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正在成为马来西亚的新名片。
亚太数据中心协会(APDCA)近日发布报告预测,到 2030 年,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行业有望创造约 340 亿美元的总经济产出,并支撑超过 30900 个就业岗位。相比之下,在实际层面,这两组数字在去年的表现分别为 14 亿美元与 4400 个。
报告指出,数据中心作为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具备直接的经济拉动作用,也为 AI、金融科技、电商等关键行业提供底层支撑,是推动马来西亚数字经济跃升的重要引擎。按基准情景估算,到 2030 年,数据中心行业将占到马来西亚全国经济产出的 4.1%、总附加值的 3.5%。于此,在 APDCA 看来,这不仅仅是关于 " 建多少机房 " 的问题,而是在重新定义马来西亚的产业基础与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在容量发展层面,到 2030 年,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规模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505 兆瓦,增长至 3578 兆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8%。报告也表示,如果当地项目审批节奏能够进一步加快,其整体容量上限可达 5100 兆瓦。从这一点出发,APDCA 建议,马来西亚政府对申请流程的持续优化,将有助于释放更多项目落地潜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其作为东南亚 AI 数据中心枢纽的定位。
在区域分布层面,柔佛依然是当前的主力阵地,2024 年,当地共有 12 座数据中心、总计 397 兆瓦的容量,占全国总量近八成。首都圈(Klang Valley)拥有 37 座数据中心,但合计容量仅 107 兆瓦。此外,尽管槟城与砂拉越地区尚属起步阶段,总容量仅 1 兆瓦,但已有部分投资兴趣开始于此延伸。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报告强调,当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亚太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之一。2025 年至 2030 年期间,马来西亚全国总容量预计将从 1260 兆瓦翻番至 2530 兆瓦,共用数据中心营收也将从 7.1 亿美元增长至 18.7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15% 与 21%。报告称,这背后不仅是市场需求的驱动,也离不开 "Malaysia Digital" 等国家政策以及绿色投资税收激励(GITA)的持续推动。
作为对比,报告指出,新加坡虽依旧是区域高价值数据枢纽,但其土地与能源资源受限,已对未来扩展形成约束。而马来西亚在土地、能耗与成本等方面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也成为目前吸引超大规模与企业级客户、共用服务提供商等积极布局的热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晚些时候,曾有报告指出,凭借庞大的投资和使用规模,到 24 年底,马来西亚有望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数据中心枢纽。相应的,截止报道当时,马来西亚拥有 54 个处于运营状态的数据中心,总容量为 504.8 兆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