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偏好有了新变化。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 年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6.4 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 25.79%,较年初减少 4.38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 7.09 个百分点。6 月末,1 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 72.86%,较年初增加 5.71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 4.99 个百分点。
总结而言,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相对较大幅度下行,1 年以上封闭式产品持有规模较大幅度上升。理财产品持有期限呈现定期化,以及相对长期化迹象,反映存款降息情形下投资者资产组合结构正在调整。
7 月 28 日,某银行理财子公司首席投资官通过微信向记者透露,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理财机构业务上更加重视质量,而不是为了短期冲量。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走低
从收益率变动看,2025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12%,而 2024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2.80%。前后对比,今年上半年该项降幅为 0.68 个百分点。
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全国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近 7 日年化收益率仅为 1.46%,较基期 2021 年末下降 135BP(基点)。
截至 6 月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 1 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 2.9%,相较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近 7 日年化收益率高 1.44 个百分点。
从整个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来看,不同期限产品收益率差别较大,其中 1~3 年(含)期限产品收益率最高。
记者从普益标准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全市场每日开放型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1.874%,1 个月(含)期限以下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6635%,1~3 个月(含)期限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7714%,3~6 个月(含)期限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8324%,6 个月 ~1 年(含)期限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7917%,1~3 年(含)期限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8598%,3 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1115%。
特别是在存款连番降息背景下,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呈走低态势。现金管理类产品配置的资产中,主要部分就是现金和银行存款。
以某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为例,产品说明书记载,所投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期限在 1 年以内(含 1 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等。
该产品 2025 年第二季度持仓分布显示,资产类别排名中,排名第一为同业存单,占 61.58%;排名第二为现金及银行存款,占 15.23%;排名第三为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占 12.12%。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资产中,以金融机构之间拆借形成的资产为主。
记者注意到,5 月 20 日起国有大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下调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均已跌破 1%。
在存款定期化情形下,理财产品持有期限也呈现定期化、相对长期化迹象,这与银行存款降息不无关系。
理财产品持有偏好更长期限
对于理财市场偏好调整,有商业银行理财人士从国债收益率变动角度分析," 从技术层面看,今年 3 月 18 日开始,10 年期国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行,直至 4 月 9 日开始震荡,持续到 7 月 7 日,这段时间对于债券交易而言,是获利较佳时机。而 1 年期以上债券,债券久期会更长,收益率也会更好。" 该理财人士表示,在债券持续赚钱效应下,理财产品持有期限偏长期化。
他进一步分析,1~3 月的详细数据可分两段看。1 月到春节期间,股市低迷,很多资金特别是机构资金,在避险情绪下自然选择配债。但在 2 月 7 日之后,DeepSeek(深度求索)概念发酵,股市上行,债券价格回落,一直到 3 月 18 日,期间配置债券出现净值回调。回顾上半年,整体而言,债市仍表现出赚钱效应。
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郑葵方指出,2025 年上半年债券收益率走势先扬后抑,以 3 月 17 日为分水岭。
郑葵方分析,从年初到 3 月 17 日,债券收益率主要以震荡上行为主,尤其短端上行幅度明显大于长端,收益率曲线呈现熊平特点。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最低点 1.60% 左右,最高上行至 3 月 17 日的 1.90%,上行 30BP;同期 1 年期国债较最低点 1.06% 上行 52BP 至 1.59%。
3 月 18 日至 6 月末,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为主。截至 6 月 23 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较 3 月 17 日下行 25BP 至 1.64%,1 年期国债下行 23BP,收益率曲线呈牛平态势。
郑葵方在分析中提到,一系列宽松措施多管齐下,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启动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提升了债券投资的性价比。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