才是真 · 光学变焦。
但当你切到其他的倍数,只能算是数码 / 混合变焦。
例如在 2x、2.5x,就是基于 1x 主摄裁切的数码变焦。
2x 样张
同理,切到 6x、10x 时,就是基于 4.3x 超长焦做的数码变焦。
数码裁切本身就会损失一定的画质,不管算法怎么补救,也很难比得上光学变焦。
也就是说,在使用 15 Ultra 拍照时,与其把 3x 浮动长焦拉到 4.2x 拍摄,还不如再拉大一丢丢,到 4.3x 触发超长焦。
4.3x 样张
诶,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如果这时候有「连续光变」技术的加持,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把潜望长焦的内部镜组,做成可活动的设计,以此实现真 · 连续光变。
假如小米 16 Ultra 把 3x 和 4.3x 结合,做成一个可以连续光变的镜头。
那就相当于,3x~4.3x 这个区间的变焦,都是真 · 光学变焦。
在这个区间内不管怎样放大缩小,都不会对成像画质造成任何影响。
当然,这么逆天的硬件技术,量产难度也不小。
你说连续光变新鲜吧,它也不是特别新鲜。
因为 2022 年,索尼就已经在 Xperia 1 IV 上已经实现了 85mm~125mm 连续光变的商用。
但毕竟连续光变的机械结构比较复杂,索尼又不想让机身过于厚重。
于是大法选择牺牲长焦镜组的部分配置。
底子不够大、防抖不够强,成像质量自然被猛猛堆料的国产机大底长焦一下子干翻了。
咱就是说,这技术要是放在国产机里。
哪里还管你手机厚度和重量,直接大底大光圈给你怼上去。
轻薄是啥玩意儿?超大杯要的就是力大砖飞的出片效果。
也是 Xperia 1 IV 发布的同一年哈,小米就被曝光在攻坚相关的技术。
包括 vivo、OPPO、华为等国产厂商,都有相关的专利布局。
不过要说这里面跑得最前的,肯定是华为。
其实最早被传出要实装连续光变的,是华为 Pura 80 Ultra。
但前面也提到,真要把大底长焦和连续光变相结合,量产难度和成本都很高。
研发实力强如华为,也只能选择暂时 hold 住。
于是现阶段的华为选择了另一种方案,在 Pura 80 Ultra 上实装了「一镜双目」设计。
通过特殊的模组设计,让两颗镜头,共用一个 CMOS。
从而实现 3.7x(83mm)和 9.4x(212mm)非连续光学变焦。
虽然,这个 9.4x 涉及到传感器内变焦,严格意义上是光变 + 裁切混合变焦。
但华为这套硬件,也确实是目前技术实力最强的长焦方案之一了。
可以说,华为现在距离大家都在追求的真 · 连续光变,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小米 16 Ultra 有可能会提前到明年春节之前发布。
假如真让小米率先把大底 + 连续光变的技术,塞进 16 Ultra 里。
再搭配上本就自带裁切优势的 2 亿像素长焦。
那小米这这套影像硬件,就真的是遥遥领先友商的水准了。
当然,按照目前的剧情来看,除了小米之外,各家国产机的长焦都在向着连续光变的方向发力。
很有可能,这项技术可能在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就会成为 Ultra 标配。
到时候,就看谁家的实际体验最好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