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高阶智驾一定要收费,免费不利于行业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公开发表此言论,激起正反两派网民激烈讨论。
对智驾行业而言,吴永桥的话打开了发展新思路。
在平权的口号下,目前智驾功能逐渐成为量产乘用车上的标配。除了特斯拉和华为,其他智驾产品均为免费,如理想汽车自上车智驾功能起,就强调智驾终身免费。
但是,随着智驾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带来的显性问题随之增加,引来各相关部门加强约束车企,不论对宣传还是对功能,都要求安全为第一。
持续严监管一时间扑灭了车企对智驾的无序宣传,不过,另外一条赛道——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却备受政策支持。
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去年发放的牌照仅限于 Robotaxi 上路测试,今年可实现付费商业化运营。
此次获批的企业有 8 家:百度智行、大众交通(集团)、上海赛可出行(上汽集团子公司)、上海强生出租汽车(包含智己汽车、享道出行联合体)、赛可智能科技、小马易行(小马智行)、上海锦江出租汽车(包含文远知行、奇瑞汽车联合体)、上海友道智途(上汽集团子公司)。
这意味着在上海,Robotaxi 已进入收费运营时代。此前北京、武汉、深圳等地已分批发放收费运营牌照,但此次上海获批企业较多,而且性质不同,包括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出租车公司。
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汽车产业处处长韩大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上海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
这不仅是上海自动驾驶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自动驾驶进程的标志性节点。
L4提速,上汽、奇瑞占位
此次获批的名单中,有一家车企出乎意料,它就是奇瑞汽车,携文远知行和锦江出租共同获批。
奇瑞的 Robotaxi 业务始于 2023 年,由旗下的大卓智能运营,后者在 2023 年 6 月,获得芜湖市首张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行驶里程超 1 万公里。此次展出的 Robotaxi 车型是基于星途星纪元 ET 整车架构平台推出的 CER。
这次又在上海获得牌照,表明奇瑞智能化向前迈进一大步,毕竟获得该牌照的车企并不多。
不过,此前有关大卓智能动荡的传闻满天飞,奇瑞也在推进智能化方面的整合。今年 5 月 30 日,奇瑞集团发布公告,将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成立 " 奇瑞智能化中心 ",下设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数字架构等业务模块。
在上海获牌,表明奇瑞在 L4 上开花结果,说明奇瑞智能化进程未受影响,也证明了多元布局的重要性。
此外,智己与享道出行进入 Robotaxi 商业化运营阶段。这次大会期间,还开通了从浦东机场到迪士尼的无人接驳车,车型包括智己汽车。目前,智己 Robotaxi 测试累计订单超过 30 余万单。
上汽友道智途也在获牌名单之列,上汽集团由此成为行业唯一获得乘用车和商用车双牌照的企业。
在国内,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区的智能网联示范区正在扩张。在国外,特斯拉 Robotaxi 于今年 6 月在奥斯汀开启运营后,也在继续向其他城市铺开。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用视频演示了 Robotaxi。不过,它暂时没有获得中国运营牌照,在美国其他城市的拓展也受到重重阻力。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表示:" 特斯拉未获得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批准,无法向客户提供自动驾驶客运服务(无论有无驾驶员、有偿或无偿)。"
美国最大的 Robotaxi 运营商 Waymo,目前已在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奥斯汀、亚特兰大等城市开启规模化运营,即将进入华盛顿、拉斯维加斯。
中美是 L4 级自动驾驶的主要应用地区,欧洲也在规模化布局。今年 6 月,大众集团全资子公司 MOIA 在德国汉堡发布首款量产级 Robotaxi ID.Buzz AD,并在汉堡展开城市道路测试。
从全球动态来看,Robotaxi 尽管进程缓慢,但玩家始终在场,并且每一个企业或区域性的进展都在催发整个行业,这个赛道上的中国玩家提速最快,比如文远知行已经获得 6 个国家的运营牌照,包括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美国和沙特阿拉伯。
L2降温持续,华为发声
L4 如火如荼,L2 却陷入纷纷扰扰。最近比较火热的话题是懂车帝的 36 车智驾测试结果引发质疑。鸿蒙智行发文:已看到某平台所谓 " 测试 ",不予置评。而特斯拉 CEO 马斯克却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该测评又一次引发智驾行业论战,有人认为其测试手法不够专业,测试场景不具有代表性;有人认为懂车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一时间,公安部明确,驾驶人 " 脱手脱眼 " 要担责。所有量产辅助驾驶都不是 " 自动驾驶 ",人类司机要负第一责任。此番定调,再次表明监管方在加强管理智驾。
在此背景下,车企如何把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智驾该何去何从?
首先,车企调整内部组织架构。
例如奇瑞集团将各个研发部门统一整合为 " 奇瑞智能化中心 ",聚焦资源、集团军作战。
再如比亚迪。此前,其两大辅助驾驶自研团队 " 天璇 "" 天狼 " 已被整合为一支团队。2025 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整合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业务。
资源聚焦,架构整合,是过去一年多汽车行业的主线动作。对车企而言,现今最重要的是车型量产落地,并能降本增效,对智能化产品亦是如此。
其次,开拓增长点。
此次吴永桥提出的收费,曾在一段时间内被热议过,但由于行业内卷加剧,有车企提出永久免费的主张后,别家如搞智驾功能单独付费会失去竞争力,现在仍单独收费的只有特斯拉和华为。
早期,特斯拉开发辅助驾驶功能时,就是朝着软件付费这一利润增长点而来。只是在国内市场,大部分车企都在以软件免费置换销量,付费路线没有走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高安全系数。
暂且不论懂车帝的测试是否专业,其在测试中碰到的问题,是每位车主都可能遇到的。智驾只有在现有基础上,把功能迭代、做到越来越安全,才是对全行业利好,这远比为所谓的排名而互呛更有意义。
尽管辅助驾驶宣传被严监管扑灭了气焰,但对整个行业良性发展影响深远。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曾表示,L2 级辅助驾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行业进步的铁轨,火车比汽车快,因为有铁轨约束,强标能让行业回归于形胜于言。
卓驭科技 CEO 沈邵劼也认为,强标是一个有效的高强度的筛选器。
如今,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L2 级辅助驾驶逐渐褪去过度宣传的光环,转向更务实的安全优先逻辑;而 L4 级 Robotaxi 凭借商业化牌照落地,迈入规模化运营新阶段。两种技术的分野,折射出行业从激进探索向理性落地转型。
对车企而言,智能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资源整合、功能迭代、商业模式创新缺一不可。无论是车企的集团军作战,还是特斯拉、华为坚持的软件付费,本质上都是重新校准技术价值与用户需求。而相关部门强化监管,是为行业设定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未来,智驾竞争将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比拼,更是安全、体验与生态协同的较量。L4 的星辰大海与 L2 的脚踏实地并行之日,就是中国汽车智能化在规范中稳健前行并爆发之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