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起 Intel,唱衰声好像成了舆论 " 主旋律 "。那么,Intel 真像外界说的,掉队 " 不行了 " 吗??
或许,可以别着急评判 Intel 已经 " 出局 "!
进一步想,技术进展和突破都需要穿越周期,有 Intel 在的市场,带来突破的玩法就有更多选项。
黄仁勋也在近期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 所有伟大的市场都离不开竞争 ",并坦率表示英伟达也会采购大量 Intel CPU。
说到底,市场硬碰硬的较量才是进步最大的动力源,才能为我们消费者带来更多好处。
Intel 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而或许我们能从现任 " 掌舵手 " 的一系列动作中,窥探未来一二。
7 月 25 日,Intel 发布陈立武上任后的第一份完整财报,交出了他的第一份 " 答卷 "。
四个月过去了,那么在这段时间里,陈立武都做了什么?Intel 的业绩表现如何?行业以及公司内部对他的评价如何?他真的能让 Intel 找回自己的节奏吗?
【Intel 迎来新舵手】
2025 年 3 月 18 日,经过三个半月的空窗期,Intel 终于迎来了史上第一位华裔 CEO ——陈立武。
不可否认的是,陈立武有着过往闪耀的成长经历和职业履历。
16 岁就考入了知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只用 3 年就拿到了物理学学士学位,随即赴美深造,相继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核工程硕士学位、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陈立武的职业生涯曾有过两次关键成就,一是 1987 年 28 岁就创立了风投公司华登国际并担任董事长,管理基金规模从最初 300 万美元后增至 50 亿美元,在全球投资超过 500 家公司,其中 120 多家是半导体公司,彰显了其独到的战略眼光,也赢得了 "芯片投资教父" 的美誉。
二是在担任 EDA 芯片设计工具巨头 Cadence CEO 期间,凭借精明的管理手段,带领公司收入翻番、利润提升、股价飙升 3200%。
2017 年,分析公司 Relationship Science 将陈立武评为科技业人脉最广的高管,并打出满分!
对于迫切需要全行业更紧密合作来渡过难关的 Intel 来说,这一点或许是至关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武的人生座右铭是 " 低调承诺,超额交付 " ( Under-promise and Overdeliver ) ,而且个人热衷打篮球,其篮球哲学是 " 靠团队才能赢得冠军 "。——这些与 Intel 当前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陈立武履新四个月都干了啥】
仅仅四个月,新官上任的陈立武一直忙得很,毕竟他接手的 Intel,正处于低谷,迫切需要全新的面貌,但如此一个庞然巨物,变革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儿,更急不得。
4 月 1 日,陈立武加入 Intel 刚刚 14 天,就在 Intel VISION 2025 大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和现场 700 多位客户、合作伙伴敞开心扉,介绍其为 Intel 提出的全新战略方向——工程创新、文化塑造、客户需求。
他说,作为 CEO,最重视的就是与客户交流,会用心倾听客户心声,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会组建强大的团队,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会在 Intel 重振工程师文化,像初创公司一样运作。
陈立武还公开承诺,将坚定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服务,按计划推进 Intel 18A 制程工艺,让众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由此可以看出,陈立武早已思考 Intel 问题何在、如何解决,为公司未来铺路。
4 月 15 日,陈立武加入 Intel 还不到一个月,就做出了第一个重大决定,出售 Altera 51%的股份,从而聚焦于发展核心业务。
4 月 24 日,Intel 公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陈立武首次参加电话会议,再次强调Intel 将专注倾听客户需求,以更强大的执行力推进转型,重振旗鼓。
同时,陈立武发布全员信,重申 Intel 将全力聚焦 " 工程创新 ",重新塑造以工程师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为了精简公司组织架构,提高效率,陈立武还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明确措施:减少层级、扩大管理幅度并授权高绩效人才、优化调整人员结构、优化决策流程、取消低效会议、不再强制 OKR 绩效考核、要求每周四天到公司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武最终完成了向 SK 海力士出售 NAND 闪存业务的交易,并决定终止拆分 Intel 旗下风投机构 Intel Capital ( 这可是陈立武的老本行和专长 ) 。
4 月 30 日,陈立武参加 2025 Intel 代工大会并发表开幕演讲,首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公开亮相。
演讲期间,陈立武又一次强调了 Intel 倾听客户声音、推动工程师文化、加强生态协同的三大核心战略。
大会期间,Intel 公布了 Intel 18A、14A 工艺节点的关键进展和计划,陈立武也再次重申 Intel 对晶圆厂代工业务的承诺。
5 月 19 日的台北电脑展 2025 上,陈立武邀请众多重量级行业合作伙伴共聚一堂,当面向他们重申了对合作伙伴的承诺,并强调将继续打造卓越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当晚,陈立武还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宏碁董事长陈俊圣、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神达董事长苗丰强、联电共同总经理王石、日月光投控营运长吴田玉等多位伙伴餐叙,并提出了两个基本目标:
一是打造最佳产品,重振工程部门资源;二是取悦客户,放低姿态倾听客户声音。
6 月 19 日,陈立武又确认了多项重要的人事任命,重点涉及产品与技术开发,以及销售:
Greg Ernst 担任 CRO ( 首席营收官 ) ,这位销售高管在 Intel 拥有 20 多年经验,备受尊敬,将继续向陈立武直接汇报;
Srinivasan Iyengar 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院士,领导新成立的客户工程中心,直接向陈立武汇报;
Jean-Didier Allegrucci 担任 AI SoC 工程副总裁,负责多款 SoC 芯片的开发管理,这些产品都是 Intel AI 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Shailendra Desai 担任 AI 网络架构副总裁,负责为 Intel AI GPU 开发创新的 SoC 架构,并制定前瞻路线图。
7 月 25 日,Intel 公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也是陈立武上任后经历的第一个完整季度。
当季,Intel 取得了 129 亿美元的营收,同比持平,也超过了市场预期的上限。
净亏损虽然仍有 29 亿美元,主要是受一次性项目及资产减值影响,但同比减少了多达 81%,而且核心运营表现良好。
与此同时,Intel 内部的大规模调整仍在继续:包括已完成大部分人员调整,员工总数将按计划在年底缩减至 7.5 万人;管理层级精简了达约 50%,从而提升决策效率;此外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强化资产负债表。
普通用户最关心的技术和产品方面,陈立武透露 Intel 将全力推进 Intel 18A 工艺量产,良率与性能正在稳步提升,首款 Panther Lake 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面世,持续推进 Nova Lake 的研发,同时基于大客户需求定制开发 Intel 14A 工艺,但将审慎规划制造产能的扩张。
此外,陈立武在公开信中强调 Intel 将重振 x86 生态系统,专注提升核心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为此将剥离网络和边缘计算事业部 ( NEX ) ,使其独立运营。
【行业怎么看陈立武】
四个月来,陈立武正在大刀阔斧地重整 Intel,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都直指 Intel 持续多时的种种沉疴,可以说正在为这个半个多世纪的巨头动一场不惜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武丰富的行业经验、广泛的人脉关系,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些正是 Intel 急需的。
在众多科技媒体记者看来,陈立武给 Intel 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或许能像苏姿丰拯救 AMD 一样,利用华人的独特思维,带领 Intel 重新找回自己的步调,但 Intel 的挑战在于,一方面是 Intel 需要更具竞争力的 CPU 处理器产品,让行业和玩家信服,另一方面是在 Intel 在制程工艺上,无论是内部制造还是外部代工仍面临质疑。
Intel 要想迎头赶上,必须花费相当的投入和时间,尤其是在广大用户中的信心,更迫切需要重建。
整体来看,行业人士对于陈立武和 Intel 的前景,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投资机构 TipRanks 的分析师 Oliver Rodzianko 也曾表示,Intel 能否彻底实现转型尚无定论,但陈立武显然正在采取大胆的举措,以解决组织的结构冗余、战略摇摆等问题。
当然,在一个由根深蒂固的行业巨头主导的竞争市场中胜出,并非易事,这需要以陈立武为核心的管理层的坚韧、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些许的运气。
陈立武上任四个月,已经通过 " 三把火 ",完全展现了自己的积极态度和果敢力度:
一方面确立 Intel 全新的战略方向,重视客户需求,将思维重新统一到工程文化上;
另一方面采取强力的各种变革措施,从精简组织架构,到纳入新管理层,从聚焦核心业务,到坚定推进代工制造业务,不一而足。
Intel 如今面临的种种挑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想彻底解决 Intel 的各种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但坚定的过程。
不过,通过回望这四个月的举措来看,这一次,或许,真的有希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