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唯卓仕推出了三颗 Air 系列的镜头时,狗崽就猜测唯卓仕必然将其继续拓展,打造成一个更完整的系列。果不其然,唯卓仕这次就带来了这颗广角担当的 AF 15mm F1.7 Air。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唯卓仕 Air 系列 " 宗旨 ":轻便小巧、高性价比、同时在性能上并无太多妥协,力求为入门级用户提供价廉,但却不存在性能焦虑的选择。
那这颗镜头,能否延续这样的 " 宗旨 "?这样的视角,适合什么样的场景?
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上依旧是延续了此前 Air 系列的简洁设计风格,镜头除了对焦环外没有别的操控拨杆或按钮,整体为塑料材质,这也使其非常轻便,仅重 180 克,比当前大多数手机还要轻。
滤镜口径为 58mm,和此前同属 Air 系列的三颗镜头(25mm F1.7、35mm F1.7、56mm F1.7)有所不同。
它仍旧是延续了 Air 系列在画质方面不妥协的传统,这颗镜头在用料方便仍然足够扎实,镜头使用 10 组 12 片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 3 枚低色散镜片、3 高折射率镜片、2 枚非球面镜片,考虑到它的定位,这个用料可以说非常良心。
实拍体验
这是一支半画幅的镜头,等效焦距约 23mm,这个焦段其实大家可能会很熟悉,因为它就约等于现今主流手机的广角主摄焦段。
无论是什么价位的手机,至少都会配备主摄,所以 23mm 这个焦段,或许也是当下你最习惯的焦段之一。
倘若一位常用手机摄影,渐渐开始不满足于手机的画质、操控表现,准备开始 " 入坑 " 相机。那这颗镜头配合诸如索尼 ZV-E10M2 这样的轻便 APS-C 画幅微单,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入门之选。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样一个 " 手机焦段 ",能拍出什么样的画面?
虽然是广角焦段,但它有着 F1.7 的大光圈,可以拍出强烈的虚化效果。
全开光圈拍摄时,它能带来的氛围感十足,并且由于是物理大光圈带来的光学虚化,相比手机使用 AI 计算出来的虚化效果要自然真实得多。
它的最近对焦距离大约为 0.23 米,也可以用来拍这样的静物特写,并且我们发现,它即便是在最近对焦距离来拍摄时,其画质表现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锐度方面向来是唯卓仕 Air 系列最不需要担心的点,还是以这张人像为例:
我们放大来看,这个锐度表现确实是非常顶了,无论是树叶的脉络还是小姐姐的头发、皮肤细节等都足够丰富,完全是达到了数毛级的体验。可以想象,如果可以搭配像素数更高的机身,其表现应该会更强。
放大:
可见,它在画质、虚化方面仍然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其焦段非常 " 熟悉 ",可以快速上手,并非是 " 手机焦段不值得买 "。
作为广角焦段,相比中长焦来说,它能更轻松地交代出周围的环境,并且可广角可近摄特写,实际上是很适合作为旅拍记录的镜头的。
这次我们正好也顺手带上了唯卓仕 Vintage Z1 复古闪光灯,尝试拍一组广角人像,广角直闪是当下比较流行的风格,大家也可以用这样一套轻便还不贵的搭配,来尝试一下这样的创意拍摄题材。
这个视角,其实也比较适合用来录制 Vlog,我们让模特小姐姐尝试了一下自拍的视角,得益于较轻的重量,小姐姐握持起来非常适合。
镜头采用的是 STM 马达,我们尝试连拍一组模特的动态画面,发现整体的合焦率非常高,几乎达到了 99%,表明这颗镜头可以充分地发挥索尼机身的对焦性能优势。
连拍合成动图:
其实这颗镜头还有一个 " 隐藏绝技 ",经过实测发现,它的像场实际上可以基本覆盖全画幅。
我们将其安装在搭载了全画幅传感器的索尼 ZV-E1 上,开到最大光圈 F1.7 进行测试,可以看到其暗角虽然会很明显,但还是基本可用的,此时画面可是实打实的 15mm,已经是实打实地进入了超广角的区间。
如果通过数码变焦到约 1.2x,暗角大幅减轻,此时画面仍有约等效 18mm,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可用性。
拍摄画面仅做 Log 还原,未进行任何处理:
理论测试
我们搭配具有 2600 万像素的 APS-C 画幅传感器的索尼 ZV-E10M2 进行理论测试。
001 分辨率测试
在光圈 F1.7 全开时,其中心锐度非常高,标版最高一挡的线条仍然足够清晰;边角画质相对中心相对模糊,但仍然不错。
在光圈收缩至 F2.8 后,画面中心整体的对比度进一步提升,此后都维持到很高的锐度水平;边角则是在 F2.8 时分辨率有明显提升,在 F5.6-F8 左右最为扎实,整体对比度较高。
在 F11 之后因出现衍射,中心和边角画质均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下,建议在 F8 及更大的光圈下进行拍摄。
002 虚化测试
尽管这是一颗广角镜头,但得益于 F1.7 的大光圈,它仍然可以拍出比较强烈的虚化效果。仔细来看,靠近中心的区域还比较圆,但在离开中心后便迅速因口径蚀而呈现柠檬状光斑。
看来,即便略微增大了滤镜口径,广角 + 大光圈的情况下,光斑还是比较容易受到口径蚀的影响。
003 畸变测试
这颗镜头在光圈全开时存在轻微的枕型畸变,在实拍中其实不算特别明显。
我们测试时后期软件尚未提供畸变校正文件,但据说正式上市后会提供校正文件。
004 暗角测试
这颗镜头在 F1.7 光圈全开时存在一些暗角,收缩到 F2.8 时有明显减弱,在 F4 后几乎不可见,暗角在后期中比较容易修正,对日常拍摄影响不大。
005 色散测试
镜头在光圈全开时,高光边缘会存在一定的紫边色散现象,由于我们拍摄时几乎是贴着最近对焦距离拍摄,再将画面放大后查看,这本就是相对不利的工况,能观察到色散也是情理之中。
收缩光圈至 F2.8 时,色散现象有较明显的缓解;在收缩光圈至 F4 时,色散已经比较难以察觉。
006 呼吸效应测试
这颗镜头的呼吸效应很低,鉴定为 " 不能呼吸 ",可以更放心地利用它来拍摄 Vlog 视频等。
007 对焦测试
这颗镜头和此前的 Air 系列相同,使用了 STM 马达,实测其对焦响应速度不错,加上在实拍体验中,我们发现它的合焦率的确很高,唯卓仕让这颗 STM 马达做到了更好的对焦体验。
008 眩光鬼影测试
使用 30W 的点光源摄影灯,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直射镜头,可见这支镜头整体眩光控制不错,在直射时也没有大面积泛白、掉对比度的情况,不过在部分角度下画面会出现一些鬼影,需要在拍摄时注意规避、或合理利用以创造特定风格。
009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色温 5600K 摄影灯打亮环境,使用标准模式拍摄德塔颜色色卡和手办,和肉眼所见进行主观对比:对于色彩情况相比肉眼偏冷,更符合大家的普遍审美,对于其他各个颜色的还原较为准确,并没有特殊的倾向性。
综 述
唯卓仕 Air 系列一直是国产镜头中的性价比担当,并且这一系列也并未在画质上做出太多妥协,它依旧做到了我们开头所提到的 " 宗旨 "。
说回到等效 23mm 这个焦段上,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视角类似手机,随着手机影像的不断发展,这一焦段是不是 " 不必要 "?但结果并非如此,从我们测试中可以看到,其在画质、虚化等指标上仍然有着巨大的优势,也很适合 Vlog 录制等使用场景。而反过来说,这一 " 熟悉 " 的焦段,结合它轻便小巧的体积和高性价比的价格,使其很适合和各家的轻便半画幅相机组成入门级套装,让许多新手用户也能轻松上手。
另外,别忘了唯卓仕目前已经推出了 25、35、56mm 三颗 Air 系列的 APS-C 画幅镜头,还都提供了 E/X/Z 卡口版本,相似的体积、同样的高画质、和高性价比,完全可以用这一套镜头,持续拓展创作题材!
优点:
1、轻便小巧,利于携带
2、等效约 23mm 广角焦段,上手快,适合从手机摄影过渡到相机的新手用户
3、高性价比
4、画质方面无太多妥协
缺点:
1、光圈全开时画面有一些色散现象
● 图片样片 | SAMPLE IMAGE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