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的步履,似乎总是比人们的预期要快上半拍。
当很多人还在回味他从峡江峭壁到公益舞台的 " 转弯 " 时,
陈行甲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的发言席上。
作为中国民间组织的代表,连续两年,陈行甲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大会上发言,平静而有力地讲述着来自中国土地的慈善故事。
前年底,陈行甲因业绩卓著而荣获华人慈善界大奖 " 爱心奖 "。
他将 18 万美金奖金悉数捐出,在瑞士成立了名为 IHCA(International Health Charity Association 国际健康慈善协会)的国际组织。
最近,这个新生组织成功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官方合作,在 AI 向善全球峰会上搅动了一池春水。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怎样的思考与逻辑?
老詹与刚从瑞士回国的行甲通话,听他讲述这件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的大事。
到瑞士去 " 讲好中国故事 "
——就成立国际健康慈善协会(IHCA)专访陈行甲
詹国枢
詹:行甲你好。我注意到,你前年和去年连续两年赴瑞士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大会,并在大会一般性辩论环节作为中国民间代表发言。最初是什么契机让你走向这个国际舞台的?两次发言的内容和侧重点有何不同?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思考轨迹?
陈:詹老师您好。最初的契机,是源于中联部下属的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的鼓励。他们认为,我们这些源自中国基层的创新公益实践,应该被世界看到,而且这可以作为民间外交的一部分。两次发言,我的分享主题都是关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权,特别是精神健康,内容主要源自我们正在实施的知更鸟公益项目。两次的发言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我思想轨迹的呈现,是一个从 " 诊断问题 " 到 " 提出方案 " 的深入过程。
詹:请你先说说第一次吧。
陈:2023 年,第一次去,我的发言更侧重于问题的系统性诊断和呼吁。我分享了我们的知更鸟公益项目,强调青少年抑郁是个系统性问题,我们的实践思路是在试点学校里,从老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同时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核心是让青少年的精神困惑 " 被看见、被了解,进而被疗愈 "。
詹:第二次呢 ?
陈:到了 2024 年,我的思考更进了一步。如果说第一次是 " 问诊 ",第二次就是提出具体的 "AI 药方 "。我聚焦人工智能这个破局工具,分享了我们联合专业机构开发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智能工具的设想。这次的重点是:面对挑战,我们不仅有思考,更有借助科技力量去规模化解决问题的行动思路,并呼吁全球同行就此展开技术合作。
詹: 听说你在联合国第一次发言时,还遇到了一个突发状况,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那段经历?
陈:是的,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幕,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民间组织 " 走出去 " 的意义。当天,在我发言前,一个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反华组织代表,在大会上公然诋毁说中国的西藏存在广泛的儿童虐待,要提请大会重点关注。我当时坐在下面,非常愤怒!凭我对西藏儿童青少年权益的真实了解,她完全是在胡说八道!轮到我发言时,我调整了准备好的稿件,在发言开始时用简短但义正辞严的语言,驳斥了她的不实之词!
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一句话:过去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但在新时代的国际舞台上,失语就要挨骂。你不发声,不把真实的故事讲出来,别人就会用谎言和偏见来定义你。所以,我们必须走出去,去到国际舞台上,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和声音,去填充那些被误解和抹黑的真空地带。
詹: 在这样的感触下,你前年底获得 " 爱心奖 " 后,把 18 万美元奖金全部捐出,在瑞士成立了 IHCA(国际健康慈善协会)。这个决定的初衷是什么?IHCA 的使命和愿景,具体是怎样定义的?
陈:正是那次经历,让我感到成立一个持久的国际化平台很有必要。到国际舞台上去发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到国际上去搭建一个民间的小舞台,邀请世界上的友人到我们的国际舞台上来讲一讲呢?那 18 万美元奖金,我把它看作是一份来自社会的 " 委托基金 ",委托我去做更有开创性的事。
詹:能具体说说 IHCA 的愿景和使命吗 ?
陈:关于 IHCA 的愿景和使命,我们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讨论,最终确定了方向。
我们的愿景是(Vision):成为创新型健康慈善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利用技术和最佳实践交流,赋能以健康为重点的慈善事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健康公平。
我们的使命(Mission)有三条:
一是技术与健康慈善相结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高健康慈善项目的效率和可及性。
二是促进最佳实践交流:作为一个共享平台,让全球的实践者能够学习和贡献成功的健康慈善实践。
三是推动国际合作:联合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机构,加强全球健康倡议。
詹:一个新生国际组织,要获得认可并开展活动并不容易。但 IHCA 今年就与联合国专门机构 " 国际电信联盟 "(ITU)官方合作,在日内瓦 "AI 向善全球峰会 "期间成功举办了 "AI 赋能心理健康 " 高级别分论坛。这其中有哪些故事?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陈: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们 2024 年联合国发言的直接延续——发言是提出倡议,办论坛就是付诸行动。我们向国际电信联盟(ITU)展示了我们的 AI 探索,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将技术用于解决社会真问题的绝佳案例,于是一拍即合。
那场论坛的反响,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当天的嘉宾阵容,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星光熠熠。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俞敏洪老师、薛澜老师、杨澜老师,还有阿里巴巴的副总裁张凯夫、腾讯健康的总裁吴文达来了,AI 向善全球峰会的联合创始人 Fred 来了,多个国际 NGO 组织的负责人来了,更有来自世卫组织、洛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来了……。这本身就说明,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个议题,以及 AI 向善的路径,是全球的共同关切。
那场论坛的成果,可以用新华社的报道来概括。我们聚焦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个 " 需求的海洋和供给的沙漠 ";分享了根植于中国智慧的 " 齐家 AI" 项目,强调改善 " 爱的方式 ";最终,我们凝聚了所有与会者的共识,发布了《AI 赋能下一代全球集体行动倡议》。这个倡议的核心就是三点:坚守 " 儿童优先 " 原则,倡导 " 公平普惠 " 的全球协作,以及构建 " 和而不同 " 的治理框架。用杨澜老师在闭幕致辞的话说就是:" 今天,在日内瓦,我们共同点燃了希望的火花。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将共识化为行动。"
詹: 这次日内瓦峰会可以说取得了极大成功。那么接下来,IHCA 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你希望它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陈:日内瓦峰会和那份《倡议》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IHCA 要做的,就是将 " 共识 " 转化为 " 行动 "。我们计划启动几个关键项目:一是推动《倡议》的落地,与参会的科技公司、公益组织建立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二是 " 齐家 AI" 的内测版刚刚出来,我们将和智能向善社会创新网络一起努力,继续完善这个开源公益产品,争取十月份左右推出公开测试产品,年内推出正式产品,让更多人受益;三是筹备明年的峰会,让这个平台持续产生思想、凝聚力量。
我希望 IHCA 最终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 " 连接器 " 和 " 孵化器 "。它不仅是展示中国民间公益的窗口,更是一个能链接全球资源、技术和智慧,共同孵化解决全球性健康挑战创新方案的平台。我们自己做的项目有限,但如果我们能赋能 100 个、1000 个像我们一样的组织,那产生的社会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詹:最后,综合来看,从在联合国发言到成立 IHCA,再到成功举办日内瓦峰会,你认为这一系列行动,对于中国民间慈善,对于 " 讲好中国故事 ",究竟意味着什么?
陈:谢谢詹老师,这正是我所有行动的核心指向。
首先,对中国民间慈善而言,这是一个从 " 向世界学习 " 到 " 与世界共创 " 的角色转变。 我们带着自己的原创方案,坐在了全球议题的圆桌前,成为了一个平等的对话者、共建者和贡献者。
其次,对民间外交而言,这也算是开辟了一条 " 暖流外交 " 的新路径。 当我们在日内瓦的会场,不谈地缘政治,只讨论如何用 AI 帮助一个焦虑的孩子时,那种基于人道主义的共情,能够超越一切隔阂。这是最坚实、最温暖的连接。
詹:你们这样做,也是 " 讲好中国故事 " 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
陈:是的,这也是最重要的,它为 " 讲好中国故事 "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真正的中国故事,不仅在庙堂之高,也在江湖之远。我们不是去单向地 " 说服 " 世界,而是邀请世界来 " 共建 " 解决方案。
这次峰会的成功,用中国民间慈善人的行动呼应了 2024 年 3 月中国代表 80 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所做的 " 人工智能赋能儿童权利保护 " 的共同发言。这说明,当民间力量的探索创新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频共振时,我们发出的 " 中国声音 " 将更加立体、可信,也更有力量。它不再是写好的剧本,而是我们与国际伙伴在解决人类共同挑战中,实时共创的交响乐。
再次感谢詹老师对我的关心。您的鼓励一直温暖着我,我会一直努力的。
编后小议:
陈行甲,你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从峡江峭壁到公益舞台," 转弯 " 之后的陈行甲,到底在做些什么,究竟干得怎么样 ?
作为朋友,一位曾经的媒体人,我一直关注着这两件事情。
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的是,这位曾经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另一个岗位上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踏踏实实地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业绩。
尤其是,当陈行甲因业绩卓著而荣获华人慈善界大奖 " 爱心奖 " 后,他将 18 万美元奖金悉数捐出,
在瑞士成立了名为 IHCA(国际健康慈善协会)的国际组织。
他的目的,是要在更大的舞台为中国公益事业鼓与呼,用更大的声音 " 讲好中国故事 "。
这,恰好正是人尽其才,顺势而为,也正是在更广阔的天地,发挥了陈行甲的聪明才智。
其影响和作用,或许并不逊色于当好一位优秀县委书记。
建议读者朋友认真听一听陈行甲这个发言,看看他在联合国 AI 向善全球峰会上如何热情洋溢地用英语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陈行甲,你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于国于民,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