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妖小妖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 zhijuzk)
▼
一
最近,官方媒体大肆宣传了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下班送外卖,用词很正面," 像是打游戏一样快乐 "," 没觉得掉面子,都是服务行业 ",而且 " 在孙先生的带动下,身边不少同事都动了起来,有尝试跑代驾的,也有跑网约车的 "。
其实就是无声释放了一个信号:副业是可以干的,可以干好,还是一种趋势。
随后,纪委明确划出了 6 条公职人员合理合法副业创收通道:一是开网约车或送外卖,二是知识创作写作投稿,三是自媒体运营,四是专业技能培训,五是教育培训,六是农副业生产,种地养殖。
至此,公职人员干副业被有限放开了。
二
这并非一时兴起。
2016 年,安徽省某副镇长因开网约车贴补家用被处分,一句 " 我也是普通人,也有生活压力 ",激起社会唏嘘一片。
本次有限放开,就是一种政策回应步步紧逼的现实需求的进步举措,堵疏结合,堵死权力套现空间,疏通低风险副业。
尽管当前舆论已经出现了 " 与民争利 " 的争议,但是不可否定,体制内同样分三六九等,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也很大,领导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像孙先生一样的基层普通人,加不完的班,待遇也不高。
对他们来说,以前的铁饭碗是穷得很稳定,可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已经无法保证吃饭了。
历史总是相似的,90 年代有下岗潮,单位欠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今时不同往日的是,不是能吃饭就行了,大家还得还房贷、车贷,还得维持表面的体面,于是体制内的的确确出现了一批入不敷出的 " 新型穷人 ",对增收有着迫切需求。
三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人民日报也接连持续发声," 过紧日子 " 是一以贯之的要求,而非权宜之计。
公职人员副业有限放开,其实是在人性化考量之下的一种潜在的预期管理一 " 地主家 " 也没有余粮了!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要期待薪资收入还能回到过去相对的较高水平。有利于 " 孙先生们 " 进一步降低心理预期,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地接受工作安排生活。
正面宣传 " 孙先生送外卖 " 的作用就是 " 打个样 ",主动进一步明示 " 孙先生们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想获得更多收入,松绑 " 掉面子 ",树立 " 都是服务行业 " 意识,去从事副业,去兼职啊。
连副业的 " 六大新路径 " 都已经给你指好了,走与不走的选择权在于个人自身。
你说,政策的善意已经细致到连职业尊严都给你松绑了,当然要众乐乐,加入副业的海洋咯。
四
但是问题来了。
公职人员干副业的唯一障碍是:
对于大多数深陷事务性工作的基层人而言,下班后的体能储备健康储备心理储备真的能负荷得起副业吗?!
你真的可以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