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AI 前瞻(公众号:zhidxcomAI)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 AI 前瞻 7 月 30 日报道,近日,CB Insights 发布《Top 20 AI Agent Startups by Revenue》榜单,首次根据年收入规模评选出全球营收表现最突出的 AI Agent 初创企业。
这份榜单汇总了截至 2025 年 7 月的数据,展现了 AI Agent 从概念爆发到实际变现的最新进展。
榜单显示,营收 Top 20 的公司平均成立时间不足 5 年,50% 成立于近三年。头部代表如 Anysphere 旗下的 Cursor 年营收高达 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紧随其后的 Glean、Mercor、Replit 等也均突破 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亿元)年收入。
这些公司集中在软件开发、企业工作流、客户服务、法律、销售等领域,且多数具备明显的早期商业化能力。CB Insights 预计,到 2025 年底,企业级 AI Agent 与 Copilot 类产品的年营收将逼近 13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49 亿元),相比 2024 年的 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近乎翻番。
一、最新融资概览:20 家公司估值普遍过亿美元
CB Insights 榜单中的 20 家 AI Agent 初创公司中,多数已完成 B 轮以上融资,估值普遍在数亿至百亿美元之间,聚焦 AI 编程、企业协作、招聘、客户服务、法律文档等场景:
1、Cursor,美国 AI 编程助手:
Cursor 是一款集成在代码编辑器中的 AI 编程助手,支持自然语言理解与代码生成,服务客户包括 OpenAI 和英伟达。
2025 年 6 月融资 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5.7 亿元),估值 9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22.7 亿元)。年营收 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估值倍数 20x,人均营收约 32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339.7 万元)。
2、Glean,美国企业级 AI 工作平台:
Glean 提供面向企业的 AI 工作平台,支持内部知识检索和权限感知的问答交互,以及日常办公流程的自动化操作。
2025 年 6 月融资 1.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95 亿元),估值 7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25.6 亿元)。年营收 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亿元),估值倍数 72x,人均营收约 10.2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4.5 万元)。
3、Mercor,美国 AI 招聘平台:
Mercor 是一个基于 AI 的招聘平台,帮助雇主和求职者精准匹配。核心功能包括简历筛选、候选人匹配、AI 主导的面试和全球薪资管理。
2025 年 1 月融资 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亿元),估值 2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年营收 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亿元),估值倍数 20x,人均营收约 454.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317.8 万元)。
4、Replit,美国浏览器端 AI 开发平台:
Replit 提供浏览器端开发环境,主打零配置开发,支持 AI 自动生成与部署应用,服务对象包括初学者与专业开发者。
2023 年 11 月融资 2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截止 2023 年 4 月估值为 11.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4.68 亿元)。年营收 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亿元),估值倍数 12x,人均营收约 63.7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465 万元)。
5、Lovable,瑞典 AI 无代码开发平台:
Lovable 提供对话式应用构建平台,允许用户通过与 AI 对话创建和迭代网站或应用,服务人群覆盖非技术用户。
2025 年 7 月融资 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估值 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1.4 亿元)。年营收 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亿元),估值倍数 18x,人均营收约 222.2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622.1 万元)。
6、Crescendo,美国 AI 客户体验平台:
Crescendo 提供将 AI 与专家服务结合的客户体验平台,支持多渠道客服、流程自动化与数据优化。
2024 年 10 月融资 5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估值 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年营收 91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64 亿元),估值倍数 6x,暂无人均营收数据。
7、Harvey,美国 AI 法律助理:
Harvey 面向律师和法律团队提供 AI 法律助理,支持合同审查、法律文书生成与法规查询。
2025 年 6 月融资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9 亿元),估值 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年营收 7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48 亿元),估值倍数 67x,人均营收约 13.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97.1 万元)。
8、StackBlitz,美国云端 Web 开发平台:
StackBlitz 提供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前端开发环境,支持即时预览与部署,近期推出了自动编程 Agent"Bolt"。
2025 年 1 月融资 1.0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74 亿元),估值约 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1.1 亿元)。年营收 4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92 亿元),估值倍数 18x,人均营收约 114.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834.4 万元)。
9、Clay,美国 AI 销售自动化平台:
Clay 是一款 AI 驱动的销售线索管理与外呼平台,内置 Claygent 智能助理可完成调研与脚本生成。
2025 年 6 月完成新一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估值达 3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9 亿元)。年营收 3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19 亿元),估值倍数 100x,人均营收约 1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30 万元)。
10、Torq,美国 AI 安全自动化平台:
Torq 是一家面向安全团队的自动化平台,支持用自然语言构建响应流程。
2024 年 9 月融资 7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11 亿元),估值未披露。年营收 24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75 亿元),人均营收约 8.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0.6 万元)。
11、Sierra,美国对话式客服 AI:
Sierra 提供可连接多个大模型的定制化 AI 客服系统,支持高稳定性对话服务。
2024 年 10 月融资 1.7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2.78 亿元),估值 4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28.5 亿元)。年营收 2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估值倍数 225x,人均营收约 8.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2.0 万元)。
12、Sana,瑞典 AI 知识与学习平台:
Sana 是一家提供企业培训与知识管理的 AI 平台,支持语音训练与课程生成。
2024 年 10 月融资 5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4.02 亿元),估值 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年营收 2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亿元),估值倍数 25x,人均营收约 5.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8.7 万元)。
13、Nabla,法国临床 AI 助手:
Nabla 是一款帮助医生生成病历、编码与文档的 AI 助手,已适配主流 EMR 系统。
2025 年 6 月融资 7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11 亿元),总融资额达 1.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76 亿元),估值未披露。年营收 16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17 亿元),估值倍数 12x,人均营收约 17.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27.8 万元)。
14、Hebbia,美国 AI 工作平台:
Hebbia 是一家可对海量 PDF、合规文档与语音视频进行语义检索与分析的 AI 平台。
2024 年 4 月融资 1.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49 亿元),估值约 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1.1 亿元)。年营收 13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9490 万元),估值倍数 54x,人均营收约 9.7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0.8 万元)。
15、Decagon,美国 AI 客服支持平台:
Decagon 提供零代码配置的 AI 客服系统,支持行为逻辑定制与快速部署。
2025 年 6 月融资 1.3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56 亿元),估值 1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9.5 亿元)。年营收 1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300 万元),估值倍数 150x,人均营收约 10.1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3.7 万元)。
16、Robin,美国 AI 法律文档助手:
Robin 是一家法律合同平台,支持 Word 插件运行,可自动审查条款并连接法律数据库。
2024 年 11 月融资 2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83 亿元),截止 2023 年估值为 350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3.29 亿元)。年营收 1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300 万元),暂无估值倍数,人均营收约 4.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2.9 万元)。
17、11x,美国数字员工平台:
11x 开发的数字员工 Agent 可执行销售、运营与市场任务,并与 CRM 系统集成。
2024 年 11 月融资 5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 亿元),估值未披露。年营收 1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300 万元),估值倍数 35x,人均营收约 2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6 万元)。
18、Fyxer AI,英国 AI 邮件与会议管理工具:
Fyxer AI 是一款办公效率类助手,支持自动起草邮件、生成纪要并同步日程。
2025 年 3 月融资 1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300 万元),估值未披露。年营收 9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570 万元),人均营收约 14.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05.8 万元)。
19、Legartis,瑞士法律合同管理平台:
Legartis 是一家合同管理平台,支持合同审阅、风险标注与多版本比对,适用于 HR、采购与法务等场景。
2019 年 4 月获得 5.58 万美元赠款(约合人民币 39 万元),近年无新增融资记录。年营收 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0 万元),人均营收约 15.2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11 万元)。
20、Artisan,美国 AI 销售助理:
Artisan 开发的销售 AI"AVA" 可自动撰写邮件、筛选客户并进行跟进。
2025 年 5 月融资 2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83 亿元),估值未披露。年营收 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0 万元),估值倍数 6x,人均营收约 8.8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4.2 万元)。
二、客户服务 Agent 估值倍数最高,软件场景最能 " 变现 "
在估值结构上,客户服务类 AI Agent 公司获得了最明显的市场溢价,平均估值倍数(即估值与年营收的比值)高达 127 倍,远高于本榜单整体的平均水平 52 倍。估值倍数越高,代表市场越看好这类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即使当前营收尚小,也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代表公司包括 Sierra、Decagon、Crescendo。
CB Insights 指出,这一估值溢价反映出投资人正在押注客服类 AI 的营收加速增长。支撑这一判断的,是该领域在各类行业中的通用性强、替代人工成本空间大、部署门槛低等因素——尤其在零售、电商、SaaS 等高频客户服务场景中,AI 客服正逐步取代人工,释放降本增效的潜力。
相比之下,从实际营收能力来看,软件开发与工作流类 Agent 仍是最强 " 变现场景 "。Top 5 公司中,Cursor、Replit、Lovable 均聚焦软件研发流程自动化,Glean、Mercor 则覆盖企业信息协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更容易跑出付费转化和持续性收入,体现出 AI Agent 在 To B 软件场景中的强营收兑现能力。
三、" 人效比 " 成资本风向标,Mercor 跑赢微软与英伟达
营收之外,资本效率正成为 AI Agent 企业的新评价维度。榜单显示,Mercor 以 45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285 万元)的人均营收暂列第一,Cursor 也达到 32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336 万元)。这两家公司的人均营收不仅超越微软(180 万美元)、Meta(220 万美元),甚至也高于英伟达的 36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628 万元)。
这种 " 人效超大厂 " 的现象也在推动资本押注更年轻、更聚焦的 AI Agent 团队。CB Insights 指出,AI Agent 公司的竞争壁垒将不再仅依赖技术先进性,而更依赖三大要素:
1、专属数据资产
2、垂直领域深度绑定
3、与客户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集成
结语:初创公司成营收机器,AI Agent 进入 " 兑现时代 "
CB Insights 用 "revenue machines"(" 营收机器 ")定义 AI Agent 当前阶段——这批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收入回报。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AI Agent 正在从 " 工具 " 向 " 同事 " 靠近;而对于创业者和资本而言,比拼的关键已从想象力转向交付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