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说房 07-29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前两天,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

多数人的关注点,都是 GDP 的增长数据,但我的关注点却是另外两组数据。

首先是广义货币 M2 的数据。

上半年 M2 余额 330.29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8.3%,比上月高 0.4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 2.1 个百分点。

简而言之,上半年社会上的钱,是越来越多。

另一组数据是物价指数。

CPI 通 Z 回升至 0.1%,环比稍微回暖了一点,比之前的负数好一点,但依然不高;

PPI 通 Z 为 -3.6%,连续第 3 个月回落。

简而言之,市场上的钱是多了,但是物价依然没上涨,没有通 Z。

这就引出了当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但物价没有上涨?资产价格也没有上涨呢?

那么多的钱,没流向商品,又没流向资产。

那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

难道真的像很多人分析的那样,钱全部都被老百姓存起来了?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为什么说放出来的钱全被老百姓存起来这个说法不够准确?

因为市场上新增的货币,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放出来的。

而老百姓存的钱,不是工资收入就是财产收入,这些钱多数都是存量货币,属于存量不是增量。

居民想要拿到这些新放出来的钱,只能通过贷款。

但是上半年居民贷款余额只增加了 1.17 万亿元,而 M2 增加了 16.76 万亿。

居民贷款量大概只占 M2 增量的 7%。

新放的水,多数都没有流到居民手上,居民又怎么可能把这些钱存起来呢?

所以,居民上半年存的钱和放出来的水,其实是两笔钱。

居民存的只是市场上存量的钱,和新增货币没有一点关系。

那新增的货币去哪里了?

其实主要有两个去向。

第一个去向:

大概占 30% 的新增货币,通过政 F 债券融资的方式流向了 ZF。

这些流向 ZF 的资金,一部分用于债券的 " 借新还旧 ",给地方 ZF 喘口气;

还有一部分则是用于对产业的补助和拉动基建。

比如上半年一部分城市对 AI 和机器人产业的投资。

这些钱都是纯投资,追求的都是长期收益,短期回报不会很高。

第二个去向:

新增货币的大头,大概 60% 流向了企业。

企业拿到这些资金之后,多数都拿去扩大生产了。

但问题是:

当下这个阶段扩大生产,需求跟不上,很容易就会出现 " 生产过剩 "。

所以你能看到,如今国内的制造业,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内部市场,都遇到了过剩的情况。

一过剩就得打价格 Z,一打价格 Z,物价就很难上去。

而且银行把钱低息贷给企业都会有要求——

企业拿到钱,只能去生产,不能拿去投资,资产价格也很难上去。

所以为什么 " 水 " 多了之后,商品和资产价格反而涨不动?

那是因为,我们的新增货币,是流向生产端的。

越放水,生产越多,供给越容易过剩,越容易导致通 S。

而且,新增资金流向企业尤其是出口制造商之后,还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资金外挂

什么是资金外挂?

其实就是这些拿到资金的出口商,生产并把产品出口售卖之后,赚的外币不回流国内结汇变成 RMB,而是直接在海外投资和留存。

2025 年前 6 个月,我们的贸易顺差达到 5867 亿美元。

但与此同时,6 月份,我们的外币存款规模创下 8248.7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光是今年前 6 个月,外币存款就增加了 1463.2 亿美元。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我们银行里面的美元存款多了 1400 多亿美元。

而这半年增加的这些美元存款,大多数都来自出口企业。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图中显示,这半年美元存款量提升最快的主体是非金融公司。

这里的非金融公司,主要指的就是外贸出口企业。

出口商之所以没有把这些美元结汇换成 RMB,是因为后续要用到美元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兑换,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汇率变动风险。

这一部分资金没有结汇换成 RMB,是可以理解的。

但大家要知道,这些只是愿意回流国内存到银行里的外贸资金。

在此之外,还有不少企业赚到美元之后,压根连国内银行都不存,直接就呆在海外了。

这些留在海外的美元,会直接去投资美元资产,比如买高息资产、买美股,毕竟这些资产的收益很可观。

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

企业拿了国内放的 " 水 " 去生产做贸易,但是最后不仅商品货物出去了,用商品赚的钱也出去了不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便继续增加货币供应提供流动性,也很难让国内从通 S 走向通 Z。

因为新增的资金不仅没有流向消费,还有一部分出去了不回来。

这两个现象,最后的结果都是制造紧 S。

所以当下,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

让外挂的资金回归

那如何才能让这些资金回流?

过去我们的办法是强制结汇,就是你出口商赚到美元之后必须要兑换成 RMB。

一美元回来,央行就印 7 块钱 RMB。

但因为现在的贸易体量太大了,强制结汇可能会让基础货币量短时间内飙升,不利于汇 L 的稳定。

因此,当下我们选择的解决方案是:

做大资本市场,吸引资金回流。

回流到哪里呢?

最好的回流地,肯定是那些海外资金方便流入,同时流动性比较大的市场。

所以这个重任,最后交给了港股。

说到这,你就终于知道为什么从今年开始,港股的地位越拔越高了。

为什么我们要直接放开限制,让内地股民可以用人民币直接买港股?

为什么今年开始内地那些要出海的大企业,比如宁德时代,纷纷进入港股 IPO?

目的其实都是让更多的资金流入港股,制造财富效应,持续吸引外部资金。

包括香港颁布稳定币法案,以及放开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的经营权,其实本质上也是为了抢夺资金。

因为数字虚拟资产和数字货币,接下来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新资金池。

由于内地很难全面放开虚拟货币的使用,未来东大的数字资产,大概率会全部放在香港。

所以香港的数字资产会有不错的前景,对外部资金会有很有吸引力。

这里的外部资金,不单纯是外资,肯定也包括那些外挂的原本应该要回来的外汇资金。

毕竟这些资金本身有很强的墙头草属性,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

你的资本市场没有足够强的财富效应,很难吸引他们回来。

因此,身肩外汇回流重任的香港资本市场,未来几年肯定会得到更大力度的扶持。

再加上接下来美联储降息以及 RMB 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

资金流出美元资产,向外寻找新的价值资产的意愿会变得更加紧迫。

港股相关的资产,尤其是香港上市的优质企业的票子,会成为外资以及回归外汇的第一选择。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肉眼可见的长期机会,是长期的趋势。

如果你手上的资金充裕,短期内也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完全可以拿一部分资金去布局港股优质企业或者相应指数的资产。

我们的资产配置方向,一定要顺应市场趋势,而不是和趋势反着来。

那么此刻的港股以及其他资本市场,有哪些风险,又有哪些机会?

想要稳定的收益,又有哪些资产可以选择?

想要具体听当下资产配置的细节,可以来预约我们的直播,我们会在直播中给大家说清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债券 机器人产业 gdp 准确 回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