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7 月底了,不完全统计,差不多近半的公司公布了最新的分红实现率。
如今,市场对分红险尤其是分红实现率的关注度,基本和开门红、年报月不相上下。
原因有二。
一方面,当前整个人身险行业都在向分红险产品转型,亟需实打实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另一方面,这场转型的背景,是不断下降的利率中枢,和随之调降的产品预定利率水平。
尤其是后者,一度使得分红实现率成为近两年的热点话题。
比如,前些日子,也就是 7 月 25 日,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研究值:1.99%。
随后,行业主要大公司们也纷纷出台了自家的最新产品利率,其中,固收类、万能型再度下调 50bp,而分红型产品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仅 25bp。
显然,这体现出了监管与市场对分红险的支持和倾斜,意在进一步地促进分红险的发展,推动行业产品结构转型。
固然,分红实现率是重要的,其代表的是当年实现的红利与演示水平的关系,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几乎是判断一款分红险产品靠谱不靠谱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很重要。但,远不是全部。
那,对于消费者,对于市场而言,到底该怎样看待如今的分红实现率水平,靠谱的分红险产品,到底又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当我们在说一款分红险产品,好不好的时候,到底在评价什么?
近日,行业头部险企之一的中国太保寿险,也公布了其 2025 年分红险产品分红实现率水平。
数据显示,其主力产品均有着不错的分红实现率水平,位居同量级险企前列。
此番,就以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寿险为样本,以小见大,看到分红险背后的真模样,搞明白一款靠谱分红险,应该是什么样子。
1
-Insurance Today-
一个巴掌拍不响
分红实现率,是个相对值
先看公开信息中的几个数字。
从公布了分红实现率的近 40 家公司产品来看,差不多两成产品的分红实现率超 100%,当然,也还有近两成的产品分红实现率不及 30%。
从头部公司来看,太保寿险旗下的蛮好人生分红型终身寿险,以及鑫禧年年分红型年金险,今年的分红实现率均在 120% 以上水平,其中蛮好人生(传世)则是达到了 145%。
相比之下,市场上其他主流险企的同类产品,分红实现率多在 100%-120% 区间。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老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只有 57%,这是因为分红实现率是一个相对值。故而,一个巴掌拍不响,要考虑当时的演示基准。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说到底只是红利水平和演示利率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个相对的数字,并不是绝对的收益水平。
下面的简化例子可以帮助理解分红实现率和预定利率、演示利率及实际收益水平的关系:
甲产品,预定利率 2.0%,演示利率 3.5%。
乙产品,预定利率 2.5%,演示利率 4.5%。
根据红利实现率公式:
计算出:
产品甲的分红实现率为 124%,产品乙的分红实现率为 57%。
仅从这一面看,好像产品乙远不如产品甲。
但从实打实的绝对收益水平来看,其实是一样的。
暂不考虑附加费用的影响,根据简化的实际收益水平公式:
产品甲的收益水平为 3.3%,产品乙的收益水平也为 3.3%。
所以,分红实现率,除了和绝对收益水平有关,受演示利率水平的影响,也很大。
这也是为何,一些老款产品的分红实现率那么 " 不堪 ",但消费者实际拿到手的红利,却还可以的原因。
2
但分红实现率背后的实力
必须是个绝对值
这么一看,作为相对值的分红实现率,似乎有点多此一举了。
不尽然。
演示利率,其实也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承诺,道理很简单,既然敢这样演示,那必然是有一定把握的。
话是这么说,但过去几年间,全市场利率水平的快速下降,着实打了保险行业一个措手不及,使得如今的分红实现率,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
那,分红险好不好,到底该怎么看?怎么选?
抓主要矛盾。
既然演示利率是个承诺,那其实也意味着,一款保险产品背后,给到消费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保险公司本身。
有人说,金融机构,最首要的就是厚实。
当然,这个厚实,不是单纯的大,而是靠谱。具体到分红险上,就是看公司经营得久不久,分红险卖得久不久,红利分得多不多。
大家都知道,分红险的红利,来自利差、死差和费差,其中,利差是决定分红水平的一大核心因素。
因此,分红险靠不靠谱,其实是看一家公司的投资靠不靠谱。当然,仅看一年的,也不行,分红险这类浮动收益型产品,更需要有长期的经营,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道理很简单,经营时间越长的保险公司,见过的世面当然也就越多,尤其是面对当前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阶段,更需要有丰富的经营底蕴和经营经验。
透过太保寿险的分红实现率背后所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厚实。
卖分红险,太保在业内是比较早的那一批,从 2001 年太保寿险推出的第一款分红险产品 " 太平盛世分红保险 " 算起,经营分红险已经有 24 个年头了,分红险业务总规模早已过万亿,累计向客户发放的红利,也早已超千亿,迄今无 "0 分红 " 记录。
而支撑这样规模业务和长期分红的,正是其坚实的投资端。
作为一家 A+H+G(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机构,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太保管理资产规模高达 3.54 万亿元。
身为中国太保旗下寿险公司,太保寿险具有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依靠集团全牌照投资能力加持,更进一步增强了其投资能力,尤其是获取 AAA 级优质资产的实力。
比如,C919 国产大飞机债权投资计划、铁路发展基金、蓉欧快铁等重大项目中,都能看到太保的身影。
这些国家级战略项目,不仅回报周期长、现金流稳定、安全性高,能有效对冲利率波动风险,与寿险资金的超长久期特性完美契合。
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5-2024 年间,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均值约为 5.19%,夏普比率复合均值 1.86,投资收益稳定。
更重要的是,将保费转化为支持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动力,不仅让分红更为稳定,还让更多的客户能够分享国家建设发展的红利。
3
跳出分红险,看到的不只是分红
还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靠谱的分红险,从来不是靠某一年高光就能打动人心的,而是能否穿越 15 年、20 年乃至更久,稳定兑现对客户的承诺。
这个兑现,不止靠投资收益,还得靠服务和运营能力。
就像前面说的,分红实现率也好,其背后的投资实力也罢,都还只是停留在产品本身。但于多数人而言,保险尤其是人寿保险,买的其实是一种长期的服务和关系。
在消费者看来,2025 年的今天,买一份保险,其背后的真实需求,其实是想找到一个能够应对全生命周期风险的综合解决方案,而养老需求,以及养老内含的健康需求,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点。
分红险的红利背后,同样是这样。
尤其是长期的分红,又天然地和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广泛存在的养老需求,挂上了勾。
这可能就是分红险背后,超越红利本身的内涵与价值。
再把视角切换到保险公司。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分红险,考验一家公司的投资能力,更是一家公司内在健康的集中反映。而一家健康的保险公司,又必然有能力在服务端进行长期的投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构建一个超越财务价值的、涵盖 " 产品 + 服务 " 的完整价值生态系统。
通过 " 大康养 " 战略,将 " 产品 + 服务 " 的理念落到实处,构建起一个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这也是太保寿险乃至整个太保集团,现在在做的。
在养老领域,自 2014 年起,中国太保前瞻性布局养老产业,目前已在全国 13 个城市落地 15 个养老社区项目,形成了 " 南北呼应、东西并进、全国连锁、全龄覆盖 " 的战略布局。
在健康领域,推出 " 太医管家 " 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依托自建的数百名全职医生团队和外部专家网络,提供 7x24 小时的在线健康服务。
此外,中国太保还通过 "AI 健康活力节 " 等活动,为客户提供覆盖心脑血管、骨密度等指标的 AI 智能健康筛查,践行 " 防、诊、疗、复 " 一体化的全面健康管理方案。
这种 " 保险产品 + 综合服务 " 的综合生态体系,让客户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的直接回馈,更体验到了保险公司充满 " 责任、智慧、温度 " 的关怀。
如此,当是超越分红险其本身的良性循环。
后记
什么是最好的分红险
今年 6 月,监管向各公司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再到 7 月底这次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出台后,分红险产品较低的定价利率降幅,可以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的演变逻辑。
分红险,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过去,市场竞争的焦点在销售端,即谁能通过更高的演示红利来吸引客户。而新规之下,竞争的核心已经转移至资产管理的后端,看谁有可持续的投资业绩来支撑其分红承诺。
故而,靠谱的长期资产管理能力和稳健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以及强大的经营底蕴和丰富的经营经验,将成为一款分红险产品背后的核心竞争力。
或许也可以这么说,看分红险,其实就是看其背后的绝对实力,看一家保险公司有没有穿越周期的厚实底蕴。
这意味着综合实力,尤其是整体投资能力更强,投资表现更稳健、更持续的险企,在分红险发展方面,显然更会有优势。
而这种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持续、稳健的分红记录上,更体现在其将投资战略与国家发展蓝图深度融合的远见卓识,以及由此延伸出的 " 产品 + 服务 " 综合价值主张之上。
如此,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才能建立起超越分红实现率的信任。
毕竟,能让消费者在未来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里,都安心的,才是最好的分红险。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 站 | 快手 | 西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