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星球News 07-29
i8售价32.18万起,理想的「油电同价」能卖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毓肥

纷扰了一个月的理想 i8,今晚终于上市。

32.18/34.98/36.98 万元,i8 用非常理想方式的 Pro/Max/Ultra SKU 排布,完成了 30 万级别的纯电布局。全系理想首任车主复购还有 1 万元的优惠。

三个价格的配置差别如下,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下最想买哪款:

其中五个颜色有两个要 8000 元选装;选装后 CLTC 续航不变的 21 英寸大轮毂则需要 10000 元。

但同样地,非常理想方式的家族车型,让 i8 天生处于一个舆论非常关切的价位段——起售价 30 万以上的「真 · 高端纯电」。

32.18 万元,意味着纯电 i8 的起售价与增程 L8 完全一样—— L8 2025 焕新版起售价 32.18 万元。

8000 元的售价,是理想汽车的一次破釜沉舟。它能卖好吗?下面回顾一下今晚的发布会。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电池】

可以参与实物礼品的抽奖活动。

32.18 万,买得到什么?

i8 的动静态内容均已解禁,于是大家最关心的,就只剩下价格。

作为一台 5.1 米长的三排纯电豪华 SUV,32.18 万元起售价并不过分,甚至在 670km 起步续航、5C 超充、标配双电机的前提下,符合 2025 年竞争的总体趋势。

而在此基础上,理想汽车也针对以往大家非常熟悉的「套娃」内外设计风格、三电系统,做了大量细节处的升级。

所以尽管第一印象依然熟悉,但相比 L 系列,使用体验得到了属于纯电的全方位改进。

1. 最核心的体验,开过 i8 之后,我们认为是摸不到的「静谧」。

MEGA 的静谧相当惊艳,而 i8 延续了这样的优势。

李想表示,通过自研电机、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等等,i8 得以用上完全自研的超静音电机。

附以 0.218 的风阻系数,i8 以 30 万级别的价位,实现了 50 万级别 MEGA 同等的静谧性能,三个档位时速车内噪音都基本等同于 MEGA,这也属于是「套娃」体验了。

有了静谧性,车内的空间体验、座椅配置得以更好凸显。

其中 i8 的第三排号称比 Model Y 的第二排更宽敞舒适,后备箱则号称「6 座 SUV 里面最大的」。

理想率先引领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赛道,i8 自然继续跟上——而在此基础上,i8 把小桌板升级到了大桌板,当然这个配置需要选装。

2. 但豪华市场要的不仅是摸不到的体验,还有看得到的参数。

i8 完全沿袭了 MEGA 的 5C 充电能力,90.1/97.8 度电两款电池,在 400kW 总功率双电机驱动下,分别可以实现 670/720 公里的 CLTC 工况续航。

加速成绩 4.5 秒,最快的理想依然不算快,但已经是性能车水平了——事实上如果维持 MEGA 的 5 秒级加速水准,i8 可以做到更长的续航。

总体来说,i8 的续航和充电能力放在 30 万以上市场,目前只有 101.7 度电池的小米 YU7 Max,可以说稳压 i8 一头,而 i8 则保持着三排六座的差异化。

另外,伴随着第 3000 座超充站落地,今晚李想表示「最大的超充网络」正式建成。

不过其中还是有区分的,高速超充站是 1000 座,城市超充站是 2000 座。

i8 也会享有纯电家族的充电专属体验,包括充电预约、充电功率优先、停车费扣缴等等。

3. 参数和体验背后,豪华车还需要一套足够安全的主被动安全兜底能力。

i8 的整备质量接近 2.6 吨,以电池为例,李想解释称,i8 的电池包要比同价位「更厚」一点,这也让 i8 获得了号称同级别极其优秀的安全能力。

延伸到整车,i8 也通过了卡车对撞的中国汽研「超级碰撞测试」。

此外,i8 全车搭载了 28 个防夹电机,座椅用料的化学安全也是豪华级别。

通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以及全系基础功能一致的 AES 自动紧急转向,i8 的主动安全也和 MEGA 看齐,这也是智能化时代的安全特色了。

综上所述,i8 是一款非常「理想」的纯电车,也是一台非常「纯电」的理想,它依然拥有 30 万级别豪华纯电的核心竞争力。

但同样地,挑战也来自于价位。

30 万级别的纯电 SUV,在小米 YU7 之前并未有真正的爆款。

Model Y 的主销型号,也是 26.35 万元的起售款;而 YU7 的起售价也仅需要 25.35 万元。

如果起售价从 30 万算起,那么真正的高端纯电 SUV 想要卖好,更是困难重重。

除了三排、超充、豪华以外,理想需要给 i8 潜客更充分的下单理由。

VLA,理想的智能破局

和内饰、用料、驾控素质一样,i8 的辅助驾驶能力与 MEGA 一脉相承。

但套娃在智能时代并不是贬义词,甚至全系一致的体验,可以成为强大的品牌加成。

而从辅助驾驶的 Thor 世代开始,理想希望强化「具身智能公司」的形象,用智能。

今晚发布会上,理想汽车安排了 1/3 的总篇幅,讲述 i8 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 VLA「司机大模型」。

那么,理想能不能成?

根据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的介绍,VLA 指的是「vision 视觉 +language 语言 +action 行为」的全过程思考链条。

VLM 时代需要分区块完成的思考链,VLA 可以统一完成,「和人类的决策过程一致」。

而「司机大模型」,指的是 VLA 模型在自身能力进化的基础上,可以记忆人类驾驶者手动驾驶的「偏好」,比如喜欢开什么速度、喜欢走什么样的路(高速、快速、城区)等等。

此前 L 系列焕新版体验过的停车场标识识别,i8 当然也不会落下。

可以说 VLA 是今年各家发力的重要方向,而抢先首发的理想汽车,按照郎咸朋的介绍,则是得益于以下几点的积累:数据、算法、算力、工程。

首先是累计销量 136 万台,让理想拥有了更广袤的数据基础,「车卖得好,数据才能好」。

然后是算法,理想号称是业内非常早量产「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的。

并且通过基于世界模型的仿真,可以基于经过挑选的优质数据,再仿真出更多的细分场景,比如用晴天仿真出雪天、雨天:

基于仿真的模型评测方式,同样也有助于降低速度——理想表示他们的评测成本是超过 4000 万公里,但现在的成本已经做到了五毛钱一公里。

紧接着是第三部分,算力,Thor 的算力是 700TOPS,但李想今天发了条微博,说的是「不断压榨 Thor」的更多算力,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可以简单地把算力理解为「一块芯片做特定方式运算的速度」,这意味着特定方式不一样,运算的速度也就不一样。

这个特定方式,一般叫做「精度」,比如半精度、单精度、双精度。

Thor 基于的 Blackwell 架构,是英伟达首次兼容 int4/FP4、int8/FP8 低精度量化运算,而 Orin、Xavier 时代由于不兼容低精度量化,所以无法实现更高的量化算力。

而完成 FP8 兼容之后,理想可以用单颗 Thor 跑出 1000TOPS 的低精度量化算力;FP4 精度则是 2000TOPS。

伴随着这张 PPT,业界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也该开始了——今晚会不会有很多老板质问:「我们什么时候跑出 2000TOPS?」

最后一点是工程,VLA 司机大模型是可以同时兼容 Orin 和 Thor 两大平台的。

理想还第一次公开了 VLA 大模型的参数量:4B,相较于 VLM 的 2B 参数量接近翻倍,并且号称推理性能提升 4.7 倍。

最后的最后,郎咸朋宣布 Orin X 平台的 AD Max 车主,也将在 8 月之后同步升级到 VLA 司机大模型。

这应该也表明,目前版本的 VLA 在一些核心能力上并不能体现出 Thor 和 Orin 的算力差异。

最后,李想表示 i8 代表着理想汽车的新阶段。

第一次进入高端纯电市场,理想要打的是一场除了价位,其他几乎都与增程不一样的仗。

MEGA 的绝地翻盘固然成功,但更好的故事是势如破竹,今晚 i8 的定价能看出李想和理想的决心,问题在于,市场接受吗?

(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李想 suv model y 轮毂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