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当 DeepSeek 横空出世、席卷全球时,曾引发行业欢呼雀跃。但数月过去,"DeepSeek 热潮已过 " 的声音在国内外蔓延。关注其近期表现,或许能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大语言模型(LLM)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月初,Semianalysis 发布研究报告显示,DeepSeek R1 推出后,平台流量份额曾达 7.5% 的峰值,此后一路下滑至 3%;与 2 月相比,其官网流量下跌 29%,而同期 ChatGPT 流量增长 40.6%。
不过,在流量数据的表面波动背后另有一层图景。据 QuestMobile 数据,截至 5 月,DeepSeek 移动端月活跃用户仍达 1.69 亿(3 月为 1.94 亿),虽减少 2500 万,但仍是用户量最多的 AI 工具平台,领先于字节跳动豆包、腾讯元宝等产品。
更关键的是,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指出,DeepSeek 官网流量下滑源于其未在 C 端流量上投入精力,创始人梁文锋将精力始终放在 AGI(通用人工智能)和底层大模型研发上,而非追求日活、融资等短期指标。
周鸿祎进一步解释称,DeepSeek 的真正影响力体现在第三方生态中:在火山云、阿里云、腾讯云及英伟达云等平台上,其大模型的使用流量持续高涨。众多国内企业(包括 360 的智能体基座模型)均基于 DeepSeek 改造,它更像 " 武器装备供应商 ",而非单纯的 C 端产品,因此不能仅以官网流量评判其价值。
东南亚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中国 LLM 出海的重要阵地,东南亚对 DeepSeek 的态度颇具代表性。
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部长杨莉明(Josephine Teo)明确表示,新加坡欢迎像 DeepSeek 这样的低成本模型,因为目前一些较小的国家和企业都在探寻如何从人工智能中获益,同时又要避开高昂的费用。她说:"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像 DeepSeek 这样的创新是非常受欢迎的。"
这一态度与 DeepSeek 的技术特性密切相关。今年早些时候,DeepSeek 曾引发美国金融市场万亿美元抛售潮,它证明了性能与尖端模型相当、训练资源大幅减少的可能性,即便美国科技巨头已从波动中复苏,微软、亚马逊等仍在重新评估数据中心支出。对资源有限的东南亚而言,高性价比模型无疑具有吸引力。
杨莉明澄清,新加坡并未在本国人工智能发展计划中使用 DeepSeek 技术,但她指出,新技术顺应全球需求是一种更广泛的趋势,而 DeepSeek 正是趋势的一部分。
杨莉明还强调:" 那些主要基于西方语料库、或许主要以英语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在东南亚语境下使用会遇到困难。" 毕竟,仅以英语训练的人工智能无法满足新加坡以及周边国家的需求,要知道东南亚地区有着数百种不同语言。
在杨莉明看来,中国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范例。她表示:"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产业基础广泛且深厚,其人工智能的应用值得关注和借鉴。"
融资暴跌下的残酷现实
无论如何,DeepSeek 在东南亚的发展始终受限于当地 AI 市场整体环境的制约,这既是 DeepSeek 全球困局的缩影,也是中国 AI 大模型出海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美国 CNBC 援引 Tracxn 数据显示,2022 至 2024 年间,流入东南亚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骤降 79%,行业前景被看淡。AC 风投管理合伙人 Helen Wong 虽说已见复苏迹象,优秀公司仍能融资,但行业讨论中有很浓的危机感。他认为,从全球角度看东南亚 AI 发展明显滞后,亟需追赶成熟市场。
在严寒大环境下,投资者态度更显谨慎:
Ryze Labs 管理合伙人 Matthew Graham 认为,高度差异化的构想有机会成长为十亿美元企业,但当地 LLM 需摆脱 " 跟风模仿 " 的局限;
Granite Asia 高级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指出,东南亚对新技术接纳滞后,但 DeepSeek 为当地开发更多 AI 应用提供了可能,不过其投资仍需等待人才与市场接受度的交汇点;他同时警示,传统企业正被自身模式拖累,面临原生 AI 企业的颠覆风险,面对 AI,传统企业正变得越来越传统;
淡马锡孙仁勇则强调,技术成本下降后,投资应聚焦 " 瓶颈问题 "(如智能体所需的容器化、持久内存等基础能力),解决这类独特瓶颈的企业才是投资重点。
虽然投资人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见,但对于想进入东南亚的中国 AI 及其他科技企业而言,值得参考。
中国 LLM 出海的集体探索
尽管有政策欢迎和技术潜力,到目前为止,DeepSeek 在东南亚的渗透仍然有限。只有马来西亚完成 DeepSeek 全国性部署(基于华为昇腾的主权 AI 生态),其他国家的市场仍然紧闭。分析师早在 2 月就指出,DeepSeek 服务不成熟、安全与法律顾虑未解决,到了今天,这些问题仍在制约 DeepSeek 发展。
从竞争格局看,ChatGPT、谷歌 Gemini 等大模型才是东南亚市场主导者。2025 年 6 月数据显示,ChatGPT 在生成式 AI 领域全球流量份额达 78.9%,而 DeepSeek 在东南亚仅占 27%。
中国其他 LLM 的出海也处于 " 试水 " 阶段:豆包未推出东南亚专属版本,但支持印尼语、马来语等主要语言;Kimi 未大规模投放本地化产品,仅以语言能力支持当地营销活动。
此外,DeepSeek 在国内的热度回落也折射出共性问题:同类产品过多、同质化严重,热潮后回归常态符合。这一现象启示所有企业,中国 LLM 出海不能仅靠 " 新鲜感 ",需在本地化、场景深耕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总结来看,DeepSeek 的流量波动与其说是 " 热潮褪去 ",不如说是从 " 爆发期 " 进入 " 沉淀期 ",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底层技术输出,而非 C 端流量数字。同时虽然 DeepSeek 热度回落,但它仍是中国 AI 市场的重要力量,至于未来 DeepSeek 能在国际市场(包括 " 家门口 " 的东南亚市场)走多远,可能还需仰赖国家整体软硬实力的提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