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竞相入局 AI 玩具!
OpenAI 宣布与玩具巨头美泰合作,马斯克推出 AI 伴侣,字节旗下火山引擎推出 AI 玩具的开发套件 " 喵伴 ",百度智能云推出 AI 魔法星……
与此同时,阿里、美团等大厂高管辞职创业,也瞄准了这个新兴赛道,AI 玩具正迅速成为创业与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从毛绒挂件到机器人,从教育娱乐到情绪陪护,爆款产品尚未出现,行业仍在等待 " 临门一脚 "。一场关于 AI 玩具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大厂高管加入创业潮 供应链、投融圈高度关注
每天打开社交平台,几乎都能刷到新的 AI 玩具产品。" 今天是这家,明天是那家,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轮番登场。" 汤姆猫董秘欧阳梅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 我的小红书上,每天都有好多私信,问能不能给我们产品做代理、做渠道 "。在刚结束不久的 CBME 全球母婴展上,汤姆猫仅有一个小展台,却吸引了上千位行业从业者主动加微信、关注小红书," 很多渠道商表示想合作,把我们的产品推向海外 "。
AI(人工智能)玩具,正掀起一场由市场自发点燃的 " 创业热潮 "。
2024 年初,深圳、东莞等玩具产业带率先爆发,大量传统工厂转型入局,哪怕只是简单接入大模型芯片的毛绒玩具,也能成为电商爆款。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 AI 早教玩具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1 月 AI 技术带动产品销量环比增长达 6 倍。在供给端,已有超过百个商家积极布局相关产品,预计今年将涌现大量多样化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
高需求、高单价、高利润,AI 玩具正成为玩具产业寻找新增量的关键点。
起初该赛道主要由中小创业者推动,但进入 2024 年下半年,这一趋势逐渐改变。国内头部厂商陆续入场,汤姆猫推出基于自有 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和品牌)的 AI 陪伴机器人,实丰文化与百度智能云合作推出新一代 AI 玩具 "AI 魔法星 ",字节跳动火山引擎扣子大模型团队和乐鑫科技共同推出适用于 AI 玩具的开发套件 " 喵伴 ",国际玩具巨头美泰与 OpenAI 达成合作。此外,特斯拉、上海电影等跨界玩家也都参与其中。
当原本观望的巨头们开始下场,说明赛道已经走过了最初的雏形阶段,走向定义产品的时刻。
更具代表性的是一波 " 大厂高管创业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市面上已有数十家颇具规模的 AI 玩具公司,BubblePal、友爱兔、爱小伴等品牌相继在市场崭露头角。梳理这些品牌背后的人物图谱发现,一批来自阿里巴巴、美团、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前高管正涌入这一新兴赛道。
风口尚未真正爆发,但资本已感知到了其中孕育的能量。汤姆猫 AI 产品在一级市场融资过程中的路演,吸引了诸多投资人到场。" 大家都在看,都在问 AI 玩具、AI 陪伴方向。" 欧阳梅竹透露,汤姆猫品牌在抖音、小红书上登顶品类第一后,多家平台主动邀请参与大促活动,并承诺流量扶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大模型爆发,迪士尼、孩之宝、美泰等头部品牌也在尝试运用机器人技术和 AI 技术为经典 IP 注入新生命。乐森中国区市场负责人蔡泽锋透露,乐森与变形金刚、巴斯光年等 IP 合作时,IP 方甚至会返采乐森的产品,或者邀请乐森参与品牌 IP 官方展会。" 我们通过机器人技术真正把 IP 做活了,成为了有生命的玩具。"
据 IT 桔子数据,AI 玩具赛道已经吸引了 96 家投资机构的参与,包括字节跳动、联想创投、京东科技、可口可乐、赛福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等头部投资方。尤其 2024 年以来,融资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增长。
从产品端的快速迭代,到供应链和创投圈的高度关注,AI 玩具 " 热 " 已蔓延至整个行业生态。
轻硬件产品 AI 最易跑通
多位 AI 玩具领域的创业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行业真正 " 走起来 " 是在大模型逐渐开源之后。" 尤其是 DeepSeek 等开源模型的出现,让模型成本持续降低同时也更加智能化,这才有可能真正走向 C 端。" 欧阳梅竹说。
相较于 TO B 的企业级应用,AI 玩具作为 To C 端落地的轻硬件产品,被视为当前 AI 技术最有可能快速跑通的消费级方向之一。国内 AI 技术的快速变革和普惠也为 AI 玩具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强的底座支撑。
记者同时注意到,尽管部分拥有大模型的科技巨头并未直接入局 AI 玩具赛道,却也在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积极布局。字节跳动便是典型代表,曾凭借内部中秋礼品 " 显眼包 " 引发外界关注。不过,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明确表示," 后续不会做 AI 玩具类产品,但会围绕 AIoT 终端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
今年 6 月,火山引擎推出 AI 硬件全栈解决方案,以自研的嵌入式 SDK 为核心连接,架起了一座从终端到云端的桥梁。同时,乐鑫携手火山引擎扣子大模型团队打造的智能 AI 开发套件喵伴,可实现全双工语音交互、多模态识别与智能体控制,构建更具沉浸感的人机交互体验,适用于玩具等需要大模型赋能的语音交互类产品。
技术在下沉,产品在提速。跃然创新即将在 8 月发布新品 CocoMate,其底层架构便与火山引擎深度合作,采用端到端技术,语音输入可直接生成情绪响应,大幅减少响应延迟。" 当模型能理解情绪、持续对话,‘让玩具开口说话’的梦想才真正具备商业化条件。" 跃然创新市场负责人钟文杰表示," 端到端是非常革新的一个技术,AI 玩具行业的应用我们的新品会是第一家,但大家都已经陆续开始应用该技术 "。
欧阳梅竹认为,当下大模型的能力对 AI 玩具来说已经完全够用,甚至要限制大模型的能力,使对话更简练直接。" 当下行业离真正爆发只是缺一个爆款产品验证,当有个百万台销量的产品出现时,行业将会发生变化。"
" 现在能看到大家都在进场,但比赛远未到好看的程度,比如谁又破纪录了,谁又赶超谁了。" 欧阳梅竹用跑步比赛比喻当前的 AI 玩具行业,她表示当下处于参与者都在新闻电视上看比赛,但还没到要冲进场馆去抢运动员的热度的阶段。
欧阳梅竹注意到,大众对 AI 玩具的理解仍较浅,很多家长关注的依旧是 " 会不会讲故事 ",尚未意识到 AI 玩具背后的 " 互动共创 "" 个性成长 "" 长期陪伴 " 价值。另一方面,许多产品仍处于 " 模型套壳 " 低阶阶段,未能实现对模型更深度的调优和场景适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调查发现,行业已经开始尝试连接更针对玩具行业的大模型,关注长久记忆、多模态交互、电容感应、伦理安全等问题。
" 当前的大模型都是普适的,针对玩具细分领域的较少,而对于陪伴,尤其是儿童陪伴,面对涉黄涉暴等不良内容,面对敏感问题时的引导和作答等都非常重要。" 蔡泽锋表示,当下市场需求已经推动技术端在做一些适配的垂直模型。
定义产品 各显神通
就像在马车时代人们无法想象汽车一样。即便今天已有大量玩家奔跑入场,市场对 " 什么是真正的 AI 玩具 " 依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共识。
" 有技术的没有 IP,有 IP 的没有技术。" 蔡泽锋道出了当前 AI 玩具的行业现状。在 AI 玩具赛道上,技术、内容、IP 三要素缺一不可,行业也正处于由这些要素重构竞争格局的 " 定义产品 " 关键阶段。此外,目前市面上 AI 玩具形态不一,毛绒玩具、智能故事机、机器人并存。应用方向上,教育、娱乐、陪伴也呈现出不同玩家的押注分野。
" 现在还属于市场较早期教育用户的阶段。" 钟文杰称,但随着技术成熟,AI 玩具产品已经从功能导向到更加聚焦和细分的场景。从早期的聚焦于儿童玩具赛道,衍生出三个较为清晰的市场方向—— AI 儿童玩具、AI 宠物和 AI 机器人(小具身智能机器人)。
作为主打 " 陪伴 " 路线的厂商,欧阳梅竹强调,未来被市场筛选出来的产品一定不是毛绒玩具搭载一个 AI 芯片,而是能够细微感知用户情绪的产品。" 玩具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使用者是孩子,但购买者是家长。要赢得这个市场,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而是对家庭用户情感需求的深度洞察。" 她指出,这种理解力背后,是大量数据积累和长期用户服务经验,而这正是许多技术公司所欠缺的能力。
" 传统玩具的陪伴是静态的,知识和情感不会更新。但 AI 玩具不一样,它记得你昨天说过的话,也知道你上个月喜欢什么,它会把你的生活、兴趣、个性融合学习并不断进化。" 欧阳梅竹指出,AI 陪伴类玩具的真正变革,在于它不只是 " 会聊天 ",而是能够 " 陪你一起长大 "。" 行业不缺技术,缺的是技术匹配市场的能力。爆品的出现,一定不是模型有多强,而是产品能否真正‘懂人心’。"
在她看来,如今正是 " 抢占用户心智、获取数据训练模型 " 的窗口期。" 谁先掌握用户,谁的数据越多,模型调得越好,内容就越精准。" 正因如此,当前 AI 玩具厂商普遍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营销端,通过 " 先打量、再优化 " 的策略加速产品打磨。
技术壁垒较高的机器人方向,则关注玩具动作更准确,表情更细微,反应更灵敏的技术升级。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近 20 年积累的乐森,认为技术是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在积极尝试 AI 在产品端的应用。据介绍,其最新和迪士尼合作的巴斯光年,包含 23 个自研高精密人工关节、75 颗微型芯片、超迷你伺服马达等技术,实现巴斯光年眼球及唇部的微表情动作反馈,用户还可通过内容平台 " 乐森世界 " 实现智能化交互。蔡泽锋表示," 这些技术能力,是传统玩具厂商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 "。
机械编程技术的成熟,让过去只能 " 手掰 " 变形的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变形,而 AI 的加持,则让原本仅能离线操作的机器人具备了实时交互能力。" 我对它说‘靠近’,它就能调动全身关节向你走来,这就是 AI 训练赋予的能力。" 蔡泽锋表示,AI 玩具的出现,有望重塑整个传统玩具行业的运行逻辑。
在产品属性方面,乐森认为未来的 AI 玩具一定是娱乐、陪伴、教育为一体的产品。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玩具就应当回归娱乐的属性,过度承载教育、养老等功能可能反而会模糊产品定位。
万亿级市场 AI 玩具浪潮将从中国涌起?
"AI 陪伴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需求巨大,现在已经是雨后春笋般地冒头了。" 欧阳梅竹说。
万亿级市场背后依赖的是全球玩具市场的庞大基底。据华安证券研报,2023 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达 7731 亿元,预计 2028 年将增至 9937 亿元。其中,中国市场 2023 年规模 1049 亿元,占全球 14%,预计 2028 年增至 1655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9.5%。
相比传统玩具,AI 玩具在价格、毛利率与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尤为显著。2024 年抖音电商数据显示,传统玩具中 0~30 元商品贡献主要销量,10~300 元贡献主要 GMV(商品交易总额),10 元以下竞争尤为激烈。而 AI 玩具的售价则普遍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喜羊羊与灰太狼普通款售价 69.9 元,AI 智能款售价 399 元,是普通款的 5.7 倍,汤姆猫普通故事机售价 69 元,AI 陪伴机器人则高达 1799 元,为普通版的 26 倍。
在毛利率方面,AI 玩具优势更明显,行业毛利率约 70%~80%,个别甚至超过 90%,远高于传统玩具。交互更多元的 AI 玩具,定价空间就越大。" 让玩具说话很容易,但要让它在被触摸时轻轻将头靠过来,就需要全身电容技术。" 欧阳梅竹说道。被称为 " 富人玩具 " 的日本品牌 LOVOT 已经凭借全身电容等拟人化感应能力,将产品卖到了超过 3 万元 / 台。
这意味着,一旦产品成功,AI 玩具将带来更高的单品盈利空间。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预估,未来在广东电子信息、AI 产业化应用等优势加持下,以 "AI+ 潮玩 " 为代表的多个 AI 玩具新赛道可为广东玩具产业拓展超 1000 亿元的产值增量。深圳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优势,聚集了全国 14.4% 的潮玩企业,成为行业发展高地。
当前 AI 玩具形态多样,企业正尝试将其延伸至全年龄层,未来或出现 " 玩具版泡泡玛特 " 与 " 家庭陪伴机器人 " 两大方向。" 到最后,竞争核心不仅看产品硬件,还有对用户认知和产品服务的能力。" 欧阳梅竹表示," 未来主流的玩具公司,很可能慢慢都会涉及到 AI 玩具 "。
而在这场全球角逐中,中国无疑是最具爆款潜力的土壤。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中国是全球玩具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以产量计,生产制造全球约七成的玩具,尤其是我国毛绒玩具生产占全球毛绒玩具市场约 75% 的份额。以消费规模计,中国占据接近全球玩具市场六分之一的份额。中国传统玩具产业链较为成熟,当前 AI 玩具形式主要是毛绒玩具外壳 +AI 机型盒的简单组合,要求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低,可实现较快生产落地。
一家国际玩具厂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非常看重中国市场。
在欧阳梅竹看来,中国很可能跑出第一个爆款 AI 玩具。"AI 玩具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应用场景,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 中国用户基数庞大,具备跑出 C 端爆款的土壤。另一方面,AI 玩具依赖大量用户数据持续优化,中国的活跃用户和广泛应用场景为模型提供了充足的训练空间。
中国不仅是 AI 玩具的巨大消费市场,更正在成为全球 AI 应用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或许下一个全球级的 AI 玩具品牌,就将在这里诞生。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