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07-29
一文看懂港交所ESG监管进阶:从“管披露”到“管能力”螺旋升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祝箐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特约研究员祝箐

近日,港交所宣布,所有主板及 GEM 上市公司(即香港所有公众公司)的董事(含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均需在每个财年内完成至少 2 小时的 ESG 专项培训,新任董事则需在履职后 12 个月内完成初始培训。

这一新规看似只是增加了一项学习任务,实则是港交所 ESG 监管体系多年演进后的关键一跃——它不再满足于让上市公司 " 纸上谈兵 " 式地披露 ESG 信息,而是要求董事会成员真正具备驾驭可持续发展议题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从 " 被动合规 " 转向 " 主动治理 "。

要读懂这一新规的分量,得先理清港交所 ESG 监管的底层逻辑:它始终沿着 " 先让企业说清楚(披露先行),再让责任人扛起来(责任压实),最后确保责任人能干成(能力匹配)" 的路径推进。而董事强制培训,正是这一逻辑链条的最终落点。

新规落地:从 " 建议 " 到 " 必须 " 的硬约束

港交所此次新规的政策依据,藏在几份关键文件里。主板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2023 年修订版)早已明确,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对 ESG 风险负责,还得搭好有效的 ESG 管治架构。而 2024 年更新的《企业管治报告指南》,则更进一步强调:" 董事得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管好 ESG 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这次新规直接把这些 " 建议 " 变成了 " 必须 " ——根据港交所 2024 年 9 月发布的《有关董事培训的咨询总结》及配套指引,所有上市公司董事每年都得完成 2 小时 ESG 专项培训,新任董事 1 年内得先完成 " 入门课 "。

为什么突然收紧?因为港交所发现,过去这些年虽然推出了不少 ESG 披露要求,但部分董事对 ESG 的理解还停留在 " 做公益 " 或 " 多写几页报告 " 的层面。有的传统行业老板觉得 " 碳排放和我没关系 ",有的公司年报里 ESG 数据挑着好的写、差的藏着掖着。这背后其实是董事缺乏专业判断力——不懂气候变化怎么影响生意,不会算碳成本,不清楚国际上 GRI 或 ISSB 的规则,自然没法盯着管理层把 ESG 战略做好。新规要求强制培训,就是要让董事们补上这门课,确保他们 " 懂行 ",才能管到位。

监管逻辑的演进:从 " 管披露 " 到 " 管能力 " 的螺旋升级

港交所对 ESG 的监管,并不是突然收紧的。往前回溯二十多年,它的每一步调整都踩着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国际趋势的节拍。

2008 — 2019 年:ESG 从 " 选修课 " 变成 " 必修课(半强制)"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开始琢磨:企业光赚钱不行,还得扛得住长期风险(比如环保成本飙升,或者供应链断供)。联合国 PRI 等倡议也推波助澜,ESG 慢慢从边缘话题走到台前。港交所顺势而为,开始在监管框架里加入 ESG,但这时候对董事的能力要求还比较模糊。

2012 年,港交所发布首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上市公司可以自愿披露 ESG 信息;到 2015 年修订时,把排放物、雇佣数据这些核心指标升级为 " 不披露就得解释 "。这相当于给 ESG 戴上了 " 半强制 " 的帽子——虽然不强制写,但企业要是不写,得给个合理理由。

与此同时,监管层开始暗示董事会要关注 ESG。2016 年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里新增了一条:" 董事会得评估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的风险,还得搭好风险管控系统。" 这是首次明确董事会是 ESG 风险的 " 最终责任人 "。2018 年,港交所又建议上市公司在年报里说明 " 董事会怎么管 ESG",鼓励披露战略和目标——这相当于推着董事们去琢磨:ESG 不是做样子,得真刀真枪地监督。

不过,这阶段的董事培训还是没把 ESG 当重点。虽然自 2017 年起,年度培训里偶尔会加上 " 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治理 " 的讲座(非强制),邀请国际机构讲讲气候风险案例;2019 年发布的《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南》也建议董事 " 多关注 ESG 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 ",但都没要求专门学。董事们听了可能有点印象,但真到决策时,还是更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2020 — 2023 年:ESG 成了治理 " 主科 ",董事能力要 " 达标 "

2020 年是个分水岭。中国提出 " 双碳 " 目标,欧盟更是高筑 "ESG 制度壁垒 ",全球资本市场突然意识到:ESG 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香港特区政府也把绿色金融列为战略重点,港交所的 ESG 监管一下子提速了。

这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 ESG 指引的 " 强制味儿 " 越来越浓。在 2020 年修订版里,董事会对 ESG 事宜的监管声明、气候变化风险识别这些关键指标,从 " 不遵守就解释 " 升级为 " 必须披露 ";2022 年又新增了社会范畴的 KPI(比如反歧视政策、供应链劳工权益),还要求上市公司说清楚 " 怎么把 ESG 融进生意里 "。

更关键的是,董事会的责任被细化到了具体动作。2021 年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得设立 ESG 工作小组或专人负责此事,定期向董事会汇报;董事会每年至少得开一次会专门讨论 ESG 风险,评估应对策略是否有效;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得在 ESG 报告里签字确认自己监督到位。

在这个时候,如果董事们仅仅关注财务报表,肯定管不好 ESG。比如,气候变化风险怎么量化?供应链人权问题怎么排查?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判断。监管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 2022 年起,港交所的董事培训体系悄悄变了:年度课程里新增了 " 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关键议题 " 模块,涉及 TCFD 框架、员工权益保护等内容;香港公司治理公会也出了 " 董事 ESG 能力框架 ",建议金融企业董事重点学绿色金融监管,制造业企业董事多关注碳足迹管理;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曾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 董事会是 ESG 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董事得有判断风险的专业能力。"

虽然这时候的培训还是以 " 建议 " 为主,但监管层已经把路铺好,董事们得开始学真本事了。

2024 年至今:强制培训落地," 能力 " 与 " 责任 " 绑定

到了 2024 年,港交所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把 ESG 培训从 " 建议 " 变成 " 必须 "。这可不是随便拍板的——过去十年,港交所通过指引、倡议推着上市公司关注 ESG,但发现不少董事因为不懂行,根本管不好。有的公司 ESG 报告数据前后矛盾,有的董事会讨论时连 " 碳中和 " 具体指什么都说不清。监管层意识到:光靠自觉不行,得用规则倒逼董事提升能力。

新规的三大突破很实在:一是全覆盖,不管你是传统制造业老板,还是金融圈高管,不管上市公司规模大还是小,所有董事都得学,没例外;二是内容硬核,不是泛泛讲 " 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而是聚焦气候变化风险怎么应对、供应链人权怎么排查、ESG 数据怎么保证真实等具体问题;三是监管留痕,培训记录要和年报披露挂钩——要是没完成培训,年报里得说明原因,而且可能影响公司的 ESG 评级和监管信任度。国际 ESG 基金(比如贝莱德)早就放话:" 优先投董事会懂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这意味着,董事培训学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公司能不能拿到便宜的绿色融资,以及吸引国际资本。

新规的意义:从 " 形式合规 " 到 " 实质治理 " 的跨越

港交所推这个新规,真不是为了给董事们 " 找麻烦 "。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升董事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 ESG 治理从 " 表面功夫 " 变成 " 真抓实干 "。

首先,填平认知鸿沟。过去很多董事觉得 ESG 是 " 额外负担 ",现在得让他们明白:气候变化可能让工厂停工(物理风险),政策收紧可能让生产成本翻倍(转型风险),员工流失率高会影响产品质量——这些 ESG 问题,个个都和公司利润、长期生存挂钩。通过培训,董事们得学会算碳成本、看 GRI 报告、理解国际规则,才能真正监督 ESG 战略落地。

其次,压实董事会责任。以前有的公司 ESG 报告挑好的写、差的瞒着,就是因为董事没能力辨别真假。现在新规要求董事必须懂行——得能审核管理层的 ESG 战略靠不靠谱,得能盯着数据是不是真实,得能在年报里向投资者说实话。ESG 不再是 " 做做样子 ",而是董事会必须扛起的责任。

最后,对接国际标准。欧盟、日本、新加坡等早就把董事 ESG 能力纳入监管了,港交所要是不跟上,香港上市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可能就吃亏。培养一批懂 ESG 的董事,能让香港吸引更多国际 ESG 基金,巩固 " 绿色金融枢纽 " 的地位——毕竟,全球最大的 ESG 基金都愿意投 " 董事会靠谱 " 的公司。

港交所这次 ESG 董事强制培训新规,表面看是一条规定,实则是香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它不再满足于企业 " 说得好听 ",而是要求 " 做得扎实 ";不再只盯短期财务数据,而是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与其把这当成负担,不如看成机会。董事们多学一点 ESG 本事,企业就能在未来的绿色经济浪潮里,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简介:

祝箐—— ESG 董事认证 ( GCB.D ) ,可持续会计师 ( FSA )

历任 IMA 全球理事、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位,拥有多年国际专业组织可持续发展领导经验,深度参与国际 ESG 治理规则体系制定过程,熟悉 ESG 规则管理底层逻辑,专注于可持续管理的政策设计和企业落地。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 " 时代商业研究院 ",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esg 港交所 培训 上市公司 执行董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