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瑞财经 李姗姗
当 AI 时代来临、6G 技术飞跃、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作为基础电子元件的印制电路板(PCB),成为智能化火力全开的隐形引擎。
全国综合 PCB 百强企业中,一家来自广东的 PCB 供应商正接受大考。今年 6 月底,欣强电子(清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欣强电子 ")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了招股书,7 月 17 日开启第一轮问询。
从业绩上看,在全球 PCB 产值增长的 2024 年,欣强电子营收却逆势下滑,不过,由于毛利率持续上升以及投资收益大涨,欣强电子得以稳住净利润增势。
股权关系上,欣强电子的股权高度集中在俞氏家族手中,俞家父子 / 女三人合计持股 95.04%,形成一股独大的格局。
成立 20 年以来,欣强电子从未进行过外部融资。此次 IPO,公司拟募集资金 9.62 亿元,占现有总资产的 86.59%,并将大胆冲刺近百亿市值。
01
俞氏家族一股独大,弟弟接班、姐姐辅佐
欣强电子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俞孝璋、俞宛伶及俞金炉。俞金炉系俞宛伶、俞孝璋姐弟二人的父亲。
递表前,俞孝璋、俞宛伶通过 YU FAMILY 持有公司 94.35% 股份,父子 / 女三人还通过三家员工持股平台欣承投资、欣立投资及金宥公司持有公司 0.69% 股权,合计持股 95.04%,对欣强电子掌握着绝对控制权。
2022 年 -2024 年,欣强电子分别支付分红款 8800 万元、1.27 亿元、500 万元,合计 2.2 亿元。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俞氏家族可获得 2.09 亿元现金分红。
此外,2024 年,俞孝璋、俞宛伶、俞金炉年薪分别为 150.61 万元、119.54 万元、241.69 万元。
公司控股股东为 YU FAMILY,原控股股东为 YU FAMILY 的母公司 AKO BVI,两家公司均为境外实体,注册国家分别为新加坡、英属维尔京群岛。
欣强电子表示,之所以设置境外控制架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资产安全性、新加坡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在公司登记等方面具有简便性、灵活性和高效性。
父子 / 女三人均为中国台湾籍,俞金炉作为创一代,出生于 1950 年,先后在 2004 年和 2005 年创建了诠脑机电设备(深圳)有限公司(下称 " 诠脑机电 ")和欣强电子,分别担任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长兼总经理。
俞孝璋、俞宛伶分别出生于 1980 年、1978 年,在硕士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到父亲的公司,2004 年 5 月,两人同时加入诠脑机电,均担任副董事长,姐弟二人平起平坐。
转折出现在次年 8 月,两人又同时在欣强电子履新,只不过弟弟成为了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而姐姐只拿到董事长特别助理的职位。
时间来到 2024 年,74 岁高龄的俞金炉计划将欣强电子的运营管理权过渡到后代手里,儿子俞孝璋是他心中满意的接班人选,当年 1 月,俞孝璋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长的权杖,并在同年 5 月接任总经理职位。而女儿俞宛伶则成为公司董事兼董事长特别助理。
据招股书,俞孝璋和俞宛伶、俞金炉已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协议约定:俞宛伶及俞金炉通过 AKO BVI、YU FAMILY、欣承投资、欣立投资及金宥公司在欣强电子股东会中行使职权时需要与俞孝璋意见保持一致。若各方内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各方应按照俞孝璋的意向进行表决。
不过,递表前夕,欣强电子总经理职位发生了变动。据欣强电子表示,2025 年 5 月 19 日,为加强公司运营管理,引进陈德福担任总经理,俞孝璋不再担任总经理。
02
二十年零融资,IPO 冲百亿市值
回顾历史,欣强电子的前身欣强有限成立于 2005 年 8 月,由 AKO BVI 出资设立,注册资本 2.5 亿元。2023 年 1 月,YU FAMILY 受让 AKO BVI 所持公司全部股权,成为新控股股东。
自成立以来,欣强电子从未进行过外部融资,只有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入股。
2023 年 7 月,欣承投资、欣立投资各投入注册资本 100 万元,增资价格为 1 元 / 注册资本。
次年 12 月,金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 100 万元,增资价格为 1 元 / 股。彼时,三家平台均由实控人全资持股。
2025 年 5 月,也就是此次递表前夕,YU FAMILY 分别向欣承投资、欣立投资及金宥公司转让 2,005 万股、100 万股及 190 万股股份。
转让股份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受激励员工在持股平台受让股份后对平台进行增资,员工持股平台增资价格为 2.80 元 / 出资额,对应 2024 年净利润的市盈率倍数为 7.68 倍,估值总额为 12.85 亿元。
递表前,公司监事杨廷仁、张重熙分别间接持股 0.07%、0.07%,总经理陈德福通过欣承投资持股 4.37%,副总郑耿训持股 0.11%,财务负责人叶翠雯持股 0.02%,董事会秘书刘玉慧持股 0.07%,其他核心人员卢海如、郑朝屹分别持股 0.02%、0.05%。
而融资渠道单一,也给欣强电子带来困扰,其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主要依赖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筹资能力有限并且资金压力较大,单一的融资渠道约束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难以充分发挥竞争优势。
欣强电子主要利用银行借款来补充公司日常营运及投资资金需求,2022 年 -2024 年,分别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分别为 4,626.81 万元、6,000 万元、8,000 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要偿还借款、支付现金分红,导致筹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大额流出,报告期内,欣强电子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1.25 亿元、-1.23 亿元、-4902.39 万元。
此次递表深交所,欣强电子拟募集资金 9.62 亿元,拟公开发行新股不低于 5100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10%。
由此测算,公司发行后市值约为 96.2 亿元,接近百亿,较递表前估值 12.85 亿元大增 6.49 倍。若上市成功,俞氏家族的身价也将由 12.21 亿元增至 91.43 亿元,暴增 79.22 亿元。
03
收入下滑,投资收益增补利润
欣强电子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应用市场,以 8 层及以上 PCB 为主,主要包括刚性板、HDI 板、柔性板、刚柔结合板等。
从产品类别划分,报告期内,刚性板为公司贡献超 75% 收入,HDI 板占比 20% 左右。
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存储、通讯、消费电子等领域。其中,存储领域的
PCB 产品收入较高,各期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 56.06%、69.69% 和 60.87%,占比较高,存在产品结构集中的风险。
2022 年 -2024 年,欣强电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8.69 亿元、10 亿元、9.99 亿元。不难看出,2024 年,公司营收出现略微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占比大多高于内销,2022 年 -2023 年,外销收入分别为 5.07 亿元、5.59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9.46%、57.14%。而到了 2024 年,外销收入同比下滑 17.09% 至 4.63 亿元,同时销售占比下降至 47.61%,低于内销。
招股书显示,欣强电子外销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报告期各期,公司在中国台湾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2.48%、38.88%、30.56%。
从行业角度来看,2024 年,受益于 AI 服务器及高速网络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市场复苏等,全球 PCB 产值达到 735.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中国大陆 PCB 产值达到 412 亿美元,占全球 PCB 总产值的比例由 2000 年的 8.1% 上升至 2024 年的 56.0%,成为全球 PCB 主要生产供应地。
可见,在行业环境大好的背景下,欣强电子业绩却逆势下滑,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要打上一个问号。
具体来看,2024 年,欣强电子自产产量为 40.98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8.69%;销量为 42.29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8.24%;产能利用率为 85.07%,同比减少 8.08 个百分点。
销量下滑的同时,主销产品刚性板的销售单价也持续下跌,由 2022 年的 1972.87 元 / 平方米下降 0.11% 至 2023 年的 1970.69 元 / 平方米,并进一步微降 0.02% 至 2024 年的 1970.38 元 / 平方米。
HDI
板作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在 2024 年的销售单价出现大幅上涨,当期售价为 4731.34 元 / 平方米,同比大涨 38.49%。因此,公司 HDI 板产品收入在 2024 年同比大增 61.97% 至 2.24 亿元。
欣强电子表示,主要因为 2024 年应用于光模块产品的 HDI 板收入占 HDI 板收入的比例从 2023 年的 18.31% 上升至 39.93%,光模块板产品技术难度较高、价格较高,带动 HDI 板均价上升。
而更令欣强电子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公司收入出现下滑,但盈利并未受影响。2022 年 -2024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8601.33 万元、1.31 亿元、1.67 亿元,持续增长。
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毛利率保持上扬,各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8.55%、23.91%、26.17%,毛利润分别为 1.58 亿元、2.34 亿元、2.55 亿元。
其次,投资收益大增,填补了一部分利润。2024 年,欣强电子公司投资收益 2,393.62 万元,同比增加 194.29%,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 14.25%。而在 2022 年及 2023 年,公司投资收益仅有 962.02 万元、813.35 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 11.32%、6.16%。
据披露,该投资收益主要是欣强电子对合营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而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报告期各期确认投资收益分别为 1,630.48 万元、1,121.30 万元、2,353.35 万元。
04
合营公司贡献过亿收入,与实控人公司多次关联交易
实际上,合营公司对欣强电子的作用不止是增加利润,更为公司创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欣强电子与其他合营方共同成立合营公司,合营公司凭借欣强电子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交期的可靠性等和其他合营方的资源优势,开拓客户订单,合营公司承接订单后主要向欣强电子采购 PCB 产品再对客户进行销售。
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欣强电子的合营参股公司分别为深圳智创、香港智创、深圳国际及香港国际。
2022 年 -2024 年,欣强电子向合营公司深圳智创及香港智创的关联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 6,165.21 万元、5,686.16 万元及 1.25 亿元;向合营公司深圳国际及香港国际的关联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 3,609.47 万元、2,260.07 万元及 1,029.68 万元。
同时,为增强公司生产经营的独立性以及减少关联交易,2022 年开始,香港国际及深圳国际陆续将部分终端客户资源转移至欣强电子,公司向两家公司支付销售服务费,报告期内,分别支付 1,530.41 万元、956.97 万元及 1,027.79 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合营公司的销售收入以及通过合营公司代理协助实现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 1.51 亿元、1.12 亿元、1.68 亿元,合计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7.70%、11.51%、17.29%。
对于与合营公司共同销售,欣强电子坦言,若双方合作关系恶化、合营安排终止或合营公司承接及代理的终端客户订单减少,则公司产品销售可能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对上述四家合营公司的关联方应收账款合计为 6552.45 万元。
除了与合营公司产生的关联交易,欣强电子还存在其他多处关联交易。
2022 年,公司向欣强科技关联销售金额为 1.15 亿元。欣强科技原在中国台湾进行公司产品销售,为减少关联交易,公司于 2022 年 3 月成立台湾分公司,原相应客户与欣强科技之间的业务已由台湾分公司承接。
业务转移期间,台湾分公司采购之前公司出售给欣强科技的结余存货,2022 年采购金额为 3071.86 万元,亦构成关联交易。
2022 年 -2023 年,欣强科技还曾代付人事关系及业务转移期间台湾分公司员工薪酬、车辆租赁费、大楼管理费、停车费等合计 278.24 万元,代收客户错付的货款合计 22.83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台湾分公司向欣强科技租赁房屋建筑物用于办公及仓储,报告期交易金额为 8.94 万元、23.14 万元及 26.90 万元。
招股书显示,欣强科技由俞孝璋、俞宛伶分别持股 45.45%、54.55%,俞宛伶担任董事。
此外,公司还存在向关联公司零星销售 PCB 的情况,销售金额合计 850.05 万元,这些关联公司包括欣强电子科技 ( 香港 ) 有限公司、Brain Power USA, INC.、AKO BVI ,目前均已停止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向诠脑机电采购 PCB 生产设备及租赁设备金额分别为 21.51 万元、169.21 万元及 199.73 万元;公司及子公司、深圳智创销售的货物联合进行投保,费用由公司统一支付,深圳智创再向公司支付保险费,报告期公司分别代为支付保费金额为 11.23 万元、4.44 万元及 3.50 万元。
2023 年,俞金炉因临时资金需求向公司拆借资金,拆借金额为 150 万元,年化 3% 的利息,上述关联方资金拆借本金及利息均已支付完毕。
附:欣强电子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保荐人、主承销商: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律师: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福建金诺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