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周末画报 07-30
这个夏天,“小甜水”当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曾几何时," 精酿啤酒 " 只是藏在小众酒馆与品鉴圈中的味觉暗号,有着复杂的酿造工艺、浓烈的酒花苦味和麦芽焦香。

现如今,精酿不再 " 苦口婆心 ",而是选择 " 先甜为敬 "。今夏的精酿货架被包围得五彩缤纷:" 草莓西柚 "" 龙井小麦 "" 桃气泡泡 "" 树莓茉莉 " ……果香、茶香、花香与轻酒精度齐头并进,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风味添加与组合创新,降低入口门槛,提升适口性,激发大众尝鲜欲望。

这不只是一次味觉革命,更是一场围绕消费心理、市场定位和行业规则的深层重构。

万物皆可酿

当下," 小甜水 "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精酿市场。据京东《2025 低度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低度酒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占比持续攀升,其中果酒(年增速 72%)、茶酒(年增速 65%)、气泡酒(年增速 210%),表现亮眼。

几乎所有主流啤酒品牌和新零售平台,都在争相入局、密集上新:青岛啤酒推出了 " 草莓西柚 "" 西柚白茶 " 等新品系列;燕京啤酒子品牌狮王试图用 " 树莓小麦 "" 茉莉白啤 " 俘获茶饮爱好者;双合盛大胆跨界,与吴裕泰联名打造 " 茉莉花茶精酿 ";盒马则走得更远,尝试将红枣、山楂、枸杞等中式草本养生元素注入酒体。

" 万物皆可酿 " 热闹的背后,是一场关于 " 入口感 " 的重新设计:一方面,水果类原料为啤酒注入了天然的甜香与清爽感,不仅平衡了啤酒花的苦味,也显著削弱了酒精刺激,让入口更柔和;另一方面,茉莉、桂花、龙井、乌龙等茶香与花香原料也成为创新高频元素,它们与麦芽基底融合出一种全新的饮用体验——介于精酿与茶饮之间,既有风味层次,也满足了年轻人对 " 国潮 " 和 " 轻养生 " 的偏好。

不仅如此,小甜水精酿还在命名、包装、视觉上全面靠拢年轻人。摒弃传统精酿常见的工业风与金属感,新一代产品更偏向 " 生活方式单品 " 的表达:包装上追求设计感、氛围感;名字也更具情绪张力和传播力,从 " 雾岛听风 " 到 " 愤怒的牛马 ",或文艺浪漫,或带梗出圈,几乎每一瓶都像是为朋友圈而设计的社交货币。

不过专家提醒," 小甜水 " 纵使再好入口,本质依然是酒,再低的度数,也改变不了它含有酒精的事实。因此专家建议,即使是低度酒,饮后也不宜开车,而且不宜过量饮用,因为长期大量饮用,即使是低度酒,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破圈爆火的逻辑

数据显示,52.3% 的年轻人已将啤酒作为首选酒精饮品,而其中超过 41.7% 偏好果啤、茶啤等创新品类。茶啤品类在 2024 年 1 — 7 月市场份额尚不足 0.01%,而到 11 月已飙升至 2.91%。

换言之,这届消费者不再执着于 " 酒劲 " 或 " 纯粹性 ",他们更在意的是微醺体验、口味愉悦感,以及是否适合社交分享。而这,正是 " 小甜水 " 能迅速出圈的底层逻辑。

价格带的精准卡位,也是 " 小甜水 " 火起来的重要推手。与动辄上百元的威士忌或白酒相比,这类高颜值、低酒精、重风味的精酿新品大多集中在 20-30 元 / 瓶的区间,恰好对标奶茶、现磨咖啡等 " 生活方式饮品 "。

品牌方也不再只 " 卖酒 ",而是通过命名、包装、内容营销与消费场景设计,输出一个清晰的心理锚点 " 喝小甜水 = 好看 + 放松 + 微醺 + 可分享 "。

可以说,小甜水的成功,并不只是 " 卖得甜 ",而是精准触碰到新一代消费者在快节奏生活中,对 " 松弛感 " 与 " 社交感 " 的双重渴望,它是 " 好喝的酒 ",更是 " 好过的生活 "。

正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表示:" 近 5 年精酿啤酒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女性消费者的加入。相较于传统啤酒,微甜、低度的果味精酿啤酒更能满足她们的口感偏好以及社交、微醺需求。啤酒企业正通过加码各种风味的果味精酿啤酒,持续拓宽产品的消费场景与消费边界。"

商机与挑战

" 小甜水 " 的崛起,远不止是口味上的一次甜蜜转向,它更像是一场从配方到底层商业逻辑的全面重构。换句话说," 小甜水 " 背后是一个正在成形的新消费商业战场。

据中研普华报告,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精酿啤酒渗透率将达 6.3%,市场规模达 1300 亿元,其中 Z 世代贡献了 65% 以上的消费额,他们对 " 成分纯正 " 的关注度低于上一代,却对 " 风味差异 "" 包装设计 "" 饮用场景 " 等元素敏感度极高。

事实上早在 2018 年,美国酿酒师协会便已取消了 " 传统酿造工艺 " 的定义限制,公开承认风味创新的正当性。这意味着,果味、茶味、花香等 " 非传统 " 风格,不再被视为 " 跑偏 ",而是成为精酿行业进化的新路径。

在这一背景下,不只是青岛、燕京、双合盛等大型啤酒制造商积极入局,一些原本坚持苦味、重酒花风格的独立品牌也开始 " 调甜 "。

然而,这股来势汹汹的 " 小甜水风潮 " 也面临隐忧。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靠果汁、香精、糖浆堆出的味蕾愉悦,不少业内人士开始质疑:当甜味成为主要策略,传统精酿的 " 层次感 "" 发酵质感 "" 工艺表达 " 是否正在被稀释?当啤酒不再苦,也不再醇厚,它和 " 果酒饮料 " 的边界是否正在模糊?而这样的新消费风潮,又能持续多久?

啤酒专家纪祥东表示,目前一些啤酒厂家和作坊生产的精酿啤酒口感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生产卫生安全成为重要问题。他很担心,会重蹈上世纪 90 年代精酿啤酒一哄而起,快速跌落的覆辙。

归根结底,小甜水的发展,不只是 " 甜 ",也关乎 " 稳 "。能否从风味流量转化为品牌韧性,将是这场 " 好喝革命 " 后半程的关键考验。

撰文-星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力 盒马 燕京啤酒 酒精 草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