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7 月 30 日,武清区组织召开推动关于支持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主题新闻发布会。武清区副区长、京津产业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松林作主发布,介绍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 " 政策措施 "),以及武清区落实政策措施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
刘松林表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的 "4+N" 功能承接平台之一,是推进 " 三新 "" 三量 " 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武清实践。2024 年 8 月,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武清调研时强调,要高水平规划建设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京津产业新城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积极服务京津同城化、全力引入创新发展新动能,市政府于今年 3 月 20 日出台了《关于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速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尽早见效,市协同办于 5 月 26 日确定了落实政策措施的 49 项重点任务清单,武清区政府对照重点任务清单,逐条逐项研究,于 7 月 1 日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清单化推动政策措施落实。
政策措施紧贴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制定了包括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4 个方面共 16 条政策措施,既有加力支持的具体政策,也有持续推动的任务措施,重点有三方面突破:
下放市级权力事项。市级层面本着 " 能放尽放 " 的原则,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依法依规下放至武清区。武清区正在对市级同意下放事项,做好承接、办理相关工作。目前,位于科创先导区的创新创业服务厅已正式运行,围绕政务、科创、金融、产业、人才、商务、知识七大服务版块,搭建起 " 线上 + 线下 "" 一站式 " 高效能服务平台,提升惠企服务质效,做到 " 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武清经开区、高村数智创新园、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园合理扩区,服务重大先进制造研发项目落地发展。对于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依法依规支持土地多样化供应。武清作为京津冀三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天津唯一承载区,未来将给予新增建设用地、创新应用场景、争取国家资金等政策支持。目前,科技生态港招商建设顺利推进,2024 年 11 月 22 日正式开园以来,累计开展主题推介活动 6 次,落地项目 12 个,在谈项目 62 个,重点对接项目 39 个,正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在武清区落户服务上进一步优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人才在武清落户。推动市中心城区优质公办中小学通过合作办学、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等方式,提升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教育服务水平。支持培育三级甲等医院和专科医院,重点提升软硬件设施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区域交通 " 软硬联通 ",协调铁路部门优化京津城际武清站停靠车次、增投票额。
另外,政策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新城大力支持。主要包括:
在提升市场化引聚资源要素能力方面,充分发挥市、区两级产业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和战略投资者落户京津产业新城。
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积极探索将新城纳入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北京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联动发展。
在罕见病药品领域,政策支持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新城生产。
在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方面,创新主体位于新城范围内的,可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快速预审、快速维权服务。
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力助推了武清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已累计落地中国电信应急通信、先通国际医药等重点项目 266 个,其中北京项目 66 个,正在加紧推动中科智驰等 180 余个重点在谈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492.61 亿元,同比增长 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03 亿元,同比增长 13.40%;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7.70%;限上批零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17.60%;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比增长 11.80%;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 8.30%。
武清区为尽快推动 16 条政策全面落地落实,建设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刘松林表示,武清区将落实相关具体举措:
深度融入京津冀科技协同产业协作。加强与北京经开区、海淀区以及在京高校院所协同合作,清单化、目录式承接北京科技和产出溢出效应,积极融入京津冀 " 六链五群 " 建设,构建 " 京津研发、武清转化 " 的高效联动通道。
提速重点产业能级跃升。立足武清产业基础,加快培育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 " 人工智能 +",发展智能机器人、数字应用等新兴领域,发展合成生物、精准医疗等生物健康产业。建立完善 " 链长 + 链主 " 协同牵引机制,推动高端装备、汽车及核心部件、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聚焦未来智能、DNA 存储、新型储能和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强化标准引领,开展先行先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落地应用。
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高标准规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全力推动研发平台、双创载体、科技服务平台、小试中试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着力推动合成生物、智能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实施园区更新和功能提升,推动产业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亩均产出,推动各产业功能区发展提质增效。科创先导区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 " 双高 " 产业为动能,以发展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武清经开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产业,京清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高村数智创新园做实做大数字产业。深入提升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园、互联网科技产业园、京津科技谷、福源经济区、下朱庄南湖片区重点产业链成群发展,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加快推动发展提质升级。
引育标志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 压舱石 ",坚持 "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 ",聚焦市场化手段,用足用好资本、场景、科技等招商工具,全力落实各级政策,落地优质项目。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 " 双高引领 ",紧扣六条主导产业链和各功能区产业定位,坚持存量挖潜和增量培育并举,加大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引力度,既保 " 质 " 又重 " 量 ",坚持 " 综合效益好、产业链接好、落地产出好 " 标准,推动优势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落实 " 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 " 要求,持续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良性梯次发展格局,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搭建高效能惠企服务平台,强化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支撑,系统承接团队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优质项目落户武清,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持续完善生活功能配套,引入品牌教育和优质医疗配套,推动科创先导区 2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建设,满足高品质教育医疗需求。充分发挥 " 服务标杆 " 引领作用,最大限度集中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质量,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营商环境。
刘松林说:" 下一步,武清区将紧紧抓住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这个重大机遇,推动政策在武清落细落实,不断将政策赋能转化为发展势能,高水平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新产业之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武清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杨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