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 " 十四五 " 圆满收官。
" 灵活性预见性 " 是本次会议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节奏提出的新要求。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会议提出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一方面是延续前期政策,落实既定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做好政策接续,不搞 " 大拐弯 ",让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政策的连续性并非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前瞻研判下半年出口、房地产等领域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化,及时、提前、果断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意味着增量政策空间随时在路上,形势平稳时 " 引而不发 ",形势变化时 " 果断出击 "。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灵活性预见性 " 这一表述在过去三年 7 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未曾出现。" 预见性 " 或说明下半年准财政政策工具等政策有可能 " 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 灵活性 " 则意味着未来政策操作可能更加细化精准,例如针对消费品 " 以旧换新 " 过程中出现的非补贴品类价格竞争加剧、线下补贴企业垫资问题突出等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减少 " 为补贴而补贴 " 等现象。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 的宏观政策节奏,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状态的判断。
罗志恒说,一方面,中国经济上半年顶住了外部关税战和内部房地产等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压力,在消费品 " 以旧换新 " 政策带动消费、专项债靠前发力带动投资、抢出口和转出口带动出口的支撑下,实现了 5.3% 的增长;在实体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资本市场也保持平稳,稳中有升,上半年财富效应较去年同期明显好转。
"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为 5.2%,仅较一季度下降 0.2 个百分点,这与去年上半年的态势明显不同。去年一季度经济同比 5.3%,随后二季度、三季度快速回落至 4.7% 和 4.6%,季度内呈现出逐月下行的态势,当时需要政策进行大力度调整。形势决定政策,因此本次会议强调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要求‘落实落细’既定的财政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罗志恒称。
另一方面,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 "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
罗志恒认为,下半年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消费品 " 以旧换新 " 面临透支效应和高基数影响,房价下跌可能导致居民财富缩水,进而减少消费;二是中美关税战进入 " 暂时休战期 " 和 " 谈判期 ",但 " 打打停停 " 或将成为未来常态,美国对华实际关税税率高达 40%,前期抢出口效应逐步消退,且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加征关税以围堵中国转出口,出口企业和从业人员可能面临压力;三是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基础不牢固,5 月以来房地产销售、投资和价格再度下行,对消费、投资和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四是地方财政形势总体仍处紧平衡,上半年经济增长背后是财政积极靠前发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下半年财政资金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基于这些压力,罗志恒认为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 "U 型 " 态势。
对此,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 " 三保 " 底线。
" 适时加力 " 一词意味着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罗志恒称,会议提出政策要 " 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 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既是基于当前形势,也着眼于未来动态变化,政策力度与形势发展将形成互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 年赤字率拟按 4% 左右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4 万亿元,此外还安排超长期建设国债 1.3 万亿元。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在 2025 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 2.6 万亿元,支持地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 6583 亿元,有力支持 " 两重 " 项目建设和 " 两新 " 工作。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完成四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作。
在罗志恒看来,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于落实既定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加力的力度和时机取决于下半年的新变化,主要是关税战对出口的影响程度、房地产止跌情况等," 目前可储备的政策工具依然较多 "。
罗志恒说,这些储备政策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向:其一,根据形势的需要动态调整预算,扩大财政支出,对冲关税战可能引发的外需下滑风险,稳定经济增长,避免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在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
其二,及时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解决重大冲击下可能出现的失业问题。对因外贸冲击失业的群体,可按低保标准给予半年或一定阶段的直接补贴;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受损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并给予适当贴息。
其三,将 " 以旧换新 " 补贴扩围至服务消费,以提振消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 " 以旧换新 " 政策可延伸至服务消费领域,促进服务业繁荣。
其四,启动新一轮有效益的投资计划,重点向东部地区倾斜,同时优先考虑投资效益,资金来源为法定债务,而非扩张隐性债务。
其五,探索通过增发国债在中央层面成立 " 房地产稳定基金 ",先期规模可在 2 万亿元左右,专项用于保交楼、收购房企存量闲置土地等,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以坚定不移的决心释放强烈信号,推动房地产市场 " 止跌回稳 "。
其六,推动 " 国资—财政—社保 " 联动改革,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增加国资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并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降低其预防性储蓄需求、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例如,若将城乡居民养老金中的月均财政补贴(约 180 元),提高到城镇职工所享受财政补贴的 70%(约 560 元),则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收入可从目前的 200 多元提高到 600 元,所需资金规模约 8000 亿元。
罗志恒说:" 下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券仍是加力扩投资、促消费的关键抓手,剩余额度分别为 7450 亿元和 2.2 万亿元。货币金融方面,有必要根据房地产发展态势及物价变化,进一步降准降息,支持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发展。"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张林表示,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会议延续了惯常表述,如 " 保持流动性充裕 ""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 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等,这些说法在近年来并不鲜见。总体而言,在内生增长动能仍需加强、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上行或将主要依赖财政支出扩张;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也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国债收益率下行,这或许是货币政策本身不希望出现的附带性结果。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未再直接要求 " 适时降准降息 ",背后原因是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近期外部经贸环境保持稳定,且 5 月降准降息落地后,当前处于政策观察期,出台包括降息在内的新的大规模增量政策的迫切性、必要性下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