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正迎来一个充满活力的新阶段。
QuestMobile 最新发布的《2025 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创纪录的 12.67 亿,用户粘性也显著增强,全网用户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逼近 8 小时。
在这一稳健增长的大背景下,由 AI 技术驱动的变革正深刻重塑行业格局。报告指出,AIGC 行业使用时长同比飙升 393.9%,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短视频总使用时长达 86.5 亿小时。同时,以 AI 搜索为代表的创新应用异军突起,成为上半年当之无愧的 " 黑马赛道 "。
报告同时显示,互联网巨头间的竞争也越发白热化,即时零售战火升级,淘宝、京东、美团重合用户规模达 3.88 亿,京东外卖 6 月月活飙升至 1.73 亿。
以下是报告的 5 大看点:
看点 1:人均每天上网 8 小时,短视频总使用时长净增 86.5 亿小时
◆ 数据洞察
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动力不仅体现在用户规模上,更体现在用户参与度的深化。
(1)用户规模与粘性双增长: 截至 2025 年 6 月,全网月活用户(MAU)达 12.67 亿,同比增长 2.5%。用户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7.97 小时,同比大幅增长 7.8%;月人均单日使用次数为 117.9 次,同比增长 2.6%。
(2)高线城市聚集效应: 用户持续向一线城市流动,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到 10.4%,同比增长 1.07%。
(3)短视频时长增量居首: 用户时间更多地分配给了数字化娱乐场景。2025 年 6 月,在使用时长增量 TOP15 的细分行业中,短视频以 86.5 亿小时的总使用时长净增量位居第一,而 AIGC 行业的总使用时长净增量同比增长率高达 393.9%。
◆数据解读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 " 流量见顶论 " 已成过去式,市场正在从追求用户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向挖掘用户价值的内涵式增长。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7.8% 的同比增幅远高于月活跃用户规模 2.5% 的同比增幅,这表明存量用户的 " 时间钱包 " 正在被进一步打开,用户注意力的回归为各大平台的商业化和新业务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用户时间向 AIGC 和泛娱乐领域的倾斜,则预示了未来流量竞争和商业变现的核心方向。
看点 2:巨头梯队分化,京东、抖音用户数均增长超 10%,美团承压
◆数据洞察
报告显示,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聚集效应愈发明显,形成了稳定的一、二梯队格局,但内部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显著分化。
按去重用户规模来看,第一梯队为腾讯控股(12.66 亿)、阿里巴巴(12.48 亿)、抖音集团(11.68 亿)、百度集团(11.05 亿)。
第二梯队为拼多多(9.52 亿)、蚂蚁集团(9.35 亿)、美团(8.94 亿)、京东(8.76 亿)。
就这些头部企业来看,增长也呈现两极分化。京东集团和抖音集团的用户量同比增长迅猛,分别达到 13%、12%。相比之下,拼多多和百度集团的增长则趋于平缓,同比增速仅为 0.2% 和 1.3%。而美团的用户规模同比下降了 0.7%。
稳定的梯队格局之下,暗流汹涌。用户规模的 " 零和博弈 " 特征日益凸显,一家企业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一家的停滞甚至萎缩。京东和抖音凭借其在零售和内容领域的强势布局,实现了高速的用户增长,给其他巨头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对于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平台而言,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已是迫在眉睫的 " 生死课题"。
这种不均衡的增长态势,是导致互联网战场 " 硝烟再起 " 的根本原因。它迫使所有头部玩家,无论攻守,都必须投身于能够搅动存量、创造增量的新兴赛道,以避免在下一轮洗牌中掉队。
看点 3:AIGC 成巨头新战场,AI 搜索成上半年 " 黑马赛道 "
◆数据洞察
AIGC 是 2025 年上半年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互联网巨头凭借其技术和流量优势,在该领域展开了激烈争夺。
(1)巨头垄断格局: 2025 年 6 月,在活跃用户规模 TOP30 的 AI 应用中,66.7% 来自腾讯、阿里、百度、抖音这四大互联网集团。
(2)搜索赛道领跑: 在 AI 原生 App、AI 应用插件、AI PC 网页端三种应用类型中,用户规模增量最大的赛道均为 "AI 搜索引擎 "。
(3)原生 App 爆发式增长:以 DeepSeek 为首的 AI 原生 App 增长惊人,其在 2025 年 6 月的用户规模相比 1 月增量高达 1.63 亿。豆包和腾讯元宝紧随其后,分别录得 5842 万和 2205 万的用户增量。
(4)应用插件成黑马: AI 应用插件凭借其轻量化和场景嵌入的优势,实现了更广泛的用户覆盖。截至 2025 年 6 月,插件形态 AI 应用的用户规模达到 6.3 亿。其中,百度 AI 用户规模达 2.94 亿,抖音 AI 搜用户规模达 2.09 亿,微信 AI 搜索用户规模达 1.64 亿。
◆数据解读
AI 不再是遥远的技术愿景,而已成为巨头争夺用户时长和未来入口的 " 核心武器 "。四大集团的强势地位表明,AI 的竞争是技术、场景、流量和资本的综合性比拼,小玩家突围的难度极大。
数据明确显示,重塑 " 搜索 " 这一最高频的刚需场景,是当前 AI 落地的最佳突破口。
然而,用户行为的变迁也值得关注:随着越来越多传统 App 以插件形态接入 AI 搜索能力,部分独立原生 AI App 的用户正被分流。这预示着 AI 的未来可能并非由少数几个 " 超级 App" 主导,而是以 " 润物细无声 " 的插件形态,深度融入并改造现有的亿级用户生态,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基础能力。
看点 4:即时零售战火升级,淘宝、京东、美团重合用户规模达 3.88 亿,京东外卖 6 月月活飙升至 1.73 亿
围绕 " 即时满足 " 的核心诉求,即时零售和在线旅游赛道的竞争全面升级,平台边界日益模糊。
即时零售三强争霸: 淘宝、京东、美团在该领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截至 2025 年 6 月,三家 App 的重合用户规模已高达 3.88 亿,较去年同期增长 22.8%。在 618 大促及补贴活动的刺激下,京东 App 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同比猛增 33.2%,美团也增长了 18.2%。
(2)京东外卖异军突起: 京东 App 将秒送外卖模块升级为一级入口后,该模块的月活用户从 4 月的 0.74 亿飙升至 6 月的 1.73 亿。
(3)在线旅游跨界融合: 旅游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携程旅行、美团、京东三大 App 的重合用户规模达到 6521 万,同比增长 20.4%。京东以 " 零佣金 " 模式高调入局,进一步加剧了酒旅市场的竞争。
◆数据解读
" 即时性 " 正在重构线上消费的价值链。无论是实物商品还是旅游服务,用户都期待着更高效、更便捷的满足。高达 3.88 亿的重合用户数据,意味着大量消费者正在三大平台之间摇摆、比价,这片 " 公共流量池 " 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台的竞争策略也从单纯的线上流量比拼,延伸到了对线下履约能力(配送团队、本地商户)的整合与掌控。
京东外卖的流量激增,以及各大平台在酒旅市场的相互渗透,标志着电商、外卖、旅游等传统业务的边界正在被彻底打破,一个围绕 " 本地生活服务 " 的超级赛道正在形成,未来该领域的竞争将是多维度、立体化的生态系统之战。
看点 5:文化热点引爆流量新范式,苏超全网互动量破亿,品牌自播销售额占比超 60%
报告也揭示了文化和内容在流量创造与商业转化中日益核心的地位。
(1)草根体育 IP 崛起:从 " 村超 " 到 " 苏超 ",草根赛事引爆全网。2025 年 6 月," 苏超 " 相关内容在全网的互动量高达 1.04 亿,环比增长 4225.4% 。
(2)网络影响力的流量体现具象化:北大数学天才 " 韦东奕 " 的抖音账号仅凭一条 4 秒视频,在 2025 年 6 月吸引了高达 1.15 亿的去重活跃用户。
(3)品牌自播成主流:在抖音平台,内容与电商的结合愈发紧密。2025 年 6 月,在家用电器、运动户外等多个品类中,品牌自播的销售额占比均超过 60%,其中家电品类更是高达 71.7%。
流量的生产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相较于平台的功能驱动,由热点事件、文化现象和网络高关注人群驱动的内容流量,呈现出更强的爆发力和用户粘性。" 苏超 " 和 " 韦东奕 " 的案例证明,真实、有共鸣的内容能够迅速穿透圈层,转化为巨大的公域流量,为平台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品牌自播占比的提高,标志着 " 品效合一 " 进入新阶段。品牌不再仅仅依赖达人带货,而是通过构建自己的内容阵地,直接与消费者对话,沉淀品牌资产。这预示着,未来互联网的竞争,将不仅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竞争,更是对用户心智、文化潮流和内容生态影响力的全面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