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电鳗号 / 文
当口子窖的股东减持公告像一片秋叶飘落在资本市场的池塘,泛起的涟漪揭示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生存困境,更是整个白酒行业正在经历的基因突变。这场看似寻常的资本操作,实则是传统酒企在消费革命、渠道裂变与价值重构三重风暴中的集体焦虑投射。
7 月 20 日,口子窖发布一则股东减持公告,第二大股东刘安省计划于未来三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 1000 万股,占总股本的 1.67%。
媒体报道显示,自 2018 年口子窖上市限售期满,刘安省便开启了减持之路。2018-2019 年,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近 240 万股,套现约 9300 万元 ;2019-2020 年,减持数量翻倍至近 750 万股,套现超 4.3 亿元 ;2024 年 9 月,又通过大宗交易向徐进转让 650 万股,获资 2.16 亿元。若此次减持计划顺利落地,刘安省持股比例也将从当前的 10.58% 降至 8.91%。
财务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口子窖的营收为 18.10 亿元,同比增长仅 2.42%; 归母净利润 6.11 亿元,同比增长 3.59%。
2024 年,该公司实现营收 60.15 亿元,同比增长仅 0.89%; 归母净利润 16.55 亿元,同比下降 3.83%。
某券商研究所的调研显示,资本市场给予白酒板块的估值逻辑已从 " 产能崇拜 " 转向 " 用户资产定价 ",这意味着酒窖里的基酒储量不再构成护城河,真正值钱的是数字化会员体系的活跃度。
在消费主权崛起的时代,酒企的竞争维度已从 " 窖池深度 " 转向 " 用户黏度 ",从 " 渠道压货 " 转向 " 数据反哺 "。传统酒企发展需探寻新的突破,已上市酒企或许唯有经历资本市场的冷淬火,才能真正唤醒变革决心,在行业冰河纪中锻造出新的生存法则。
《电鳗财经》将继续关注后续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