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财经 07-30
监管“长牙带刺”半年报:6家银行中招千万级罚单,超百人被终身禁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金融监管坚持 " 长牙带刺 ",银行业的受罚情况如何?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外管局及派出机构共向全行业派发罚单 2759 张(含个人),罚没金额合计 7.89 亿元,挨罚银行 576 家。

相比 2024 年上半年,本期无论是罚单数量还是罚没金额,都有所下降,反映出在监管高压态势下,银行业的合规经营意识与管理体系持续完善、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柒财经梳理后,发现这份 " 滚烫 " 的监管成绩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多家银行被 " 千万级 " 罚单砸中

虽说行业整体的受罚力度变轻了,但具体到个体,不乏多家银行被 " 千万级 " 巨额罚单砸中。

2025 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以一张 5160.54 万元的罚单,斩获 " 罚王 ",违规事由一长串: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查询及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 / 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条条都是硬伤。

政策性银行中,因为超授信发放、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 6 月份收到 1810 万元单张罚单。

股份行中,4 家 " 中招 " 千万级罚单,分别是浙商银行 1680 万,民生银行 1705.5 万元,光大银行 1677.06 万元,恒丰银行 1060.68 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其中,浙商银行作为接单 " 劳模 ",2025 年上半年至少收到 12 张(含个人罚单)监管罚单,总罚金超过 2000 万元,远远盖过 2024 年全年(21 张罚单,合计约 1364 万元)的 " 战绩 "。

个人处罚变重?

和过去重罚企业,轻罚个人不同,最近两年监管从 " 量 " 到 " 质 " 升级,进一步深化 " 双罚制 ",压实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

2025 年上半年,监管对银行人的处罚继续维持高位,共有 1675 名从业人员受罚。

处罚措施中,除了常见的警告、罚款、取消任职资格、责令改正等,106 名银行人被给予禁业处理,其中 46 人遭到 " 红牌罚下 " ——终身禁业,包括原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慧民,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原副总经理徐卫东,渑池农村商业银行果园支行原客户经理高勇军,江西庐山农村商业银行原员工刘张华等。

另外,今年 5 月还出现了业内罕见的 " 双红牌 " 现象,即一人先后被罚两次,且因同类问题在两家不同机构被罚。

根据公开信息,曾任职延安农商行董事长、延长县农信联社理事长的高小鹏,因贷款 " 三查 " 不到位,均被处以禁业 8 年的处罚。

值得一提的,监管最近对浦发银行的一起处罚,再次释放出个人处罚层面的重要信号。

7 月 18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上海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因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 2 项违规,领罚 245 万元,相关责任人刘某某、毕某被警告并分别被罚款 40 万元、20 万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法定罚款幅度为 5 万元至 50 万元的,按照 5 万元至 20 万元以下、20 万元至 35 万元以下、35 万元至 50 万元的标准,分别把握从轻、适中、从重罚款 "。

据柒财经不完全统计,2025 年上半年,银行业被罚个人中,罚款金额从 1000 元到 20 万元不等,但 90% 都在 5 万元及以下。

浦发银行如此之高的个人罚单,在行业极为少见。有业内人士称,随着监管趋严趋细,未来针对个人的处罚将更加严格,大额罚单的适用范围或进一步扩大,涉事人员甚至有面临刑责的可能。

农商行仍是罚单 " 重灾区 "

按照被罚银行类型,国有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政策行等集体上演 " 一个都不能少 "。而农商行则毫无意外地,再次沦为 " 重灾区 "。

2025 年上半年,农商行共收到罚单 918 张,占比 33.21%;罚没金额共计 2.33 亿元,占比 29.46%。就该两项指标,农商行均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图源:企业预警通

其中,最大罚单落在了北京农商行头上。2025 年 1 月,因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外包管理规定等十项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农商行被罚没 902.27 万元。

而在大额罚单的加持下,北京农商行以 960.9 万的罚单金额排在细分赛道第一位。

农商行之所以长期站在 " 风暴眼 " 中,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生存困境。

据柒财经了解,很多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但改制后仍残留 " 草台班子 " 基因,包括股权结构分散、内部人控制严重、风控意识淡薄,导致公司治理机制形同虚设,关联交易时有发生。

比如,陕西汉阴农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致使贷款资金被挪用,还通过即放即收方式发放无实际用途贷款以虚增信贷规模,被罚款 73 万元。

其次,大量农商行依存县域单一产业发展,这种先天贫瘠的信贷土壤,很容易在宏观经济调整时滋生坏账,加速贷款不良率飙升。为了掩盖风险,农商行难保不会违规展期、借新还旧……

天眼查显示,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全国农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 2.86%,相较之下,国有大行为 1.22%、股份行为 1.23%、城商行为 1.79%。

最后,规模小,能力弱的的农商行,大部分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不足,风控人才补给缓慢,数字化转型滞后,也影响了内控和合规体系的建设。

信贷违规仍是 " 重头戏 "

一直以来,信贷业务违规仍都是监管处罚的重点领域,今年也不例外。

2025 年上半年,全行业共 407 张涉及信贷业务违规,占机构罚单总量的 37.58%。

其中,金融监管局针对国有六大行开出罚单共 189 张,约 115 张涉及信贷违规,占比 60.8%。

第二季度单季,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共开出罚单 247 张,173 张涉及贷款业务违规,占比超过 70%。

信贷业务违规之所以高频,是由银行的经营属性与盈利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吸储放贷是银行的 " 基本盘 ",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最主要的创收创利源泉。信贷业务,涵盖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等,在银行资产配置的中占据相当大的分量。

另一方面,银行每天有海量的信贷申请、审批、评级、发放和回收活动在进行,涉及众多客户经理、审核人员、分支行。如此高频且广泛的操作,本身就意味着 " 踩坑 " 出错的概率相对较高。

此外,内控制度不健全、票据业务违规、反洗钱业务违规,也是银行 " 挨板子 " 的常见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最令打工人反感的行业顽疾— " 全员营销 ",新晋升级为监管关注的对象。

7 月 9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的一则处罚显示,浙江温州龙湾农商行因对关联方存款业务管理不到位、向非营销部门下达存款考核指标以及贷款 " 三查 " 不到位等多项案由,被罚款 265 万元,同时该行相关负责人林涛、王剑、王长青被警告。

整治方向的转变早有端倪。2024 年,浙江嘉善联合村镇银行,浙江常山农商行,邮储银行温州市分行等多家机构,均因向非营销部门下达考核指标被当地监管处罚。

监管果断出手,意味着穿透式监督检查更深更细,以往可能被忽视或被视为 " 行业惯例 " 的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现在已成为上峰瞄准的明确靶点。

总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银行业罚单数量与金额 " 双降 ",体现出行业合规经营向好、向实。然而,千万级罚单频现、农商行痼疾难消、信贷违规高企,特别是 " 全员营销 " 等内部问题被精准打击,均表明行业 " 病根 " 根深蒂固,监管 " 长牙带刺 " 的态势未变,也传递出监管正从业务合规更深层次穿透至管理机制与考核导向,持续释放压实主体责任、根治行业陈疴的强信号。

           

联系我们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大银行 浙商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