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量子位智库 ,作者 AI 100 组委会
2025 年已经过半。
国内 AI 产品,也从高速爆发期走进了精细打磨的深水区。
用户红利逐渐触顶,产品体验日趋同质化,各家 AI 产品之间的较量,也从 " 有没有 " 进入 " 好不好 "" 用多久 "" 还用不用 "。
而在这场关乎留存、体验和持续价值的较量中,哪些产品已经确立了领先优势?又有哪些新面孔正在快速突围,成为下一个爆款种子选手?
量子位智库最新发布的「AI 100」双榜单,给出了一个阶段性的判断。
这份 AI 产品观察体系由" 旗舰 100"和" 创新 100"两个榜单组成,一个代表当前格局中的领军阵营,一个代表未来市场的种子选手。
为了确保榜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AI 100」双榜单据称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双重评估体系。
在定性层面,则聚焦长期发展潜力,通过专家评估和用户调研,综合考量产品的底层技术、市场空间、功能设计、变现潜力、团队背景、增长速度等多重因素。
从综合实力到突破潜力,两份榜单共同勾勒出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 AI 产品地图,也为产业参与者与观察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坐标。
旗舰百强:「国民级 AI 产品」花落谁家?
相比去年同期,2025 年上半年 AI 产品的整体格局已经显露出" 强者恒强 "的趋势。
据量子位智库的数据显示,在 Web 和 APP 双端,头部 5 款 AI 产品均已占据了过半市场份额。其中,豆包、夸克、DeepSeek在双端上几乎是垄断式的领先者,成为第一批国民 AI 产品。
从场景上来看,AI 智能助手依然是最热门的方向。无论是网页端(指电脑访问)的月活跃用户量,还是手机 APP 端的日活跃用户量,它都占到大约四成。其次便是 AI 教育和 AI 搜索这两大板块。
新的机会窗口也在同步开启。Vibe Coding作为新蓝海崛起,推动 AI 低代码平台和 AI 编程工具的入榜产品数量激增。
相较之下,传统热门赛道的竞争则更加白热化。例如,AI 创作、AI 陪伴依然保持活跃,但也面临着高度集中的 " 同质化 " 挑战——特别是在AI 写作、AI 生图、AI 写真等方向,大厂的一体化产品和高频迭代已对其形成明显压制。
在这种夹击下,中小产品面临流量稀释与使用频率下降的双重压力,若无法在场景切口、交互方式或产品设计上实现突破,极易陷入 " 被替代 " 的边缘化困境。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张图也呈现出 AI 产品进入 " 效率时代 " 的标志性特征。
过去的拼想象力,如今变成了拼持续可用性和精细运营能力。豆包和夸克背后的字节系和阿里系,正是凭借其在产品化、运营和数据反馈机制上的系统性优势,建立起用户 " 用完还会再用 " 的长期信任。
一句话总结旗舰榜:大厂稳固统治,应用场景全面开花,唯有系统化能力与新赛道能破局。
创新百强:下一波 AI 爆款的种子选手
与旗舰榜 " 用户广泛使用 + 产品稳定成熟 " 的定位不同,创新榜更像是一份" 前沿观察雷达 "。
它聚焦的是:正在快速增长、尚未完全商业化,但已展现出技术突破和场景独创潜力的产品。
这类产品通常拥有面向细分需求的技术适配力、更聚焦的用户群体,或者在功能设定上走出了 " 非共识 " 的打法。
可以说,这是一份聚焦 " 明日之星 " 的预判榜单。这也意味着创新榜上的产品更具变化性,同时也更富想象空间。
比如一些 AI 3D 生成和 AI 视频生成类产品,正依托模型轻量化与模态融合的进展,快速填补内容创作链条中的缺口,例如 Meshy、Vidu 等;而部分编程 AI Agent,则在 GPT 生态尚未完全本地化的空窗期内,成为开发者口中的 " 国产替代小帮手 ",例如通义灵码、文心快码等。
与此同时,这份榜单也隐含着一个趋势:垂类 AI 的可行性正在上升。
传统认知中,AI 产品往往希望做 " 大一统 ",但从「创新 100」榜单来看,许多小而美的应用正从医疗健康、心理疗愈、日记笔记、播客转写等方向切入,依托自身的数据积累和专业理解,打出差异化的突破路径。
当然,创新榜也意味着高风险——并不是所有 " 看起来很酷 " 的产品都能跨越冷启动的深谷。
但即便如此,它仍提供了观察 AI 产业走向的重要窗口——因为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都一定曾是一款不被多数人看懂的新品。
从旗舰到创新,一张 AI 产品的完整地图浮出水面
回顾这份 AI 100 双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的生态:
一边是旗舰产品的深耕与整合,它们代表当下最可靠、最成熟的 AI 使用方式,正在逐步从 " 工具 " 向 " 助手 " 升级;
另一边则是创新产品的破圈与试错,它们代表新需求的诞生、新路径的验证、新模式的雏形。
在用户需求已从 " 能不能用 " 进阶到 " 值不值得长期使用 " 的今天,AI 产品不再只需要炫技,更需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而这种考验的结果,正在逐步固化为用户的选择,也将塑造接下来一整年,甚至贯穿未来整个发展阶段的 AI 产业版图。
如果你正在关注 AI 产品,不妨打开这张榜单,对照看看:
你常用的那款 AI 工具,是否已经上榜?
那些你正在尝试的新产品,会不会就是下一波 AI 浪潮的起点?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