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前天
年轻人嘴上喊着“颜值即正义”,为何又爱上“丑萌”的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放牛班 ,作者王婧懿

近几年,带着 " 丑萌劲儿 " 的 IP 格外受年轻人欢迎。前不久,IP 形象 LABUBU 爆红。这只 " 龇牙大眼萌 " 频繁露面后,一张网友自制的四宫格对比图便传开了,图中 LABUBU 与《驯龙高手》里的 " 无牙仔 "、哪吒,还有史迪仔放在一起,虽神态各异,但相似的 " 丑萌 " 令人惊叹。

当下,设计夸张,带点 " 丑 " 与粗粝感却又透着奇妙萌态的形象,迅速抓住了年轻人的目光。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这届年轻人嘴上喊着 " 颜值即正义 ",却又甘愿为这些 " 丑萌怪物 " 买单?

为探寻 " 丑萌怪物 " 走红背后的心理机制与深层原因,我们采访了艺术领域的年轻人,尝试从设计者与艺术爱好者的视角找寻答案。

鹅子球和他的毕业作品

情感代偿

丑丑萌萌的它像不完美的 " 生活搭子 "

2025 年 6 月,一只原价仅数百元的薄荷色 LABUBU 玩偶在拍卖会上以 108 万元人民币成交,被戏称为 " 年轻人的茅台 "。

从风靡全球的 LABUBU、" 丑东西大赛 " 持续出圈,到豆瓣 " 丑东西保护协会 " 小组里近 25 万人高呼 " 丑东西也值得被爱 "," 丑萌怪物 " 正以颠覆传统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 丑萌怪物 " 为何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今年毕业季,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多个艺术院校毕业展,通过采访发现,这一新的喜好并非偶然,而是精准回应了当代青年的心理需求:它们就像不完美的 " 生活搭子 ",提供着独特的情感代偿。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鹅子球(化名),在今年的毕业设计中打造了 IP 角色 "Easy 猫 " ——这是一只有着荧光绿毛发、脸颊带着腮红的猫。他解释说,腮红象征着轻松自在,绿色则寓意自然与希望,希望借此提醒大家 "Take it easy",放下焦虑。

在国美毕业展上,超大的 "Easy 猫 " 以夸张姿态演绎着不同情绪:通过托腮、盖被等动作,展现出无语、生气、焦虑等状态,和观众进行互动。

展览现场,鹅子球还刻意穿上与 "Easy 猫 " 同色系的服装,用行为艺术呼应主题:工作日认真售卖周边,代表专注投入;而到了周末,"Easy 猫 " 就躺进展区的床上打游戏或休息,传达一种懂得适时松弛、自我调节的生活态度,直观演绎年轻人需要的 " 劳逸结合 "。

同为一名艺术设计者,对于丑萌怪物的兴起,鹅子球也早有关注," 这两年流行的 IP,像 LABUBU、牙怪、悲伤蛙,表情都有些复杂:咧嘴笑的 LABUBU 有双天真的星星眼,悲伤蛙的表情里混杂着无奈与嘲讽,牙怪则是顽皮中带着些许攻击性。这种‘不纯粹’的情绪表达,与传统圆润、无害的萌系 IP(如 HelloKitty)不同,更贴近当代年轻人复杂的内心状态。"

在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上,00 后学生徐慎鸿的作品《绸缪之茧》就充满了 " 丑萌怪 " 的风格。三眼小人、四脚女孩、靴子羊驼、机械蟋蟀……这些荒诞形象构成了她独特的视觉语言。

年轻人这种复杂的内心状态,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比如,江南大学邬丽晨在其论文《怪诞图形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面对审美变化与精神压力,怪诞风格成为年轻人释放情绪、表达自我的心理出口。将日常元素抽象化,不仅提升趣味性,也借由 " 怪 " 之形态,构建出一种独特的精神世界。

王金玉的毕业作品

审美反叛

    " 对精致完美说不 " 成为新的表达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千篇一律的 " 网红脸 " 和高度滤镜化的精致形象正引发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审美疲劳。

一位网友在豆瓣小组 " 丑东西保护协会 " 中留言称:" 刷来刷去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无聊了。" 该小组的简介写道:" 美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可别忘了丑东西也想要有人爱。"

与此相对应,那些 " 不那么完美 " 的 " 丑 " 与 " 怪 " 反而因真实、多样,逐渐赢得年轻人的喜爱与共鸣。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鹅子球对此深有感触。他也更偏爱 " 不那么完美 " 的 IP 形象:" 你看那些‘丑’ IP,锯齿牙、大小眼,打破了对称和平衡,看着不舒服,却很真。"

在他看来," 丑 " 挑战了标准化的审美,也承载了一种态度:" 不要再拿完美压人了,我们不需要。" 比起被包装过的精致形象,这些有棱角、有反差的 " 怪物 ",反而更亲切、更真实。

在微博上,也有网友将这些 " 反完美 "IP 定义为:不合规矩、不迎合审美,却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在这股对 " 完美 " 说 " 不 " 的审美潮流中," 丑萌怪物 " 正打破迪士尼、三丽鸥式 " 圆润甜美 " 的传统形象,证明那些带有缺陷、棱角,甚至略显暗黑的角色,同样能引发情感共鸣,成为新的文化符号。

面对 " 丑东西 " 在年轻人中走红的现象,徐慎鸿表示 " 完全能共鸣 "。在她看来,成长于规则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久而久之会激发出一种 " 想跳出框架 " 的冲动。她认为," 丑萌 " 与 " 抽象 " 正是这种情绪的出口,也是一种对 " 不完美自我 " 的正视与表达。

在即将赴伦敦艺术大学深造的自媒体博主小和看来,这种反差正反映了年轻人对 " 完美人设 " 的倦怠。" 职场要‘卷’,社交要‘端’,连发朋友圈都在维持人设。" 而像 LABUBU、哪吒这样的角色,反而以 " 不守规矩 " 的姿态,释放出一种可以真实做自己的可能性。

徐慎鸿认为," 丑萌怪物 " 的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 " 为自己而活 " 的认同。在毕业展上,她特意戴上金色假发、穿上洛丽塔裙,打破 " 乖乖女 " 形象,以行动表达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中央美院毕业生吴江鸿则指出," 丑 " 是一种表达方式,真正动人的是其背后的真诚与独特性。在她看来,年轻人对 " 丑萌 " 的喜爱,是对主流审美的松绑,也是争取展现自我、包容不完美的文化诉求。正如她所说:" 丑并非目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个能让人展现真诚、活得自在的自我。"

吴江鸿的毕业作品

色彩新潮流

多巴胺美学成为生活中的调味剂

从这一届毕业生的作品以及近期爆火的 IP 中可以看出,除了共同关注精神表达与情感价值,鲜亮大胆的 " 多巴胺色彩 " 也成为视觉语言中的一大亮点。设计者们大胆运用高饱和度的 " 多巴胺色彩 ",让这些形象成为生活里的调味剂,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提亮沉闷的日常。

在 "Easy 猫 " 的设计中,鹅子球特意选用了接近荧光的绿色,以此传递 " 反焦虑 " 的视觉信号。他表示,绿色如同晕车时望向窗外的风景,能在感官上带来舒缓与愉悦,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

小和同样偏爱 " 多巴胺美学 "。她不仅在视频中大量使用高饱和的绿、粉、蓝、红色,生活里也喜欢在白色柜子上挂色彩斑斓的艺术挂毯,美甲也常选亮眼的颜色。她说,生活中的 " 多巴胺 " 元素虽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能带来情绪上的舒缓," 每次看到心情也会跟着明亮起来。"

同样偏爱高饱和色彩的还有徐慎鸿。她的毕业作品《绸缪之茧》灵感源自 17 世纪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 · 特蕾莎——一位命运悲剧、深陷宫廷孤独的历史人物。在画中,粉色糖霜城堡与紫色帷幔营造出神圣又浪漫的氛围,成为那位长着蝴蝶翅膀的娃娃脸女孩(玛格丽特的化身)的幻想庇护所。徐慎鸿表示,鲜明的色彩不仅带来视觉冲击,也赋予作品辨识度,能更直接触达观众情绪,引发共鸣。她大胆融合童真与怪诞的风格,在央美毕业展上吸引不少目光。有人称 " 仿佛被吸入画中 ",也有人感叹:" 希望画中的她,能永远幸福快乐。"

徐慎鸿和她的毕业作品

王金玉也把湖蓝、粉色、亮黄等鲜亮色彩融入了自己的油画《蜉蝣见青天》中,以传递出即使身处困境,生命依然充满希望的态度。她回忆,自己曾偏好黑白灰,觉得更成熟内敛;而如今则更倾向于明亮色彩,因为其中蕴含的乐观与活力,正是面对现实压力时所需的情绪支撑。在她看来," 多巴胺 " 色系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直观而有效的 " 情绪自救 "。" 沉闷的生活里,总需要一点提亮。" 她说,这既是创作的初心,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个性宣言

" 丑 " 是态度 内核才是关键

在信息爆炸、审美同质化的当下,Z 世代对 " 丑萌怪物 " 的喜爱,更多源于其背后的象征意义。这种思考也体现在中央美院壁画系毕业生王金玉的毕业作品《蜉蝣见青天》中。该作品以奇幻风格构建出一个神秘的 " 游乐场 ",令人联想到荷兰画家博斯的《人间乐园》。王金玉借鉴博斯对人性欲望与精神约束的描绘,将画面中心的许愿池,寓意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欲望。而围绕通道密布的怪诞形象,如蛙人、长舌鹿等,也被赋予了现代隐喻,象征迷失、虚伪与异化等社会问题。王金玉希望通过这些 " 怪 " 与 " 丑 " 的视觉元素,引发观者对现实的深层思考。她在作品解读中写道:" 当现实世界的《人间乐园》仍在循环上演,愿你我都能永葆初心,拥抱那‘见青天’后的豁然开朗。"

可见,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中,怪诞丑萌的视觉语言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一次对人性与时代的回应。

小和的抽象 MV 也并非随意搞怪,而是在重构画面中重新诠释歌词,甚至为苦情歌注入幽默与力量。例如她在对《背对背拥抱》的二创中,两位绿色建模小人起初各自拥抱他人,随后转头发现彼此,笨拙地靠近、接吻,而被冷落的蓝色小人头顶 " 冒火 "。

小和制作的抽象 MV 视频

这段看似 " 离谱 " 的剧情,反而让原本的悲伤歌词转为释怀与轻松。有网友评价道:"AI 都做不出这么‘癫’的动画 ",不少观众看完直呼 " 不想哭了 "。小和希望,这种 " 互联网美学 " 的作品,最终传递出的是轻盈而积极的情绪价值。在她看来,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作品的 " 内核 "。这一点也体现在近期爆火的《爱如火》及其演唱者那艺娜身上," 她并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但以独特妆造和真实状态赢得认可。" 那艺娜所释放出的,是坦然接纳、乐观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姿态,也是当代年轻人所共鸣的情绪力量。

这种 " 反完美 " 的理念,也逐渐成为小和的人生态度。她坦言,起初做自媒体因为不够自信不敢露脸,如今却能坦然分享申请研究生失败等个人经历,并将这一过程视作对 " 真实而不完美自我 " 的接纳。

在职业选择上,小和同样没有遵循常规。拥有金融背景的她,毕业后投身了自媒体,并即将赴海外进修艺术。这条 " 另类 " 的轨迹,与她对 " 丑萌怪物 " 的喜爱如出一辙,都是对既定模式的主动偏离。

不过她强调,无论是职业探索还是审美选择,并非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 ‘丑’和‘怪’只是外壳,真正重要的是内核是否真诚、有价值。" 在她看来,肯定 " 丑 " 的意义,不在于迎合低级趣味,而在于能否承载真情实感,传递有力量的观点。这也是 " 反完美 " 美学打动人心、让她坚持的原因。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   | 受访者供图

编选 | 杨家瑞 实习生 任燕清

监制 | 王子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艺术 美的 驯龙高手 哪吒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