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榕江。呐喊、鼓点与掌声,在这里交织。
感恩晚会上,情景剧《重生》画面重现:洪流中,8 岁的李恩宇哭喊着 " 我的足球 ……" 救援队员毫不犹豫,纵身跃入浑浊的水中,奋力托起这份沉甸甸的童真——顷刻间,现场数万观众掌声雷动,释放着对无畏生命的崇高敬意!
赛场上,10 万人为球员每一次奋力的拼抢呐喊,为榕江不屈的身影忘情加油,为归来的救援英雄用力欢呼,更情不自禁地为脚下这片重焕生机的热土、为眼前这繁荣盛世,爆发出最由衷、最热烈的掌声!
每一次击掌,都是喜悦、感激与自豪的热烈释放。传递的,正是比奖杯更珍贵的精神——那深植于灾难中的无畏、重建中的坚韧、感恩中的大爱与希望。

▲海报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春宇
为泥泞中开出的每一朵花鼓掌
掌声,是相扶相持的暖流。
7 月 26 日晚,感恩晚会上,当洪水场景重现屏幕,石本钻紧握妻子杨昌翠的手,掌心包裹着掌心,随后用力鼓掌。
这掌声,是对苦难的告别,更是对并肩重生日子的深情礼赞。
一个月前,洪水冲垮了他们大半建材仓库。失联后团聚," 人还在就好 " 成了最本真的慰藉。没有停顿,一家人转身投入重建,清道路、运物资。自家店铺刚恢复,便只收成本价,只为 " 村超 " 重启时,点亮更多希望的灯。
掌声,是永不低头的鼓点。
7 月 24 日,尹情重新支起炒粉摊,洪水曾卷走她养家的全部。" 就是想对生活‘宣战’!" 铁锅 " 嗞啦 " 作响,热气裹着香气,食客排起长队。
" 一晚上卖了 50 斤粉。" 她擦汗,眼中有光,双手一击,掌声清脆响亮," 看‘村超’的人越来越多。两周内准能挣回损失!"
这掌声,是向命运掷地有声的挑战书,饱含着在废墟上重建生活的倔强与决心。

▲ 7 月 26 日," 村超 " 重启现场。图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永
掌声,是刻在骨子里的互助。
汗珠滚落,干部递水给石松福。年近七旬的老人急切摆手," 水你们喝,我不喝!" 他重重拍年轻干部肩膀。" 我就尽点绵薄之力,有你们在,榕江一定能好!" 话语是托付。托付背后,是他徒步数公里,硬生生扛来自家 30 斤谷子,送到救灾前线。
推让的手,是无声却最响亮的掌声,是废墟之上重聚希望、抵御风雨最深沉的力量。
掌声,是令人振奋的希望。
榕江县委书记徐勃走进杨家湾村,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在中央和省里面的支持下,防洪堤标准将要提升,忠诚水库、定威水库也要修起来!" 话音刚落,人群里掌声骤然爆发,经久不息。
这掌声是最朴素的喜悦,是最热切的憧憬,是对根除水患的期盼,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为在泥泞中开出的每一朵花鼓掌,榕江人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坚韧、互助、自强都值得这掌声。这掌声,是为重生,为希望,为脚下土地永不屈服的力量。
为托起希望的万千双手鼓掌
在一方方肩头落下的拍抚,是浊浪里定住心神的掌音。
洪水翻涌逼近榕江的危房边缘,50 多岁的王阿姨挣扎着要冲回屋中,救援队员李伟死死拽住她的胳膊,宽厚沾泥的手掌沉稳地落在她单薄肩头,拍了两下:" 这里很危险,有什么要拿的,我帮您去拿。"
7 月 26 日,李伟又回到榕江,那栋危房已被清理,村民热情地给他的脖子上挂满红鸡蛋和鞋垫,拉着他去吃 " 感恩饭 "。
轻柔的拍抚,是至暗深渊里点亮的微光。
在被洪水围困的七楼,武警中队长傅宗仁寻入昏暗房间,只见一位母亲紧抱两个抽泣的孩子,怀中六月大的婴儿哭声已微不可闻。他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将婴儿抱起,轻拍婴儿的背脊,柔声低语:" 不要怕,我们带你们走。" 那手掌拍抚的细微暖流,竟让怀中冰冷的恐惧渐渐平息。
" 村超 " 赛场再度人潮涌动,烟火气升腾,这双曾托举过生命的手,又开始默默守护生活的宁定。
手心手背的相贴,是无声的绝对信任。
洪水漫过腰际,雷山民兵吴鲁进推着载满群众的橡皮艇前行时,右脚突然踏空,整个人瞬间被浑浊的急流吞噬。千钧一发,战友皮生恒的手如铁钳般死死攥住他的手臂,一把拉了上来。
" 村超 " 重启当天,吴鲁进作为民兵代表队球员站上赛场,与并肩救援的队友手心搭着手背相互加油,观众席上站满了为他们加油鼓劲的被救群众。

▲球场上的吴鲁进(左)。 刘杨 摄
每一只紧握的手掌,都凝聚成不可摧折的堤防。
" 村超 " 球场的看台上,两位清淤时背靠背的战友莫铁与吴佳龙紧挨着坐下,为球员们呐喊鼓劲。
在淤泥深陷的地下室出口,莫铁被沉重的淤泥车拖得踉跄后退,一句 " 加油 " 从身后响起,吴佳龙的手猛然抵住车杠,两股力量在泥泞中合流。而这些推过淤泥车的手,又来为 " 村超 " 重启加油鼓劲。
掌声如潮,献给泥泞中托起每一朵脆弱生命的无名星河;掌声轰鸣,是对所有以血肉铸就不沉堤岸的万千双手的至上敬礼。
拍过惊惶的肩,攥住沉沦的臂,抚慰颤抖的背 ……" 村超 " 复赛的球场里,千万双曾于危难中相扶相撑的手掌,此刻,正在为新生的榕江共同击节。

▲感恩巡游队伍 " 村超龙 " 亮相 " 村超 " 赛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永 摄
为强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鼓掌
受邀重返榕江的各地救援队员们,甫一抵达,便急切地前往各自曾挥洒汗水的受灾点,见证重生。
7 月 26 日,龙泉井村口。今天刚好满 73 岁的左裕珠,这位为本村足球队擂动战鼓数十载的老鼓手,背着她的大军鼓立于拦门酒阵最前方,为归来的救援英雄而擂响。
" 咚——咚——咚—— " 鼓槌在老人手中翻飞,一声声沉稳的鼓点气势恢宏,似万马奔腾的节奏里,是整洁的街巷,是乡亲们昂扬挺立的身影。300 余名救援队员不约而同地举起双手,雷鸣般的掌声与鼓声轰然交融,奏响一曲致敬与感恩的铿锵乐章。
星夜兼程 1300 多公里,从河南驻马店赶来的天中救援队队长王得山,望着眼前景象,眼眶湿润。" 回第二故乡,看重建,真好!" 他动情道,声音微颤," 这一切,是乡亲们和大伙儿用手、用脚,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赛场上,东门村对阵扒王村的激烈角逐中,重返赛场的扒王村球员陆金福在第 84 分钟奉献精彩一脚,将比分扳平,点燃全场激情。贺炜、韩乔生、孙葆杰等知名人士陆续出场助阵,巴乔和卡洛斯点燃火炬,接力传递,让激情与喝彩从白天持续到黑夜。
观众席上,球迷拍腿欢呼跃起;球场一街之隔的羊肉粉店老板,放下待煮的米粉,忘情鼓掌喝彩;数百公里外的贵阳华为体验店内,游客与店员驻足屏幕前,为千里之外的 " 好球 " 共同喝彩。
" 敬礼!" 当晚 9 时许,《重生》节目剧终时刻,再现救援队伍完成使命、默默撤离榕江,百姓长街相送的场景。霎时间,整齐划一、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情感,轰然爆发!这是心与心之间,最本能的崇高敬意。

▲ 7 月 26 日," 村超 " 现场人声鼎沸。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摄
烟花璀璨,点亮夜空。榕江的经历,让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晰地知道,仅仅 30 天,被特大洪水肆虐的榕江便极速重生,最根本的依凭是背靠着强大的祖国、身处于伟大的时代——极短时间内组织超 3 万人紧急驰援榕江,组织超 200 吨物资紧急救助榕江,组织数以亿计的资金支持榕江,组织 8 个市州援建榕江,能做到并愿意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感恩晚会现场的掌声一次次如潮水般鸣响,就是对榕江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彰显出来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最高致敬。
直至深夜,仍有众多身影流连在球场灯光下。孩子们怀抱着心爱的足球,奔跑、追逐、欢笑 …… 重生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随着稚嫩的脚步,恣意生长。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