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在线 07-30
千亿资金涌入,生育补贴催热乳业股:短期狂欢还是长期东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星标 " 乳业在线 "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作者:毛姐

编辑:Lucine

2025 年 7 月 25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这份被写入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政策终于落地:明确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范围内对 3 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发放 3600 元现金补贴,最长领取 3 年,累计 1.08 万元。该政策覆盖所有孩次,没有一二三胎的区别,标志着全国性生育支持制度落地。

资本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截至 7 月 29 日收盘,29 只乳业股总市值激增 1023 亿元,相当于整个行业年利润的 1.5 倍,单日平均换手率提升至 5.8%(政策前 3 日均值 2.1%)。市场分化特征显著,其中区域乳企冲在最前:北交所的骑士乳业三日暴涨 26.1%,新三板的南方乳业上涨 18.2%,阳光乳业紧随其后涨 16.8%。连港股市场的飞鹤、贝因美等奶粉龙头也跑赢大盘,涨幅是伊利、蒙牛等巨头的近两倍。

数据来源:Wind,统计周期 2025/7/25-29

股价上涨似有需求支撑:尼尔森数据显示,2025Q1 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 2.3%,增速较 2024Q4 提升 1.7 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政策实施后,三四线城市每孩 1.08 万元的补贴可能带来约 30% 的婴配粉消费增量。

但狂热背后,一个尖锐问题浮出水面:每孩三年 1.08 万元的补贴,真能填平中国家庭的 " 生育成本鸿沟 " 吗?对乳业而言,数据驱动的短期提振与长期挑战是什么?

01

生育困局

政策暖风难掩人口基本面的寒流。尽管 2024 年 " 龙宝宝 " 带来 52 万新增人口,将出生数字推高至 954 万,但婚姻登记处的数据却描绘出另一幅图景:

初婚人数连续 7 年腰斩,2024 年结婚登记仅 610.6 万对,同比暴跌 20.5%,创下 45 年来新低;

晚婚趋势固化:以上海为例,初婚年龄男性达 30.8 岁、女性 29.5 岁,中心城区更推高至 34.9 岁;

离婚率攀升:262.1 万对离婚登记量,较 2019 年增长 45%。婚姻稳定性下降进一步抑制生育意愿。

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是否生育分化明显:一二线城市因房价、教育支出高昂,生育意愿显著低于三四线。例如:上海平均初婚年龄 34.9 岁,比三四线城市高 3-5 岁。因此,分析人士认为,育儿补贴政策对三四线城市家庭更具吸引力(生活成本较低),但对一二线家庭边际效应有限。

以上海为例,据此前一项统计,典型家庭养育成本达 102 万元(0-18 岁),政策补贴仅覆盖 1.06%。教育部数据同时显示,全国托育缺口 680 万个,服务覆盖率不足 35%。当房贷、教育支出吞噬家庭收入的 45%-60%,育儿补贴如同杯水车薪。

更深的矛盾在于资源错配。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托育缺口达 680 万个,相当于每 3 个婴幼儿争夺 1 个托位。这恰似日本 2009 年的翻版:当时政府发放生育补贴后,生育率不升反降,从 1.37 跌至 1.26,直到托育服务覆盖率突破 60% 才止住跌势。

一二线城市生育分化明显

数据来源:民政部、育娲人口研究 2024 报告

02

情绪狂欢 VS 长期分化

育儿补贴的靴子落地,引发了资金涌入,乳业板块应声而涨。政策公布后三天,乳业板块成交额暴增 217%,骑士乳业换手率飙至 83% ——这些数字暴露了短期炒作的本质。婴配粉企业动态市盈率被推高至 35 倍(历史均值 25 倍),较历史均值溢价 40%,明显透支了 2025 年的盈利预期。

拨开资本泡沫,行业基本面依然承压:2024 年上半年原奶价格同比下跌 8%,包装运输成本却上涨 12%,奶类总产量因供需失衡不增反降。

基本面制约

行业面临双重压力:

2024 年奶类总产量同比下降 1.2%,消费降级趋势显现。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婴幼儿奶粉销售额虽增长 2.3%,但超高端产品(450 元 / 罐以上)增速从去年同期的 18.7% 骤降至 5.1%。消费降级的阴影下,那些依赖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的乳企,或将面临补贴退潮后的估值回调。

真正的机遇藏在区域市场。当北上广的年轻夫妇为学区房焦虑时,三四线城市家庭正盘算着每月 300 元能换多少罐奶粉。这些地区育儿成本仅占家庭收入的 25%-35%,补贴对消费的撬动效应显著。深耕区域市场的乳企,其奶粉业务占比普遍超 40%,更可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真实业绩。

即使首先受益的婴配粉企业也将面临分化,贝因美、飞鹤等定位中端市场企业更受益,依赖一二线高端市场的乳企需警惕补贴效应退潮。

长期看,不同的乳企受益呈现结构性分化。三四线乳企(如区域龙头)可能受益于补贴释放的刚性需求,具备可持续性;一二线乳企依赖高端产品升级,需警惕 " 补贴效应 " 退潮后的估值回调。

不同类型乳企的受益呈现结构性分化

  由此可见,当前乳业股行情本质是政策预期驱动下的估值修复,但可持续性取决于三重验证:2025 年出生人口能否回升至 1000 万以上(2024 年为 954 万),三四线城市补贴转化率是否达 30% 以上,乳企毛利率能否抵御成本压力(当前行业平均毛利率 34.7%)。

03

短期驱动因素

资金面:政策公布后 3 日乳业板块成交额放大 217%,骑士乳业等小市值个股换手率超 80%

估值变化:婴配粉企业动态 PE 升至 35 倍,较历史中位数溢价 40%

政策窗口期:2025 年出生数据公布前存在预期博弈空间

长期制约要素

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研究显示:当育儿成本占比降至家庭收入 10% 以下(现平均 35%),生育率可提升 0.5-0.8 个点。这要求政策与企业形成合力,在托育供给(当前覆盖率 35%)、住房成本、教育减负等方面系统推进。育儿补贴是 " 雪中送炭 ",但无法解决 " 不敢生 " 的结构性困境。乳业股的长期价值,终将取决于人口基本面的真实改善。

历史经验值得警醒,日本 2009 年实施生育补贴后,因缺乏配套支持,生育率反从 1.37 降至 1.26。中国乳企需超越短期政策红利,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如开发中端奶粉)、服务链延伸(托育合作)、区域精准渗透(三四线渠道下沉)构建长期竞争力。

资本市场的热度终将回归基本面,而生育率的实质转变,仍需住房、教育、托育等系统性制度变革支撑。2025 年出生人口数据,将成为检验政策成效与行业逻辑的关键试金石。 

附:近期受生育补贴政策刺激的 29 只乳业股详细列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近日指最近   3 个完整交易日(7 月 25 日周五、28 日周一、29 日周二),数据统计截止至前一日收盘(29 日)。

从上述数据可见,

29 家上市公司虽然在近期股价都呈现了上涨趋势,但却各有差异:第一,区域乳企(阳光乳业、骑士乳业)涨幅领先,因更契合三四线补贴受益群体;港股乳企涨幅相对温和。第二,乳制品制造(23 家):直接受益奶粉 / 液态奶需求预期,上游牧场(6 家):间接受益于产能扩张预期 。第三,政策敏感度:婴配粉有望优先受益于育儿补贴等生育政策,以婴幼儿奶粉产品为主的企业,如贝因美、飞鹤涨幅大于普通乳企如光明、三元。

破解蛋白难题:乳制品行业如何投资高价值原料

中国奶业突围之路:以精深加工破解发展瓶颈

出海是宿命,不是风口

第三届乳品北京市场论坛

第一届全球乳蛋白市场论坛

咨询及合作,请添加小编微信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三四线城市 育儿 二线城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