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日,中国白酒界一场跨越四十年的 " 科学朝圣 " 在老子故里鹿邑宋河酒厂启幕。
酒业泰斗季克良领衔,携《周恒刚传》主创纪连海、徐立栋,周恒刚先生之女周心明及张国强、张建有等全国评酒会元老组成的 " 中国白酒科学文化考察团 " 走进重整新生的宋河酒业。
这场活动恰逢锅圈实业托管经营宋河一周年之际,兼具双重深意:既追溯 1986 年周恒刚主导的 " 北斗计划 " 如何以窖泥微生物技术奠定宋河 " 中国名酒 " 基石,亦为宋河酒业未来发展战略把脉定向。
实地探访,酒业大咖见证新宋河蝶变
当天上午,考察团一行先探访了宋河酒业酿造基地,实地感受锅圈实业托管后的转型升级成果。
考察团首先抵达宋河酒业中台办公区,通过 " 天狼追踪系统 " 数字化大屏,全程透视宋河酒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流程。新宋河总规划师杨明超阐释,该系统实现了数字酒仓、终端客户与消费者的实时互联,彻底打破 B 端与 C 端壁垒,为精准营销与高效管理构建了技术底座。
随后,考察团步入宋河的酿造核心区,实地感受万余条老窖池构成的传统酿造规模优势。在制曲车间,考察团了解宋河独创的 " 莲花心曲 " 工艺——经 180 天陈化的中高温曲砖兼具纯净香气与均衡的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成为 " 粮陈香 " 风味成型的核心保障。
在宋河的万吨坛养区和原酒储存区,考察团实地探访了宋河酒业对于储酒生态的创新:陶瓮酒坛与不锈钢储罐交相辉映,新建的万吨露天陶坛养区,其利用陶坛微孔透气性与自然温差加速酒体分子运动,在 " 天地共酿 " 生态中催化酒体老熟。
随后,考察团对宋河粮液紫气东来、水晶宋河、宋陆进行鉴评,其中两款正是第五届国家评酒会上斩获 " 中国名酒 " 称号的 54 度和 38 度宋河粮液的复刻版,几位当年参加过全国评酒会的老评委一致认为,品鉴几款宋河粮液酒体,保持了应有的名酒水准,具备黄淮派浓香和宋河酒的典型风格,有 " 高度不烈、低度不淡 " 和 " 甜、净、爽 " 等显著特点。
坐而论道,大咖建言共谋新宋河未来
当天下午," 中国白酒科学文化考察走进宋河酒业 " 座谈会在鹿邑老子学院举行。
自 2024 年锅圈实业托管后,新宋河实现了产能焕新、团队优化、渠道数字化、产品聚焦。周恒刚先生在推动中国白酒工业化、标准化方面的重要贡献,宋河酒业作为 " 北斗科学试点 " 的重要参与者,曾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荣获 " 中国名酒 " 称号,发展深受周老关注。
新宋河总规划师、锅圈实业董事长杨明超以 " 快与慢 "" 老与新 " 切入,讲述了新宋河的战略转型逻辑。在他看来,新宋河正在用 5 个月砍掉 438 款产品、推出 4 大核心系列的 " 快 ",坚持传统工艺 120 天长发酵周期的 " 慢 ",坚持宋河老名酒的产品品质;用传承宋河 57 年老窖池、坚持老酒战略的 " 老 ",结合数字化营销系统的 " 新 ",重塑宋河名酒品牌形象。
《周恒刚传》总策划、原华夏酒报社副总编辑徐立栋用 " 九个创 " 总结周恒刚先生对中国酒业的系统性贡献,而宋河酒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周老的关注、指导与支持,渊源深厚,也是 " 中国白酒科学文化考察 " 第一站放在宋河的重要原因。
知名历史文化学者纪连海从白酒历史文化、企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出发,强调白酒行业要在 " 变 " 与 " 不变 " 中寻求平衡。他指出,传统风味必须传承,但需要在产品定位、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以赢得年轻一代消费者。
" 新宋河、有新思路!" 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酒业宗师周恒刚先生弟子张国强给宋河点赞,宋河有老酒基础,有创新渠道,有数字化营销,目前也正在重拾品牌影响力,他认为,宋河正以实际行动回应行业变革。探索适配新时代的可持续路径。
周恒刚酿酒科学文化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周恒刚先生之女周心明,则回顾了宋河在全国评酒会中获奖的重要历程,并介绍了 " 北斗计划 " 在企业内部的持续推进,她认为科技赋能与经验体系建设,将是宋河再度崛起的关键所在。
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建有表示,在看到宋河新气象,尤其是新团队对未来发展的清晰思路、脚踏实地的态度,深感宋河的名酒复兴大有希望,前景辉煌。
酒业泰斗季克良对宋河坚守质量、人才、科研、创新的 " 四大名酒基因 " 给予肯定,此外,他还强调白酒行业需从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增强信心,推动包括宋河在内的名酒企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他特别指出,周恒刚是 " 将科技真正带进酒企的第一人 ",而今天的酒业依然需要科学,也需要掌握科学技术的人。
此次科学文化考察,是对宋河酒业历史荣光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以周恒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白酒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与会专家们高度的专业共识与期许表明,在 " 老与新 "" 快与慢 " 中阔步前进的宋河酒业,其名酒基因正转化为强大动能,复兴之路愈发清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