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前天
老黄又又又把中国车企坑了,还是看看远处的自研芯片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兄弟们,最近国内车企可是被英伟达坑惨了啊。

这个英伟达的 " 大一统 " 智驾芯片 —— Thor,又又又跳票了。。。

最近台积电在生产时发现,Thor 的 " 芯片设计存在问题导致良率低下 " 的情况。黄仁勋也承认了这一点 " 是英伟达的问题 "。

最早呢 Thor 芯片承诺的量产时间是 2024 年底,结果现在貌似连车规级认证都没过,按照这个进度,工程师分析还需要四个月才能上线。

原来说好单片 2000 TOPS 的算力也缩水至 700 TOPS,而理想工程师测试下来发现实际只有 500 出头,跟双 Orin X 的 500 TOPS 比起来都没有优势了。。。

现在量产车上说自己有 Thor 芯片的,也只能是 " 残血版 " 的 Thor。

即使年底前英伟达真能解决问题,那离完整发挥出这 2000 TOPS 的算力还有段时间。

而小鹏和理想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

小鹏原来 P7+ 和 G7 可都是要上 Thor 的。Thor 第一次跳票后,P7+ 不得已采用了双 Orin X 顶一下。

Thor 去年年底再次跳票的时候,准备发布的 G7 也实在绷不住了,赶紧启用备用方案,紧急切换成自研的图灵芯片才逃过一劫按时发布。甚至于只有 Ultra 版本才是图灵芯片。

但小问题还是有的,我们同事在 6 月 23 日试驾 G7 Ultra 的时候,小鹏的产品经理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图灵芯片上的智驾 " 上市的时候都调不好 ",可见受到的影响有多大。。。

隔壁的理想也是欲哭无泪,没有 Thor 的算力,自家 40 亿体量的 VLA 模型根本部署不了。毕竟 VLA 在道路识别计算要求和可视化呈现上都不止上了一个台阶。

那能咋办?除了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理想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研的 " 舒马赫 " 芯片上了。

这个与 " 车王 " 同名的芯片预计在 26 年第一季度上车,如果把智驾调试时间算在内的话,还是要比等 Thor 划算的。

害,谁叫你们相信老黄。你看雷军自从小米 3 那次被英伟达坑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完全押宝英伟达了。

不过坑人终也坑己,老黄也在股市上付出了代价,之前跳票时股价下跌超 8 %,蒸发了 2700 多亿美元的市值。。。但是看老黄现在的样子,好像还是不重视。

不过话说回来,老黄是付出了点代价,但是咱们呢?总不能以后智驾能力都得看着英伟达的脸色吧?

嘿嘿,所以要想不被老黄坑,还是得走自研芯片的路子。

咱们先叠个甲啊,算力参数只是参数,智驾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算力只是决定了上限,模型和调教决定了下限。

还有就是关于自研的界定,大家也别觉得用了外国的 EDA 设计工具,用了 ARM 的架构,用了别人的代工,就不是自己研制的了。

我想说只要能不看英伟达这种芯片供应商脸色,那就是自研好吧。

在接受这个共同条件下,看看现在国内的智驾芯片解决方案。

说到自研,那不得不提到蔚来了。我知道有些人讨厌李斌啊,但是咱确实得说斌哥的智驾芯片自研那是真的早啊。

2021 年就开始自研芯片,当时智驾和 AI 可都还没爆发呢。

经过 2 年多的研发,蔚来于 2023 年底发布了天玑 NX9031,采用 5 nm 制程 ,单颗算力 1000 TOPS,已搭载到 25 款的车型上。咱蔚来车主实际体验下来,搭配世界模型就是好用。

还有就是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采用台积电 7nm 工艺,单颗算力 750 TOPS,也挺强的,G7 Ultra 装了三颗,理论上能实现 300 亿参数的本地大模型部署。不过嘛,正如上文所说,智驾还没调好。

上面提到理想的舒马赫芯片也是采用 5 nm 制程,单颗算力达 1200 TOPS。不过因为初期流片稳定性的问题,还是转投了 Thor,但现在嘛。。。总之就是非常 drama。

还有绕不开的华为昇腾。就比如昇腾 910 B,采用中芯国际等效 7 nm 工艺,在 MDC 1000 平台上能达到 1000 TOPS 的算力,正是为 L3 级别的辅助驾驶准备的。

而且华为有自己的 EDA 设计工具,虽然只是在内部使用,但也算是在努力走通芯片研发全链路了,未来可期。

除此之外,诸如零跑、比亚迪这些主机厂和地平线、黑芝麻、Momenta 这些供应商,都有已经发布或者在路上的自研智驾芯片。

而且我可以在这儿立个 flag,未来自研芯片的车企以及国产供应商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咱也不是唱衰英伟达,诋毁肯定是不能帮助进步的。

并且英伟达的开发和生态肯定是绕不开的坎,就比如坚固的 CUDA 开发生态护城河,还有其他什么丰富的 API 接口、SDK 等等。

再就是现在绝大多数芯片都还依赖台积电工艺生产,而台积电现在肯定是开足马力给你老黄生产晶片,其他客户的优先级肯定是不够的。

受这个影响最大的也是理想," 舒马赫 " 芯片要 26 年的第一季度才能交付。。。

其实关于国产自研芯片的问题和困境咱们之前也聊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咱年初发布的视频。

但比起看别人的脸色生活,自力更生才是每个生命向往的方向。自研路上充满险阻,短期来看投入巨大,但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自研智驾芯片会让主机厂增强智驾的垂直整合能力,更好地优化模型,构建自己的生态,更好地去分配调度芯片的算力。

说句残酷的话,要是智驾芯片没调试好,英伟达的工程师不一定陪你一起加班,但是公司内部的工程师们就不一定了。。。

再一个就是风险管控,自研芯片落地到哪一步了自己门清,避免技术发布会开完了都快上市了,英伟达都交不了货。

还有就是这个技术储备,芯片设计、制造、验证、优化的能力是一项长期积累。有话是 " 一流企业做标准 " ,所谓的 " 车规级 " 标准也是那几个企业制定的标准对吧。

如果不从现在累积自研芯片的技术,那不看英伟达脸色的日子就遥遥无期。

最后的最后,咱不得不说,虽然这次 Thor 的延期把理想小鹏等车企背刺了一波,但是对于整个汽车工业来说,这反而给了国产竞争者追赶的空间。

不怕封锁就怕倾销,就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咱国产的 EDA 工具刚起来,就被涌入的国外 EDA 淹没了。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现在正好趁着老黄现在分身乏术,自研智驾芯片这块必须给他拿下了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芯片 小鹏 图灵 工程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